武陵太守可以休矣
時間:2013-04-26 10:50:39
來源:城市化雜志 作者:海散人
關于“被做主”,近日網(wǎng)上流傳一熱帖,說是出自某央視主持人的言論: “一群從不坐公交車的在研討公交調(diào)價;一群不知現(xiàn)行電價的在決策電價改革;一群吃特供的在制定食品安全政策;一群美國人的爹媽在勾畫中國發(fā)展的藍圖;現(xiàn)在,一群不用交養(yǎng)老金的卻在調(diào)研讓繳費者推遲享受公共積累。你說荒唐嗎?”
不管這個帖子來源是否可疑,事實有目共睹,大多數(shù)人感同身受。都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現(xiàn)實羞辱公眾智商乃至常識的現(xiàn)象卻比比皆是。在不絕如縷地“被做主”現(xiàn)實中,公眾的無力感乃至焦躁感不言而喻。
《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有段記載,讀來別有意味。
永和初,武陵太守上書,以蠻夷率服,可比漢人,增其租賦。議者皆以為可。尚書令虞詡獨奏曰:自古圣王不臣異俗,非德不能及,威不能加,知其獸心貪婪,難率以禮。是故羈縻而而綏撫之,附則受而不逆,叛則棄而不追。先帝舊典,貢稅多少,所由來久矣。今猬增之,必有怨叛。計其所得,不償所費,必有后悔。帝不從。其冬澧中、中蠻果爭貢布非舊約,遂殺鄉(xiāng)吏,舉種反叛。明年春,蠻二萬人圍充城,八千寇夷道……(《后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
這段記載大意是漢順帝永和元年(公元136年)武陵郡(大致包括鄂西南、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分)太守向朝廷上書,認為武陵郡內(nèi)的蠻夷已歸服了漢朝,可以比照漢人,增加他們的田租和賦稅。朝中參加討論的人都認為可行,惟有尚書令虞詡表示反對,但順帝沒有采納。結果當年冬天就有了報應,澧中和中蠻夷各因所征收的貢布不是原來規(guī)定的數(shù)量而起來抗爭,殺掉征收賦稅的鄉(xiāng)吏,全族反叛。第二年春,2萬多蠻夷圍攻充城,8千多蠻夷在道路上劫掠……
這段記載也被司馬光收入《資治通鑒》,其用心無庸贅述。
盡管現(xiàn)在人民是主人,官員是公仆,許多入仕的人還是喜歡以“為民做主”自鑒,而且像那位武陵太守那樣“為民做主”并不算稀罕。還記得2005年兩會期間,討論提高個稅起征標準,有位代表居然表示,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不宜太高,因為交稅也是公民的權利。不管一個公民交了多少稅,都是“納稅人”,都為這個社會做了力所能及的貢獻,起征點太高就剝奪了低收入者作為“納稅人”的榮譽。這樣自以為是的“做主”未免令人心寒。
其實,如何思考“為民做主”在上述提及的史料不僅給我們提供了武陵太守這樣的反面榜樣,也給后人提供了虞詡這樣的歷史鏡子。
據(jù)《后漢書·虞詡列傳》記載,虞詡系東漢陳國武平(河南鹿邑縣)人,一生文韜武略,戰(zhàn)功卓著。為官清正廉明,好檢舉揭發(fā)。由于屢次抵觸權貴,虞詡曾九次被責備,三次遭受刑罰的折磨,剛直個性卻終老不改。在討論武陵太守荒唐建議時,滿朝皆附和,他敢于設身處地為“蠻夷”著想,獨力己見。終于名留青史,絕非僥幸。
從十八大報告解讀中不難看出工業(yè)化、信息化、城鎮(zhèn)化、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被詮釋為“新四化”。其中對于將給中國經(jīng)濟未來提供巨大需求空間的城鎮(zhèn)化,李克強更多次提出要從以前的以物為主走向以人為主的新階段,這一理念無疑為中國波瀾壯闊的城市化浪潮厘清了主流路徑,令人為之一振。
惟望頂層設計從此步入真正以人為本、注重人民生活品質(zhì)軌跡,告別政績GDP綜合癥,讓那些武陵太守式的“為民做主”絕跡,回歸到我們最熟悉的那句語錄: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