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社區干部不愿和居民多接觸,是怕居民給自己出難題。結果接觸越少,難題越多。但在近期走訪中了解到,上海徐匯區長橋街道匯成五村的黨總支和居委會卻給自己立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每星期到樓道開居民會議。由于這些會是站著開的,居民稱之為“立會”。
據了解,這樣的樓道“立會”,已經開了70多場次。在每次“立會”的互動中,黨總支不回避難題,主動“接招”,積極回應居民的合理訴求。居民敢于提出問題、干部敢于回應問題,漸漸地就建立起了社區的信任感和歸屬感。
居委會干部回憶說,匯成五村的樓道“立會”,是由“垃圾桶問題”引發的。黨總支書記張海萍說,居民都需要垃圾桶,但都不希望垃圾桶放在自家門口。居委會想請居民到居委會開會商量,不少人不愿來。黨總支就決定,把會開到樓道去。大家站著,你一言我一語,議論開了。如果沒有垃圾桶,勢必會有垃圾堆,風一刮,影響更大。道理說開了,理性一分析,問題就容易解決。
建立這種樓道“立會”制度,不少干部一開始有顧慮,怕居民出難題,怕收不了場。黨總支的想法是,黨組織、居委會的工作,不就是不斷地幫居民解決難題嗎?有些難題,居民自身沒這個力量去解決,必須黨總支、居委會為他們“出面”,找部門來協調解決,這也是小區共治的一部分。
居委會干部舉例說,有一次到7號樓開“立會”,一些居民提出,沿街面的2樓平臺廣告牌背后,長年累月積了不少垃圾。樓下人看不到,但2樓靠窗的人家,卻是被垃圾“逼”得不敢開窗。黨總支和居委會聽到這個反映后,很快協調物業公司。物業清掃之后,還訂下了每年清掃兩次的規定。
黨總支負責人說,當然,也有一些問題不是黨總支出了面就能馬上解決的,“但只要居民感受到了一種真心的回應,他們就會理解”。社會和諧,就在“真心對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