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意義上說,這不是一本正規的出版物。“民工出版社”的名字是喬大普自己加上去的,但他還是在書的第2頁“作者簡介”上方,鄭重寫下了“謹以此書獻給奮斗在討薪一線的戰斗英雄”一行字。
虎年新春,只有初中文化的喬大普帶著自己這部3萬多字的作品來到記者面前。“每到年關,我都得費心思想出些辦法來,讓媒體或大或小地關注一下。”喬大普說。
去年春節,他和他的農民工鄉親用四處打工所得湊出的3600元,制作了一批彩印掛歷。掛歷封面“謹賀新年2009”的喜慶字樣和一頭壯碩金牛的回望下,是一群農民工滿身泥漿的斑駁背影。
掛歷首頁,“討薪1月——一句答復”的標題赫然在目:2004年秦浙公司答應年后拿到錢就給工資;2月的標題是“老生常談”——2005年秦浙公司答復“明年給工資”;到了6月,標題是“越討越窮”——連一條煙都買不起了……
討薪掛歷上,記載著這些農民工討薪的時間、地點、環境、結果和心態,后面還附上了政府承諾函、民工申請,甚至還有“5·12”地震后四川廣元市朝天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給旬陽縣“請求協助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函。
帶著這些掛歷,喬大普和他的工友們在西安市中心的鐘樓鬧市區,面對行色匆匆的行人,就地下跪,滿眼含淚。
然而,在大年氣氛中的媒體報道并未帶給他們實質性的轉機。一年后,仍沒有拿到一分錢的喬大普,又將自己6年多來的討薪經歷寫成紀實小說,以期獲得更多的關注。
“不管是出掛歷還是出書,都是想引起媒體和有關領導的注意,盡早拿上辛苦錢。”喬大普說,為了討薪,他還開過博客。
《我的討薪奮斗史》除作者簡介和序言外,共分7個章節,分別為:第一章:逼出來的討債歷程;第二章:揭穿謊言需要勇氣;第三章:責任是男人的動力;第四章:死亡是否能換來明天;第五章:勇士值得掌聲(原文如此——編者注);第六章:討薪是天災還是人禍;第七章:經何時才不能被念歪?
“我要面對政府部門、面對欠我錢的公司,面對被我帶出來打工的農民工兄弟。”喬大普告訴記者,他希望通過這本書告訴社會,自己的討薪歷程是如何艱難無奈,他還想讓農民工朋友們也看到這本書。
和小說一起帶來的,還有一沓相關部門的紅頭文件。“這樣的材料已有一箱,里面是各個領導的簽字和批示。”喬大普說,帶著農民工兄弟們四處討薪已成了他經年累月的工作,“不知什么時候起就成了‘職業討薪人’,也不知遭了多少白眼,吃了多少閉門羹。”
喬大普早年出外打工,后來包工發家,有車有房。但現在因為討薪,“生活已由小康變成負債累累”。2006年,他抵押了房產賣了車,換來30萬元現金發給大家,自己帶著一家人又搬回了農村老家。
在喬大普四川廣元的老家,常常會聚集成批的討債人。妻子鄭秀琴經常要接待從各處來要工錢的農民工,做飯、安排住宿、勸慰,還有變著法子打發。2005年,妻子患上絕癥無錢治療,喬大普也只能遠避外鄉打工。
“今年初一大早,我和老鄭剛下火車,就發現家里已經擠了一二十人,等著要工錢。”喬大普告訴記者,他最擔心的是馬上要高考的女兒會受到影響,“今年一定要加倍努力,要回欠賬。”
在小說封面的右下角,記者看到喬大普的一段告白:討薪,我鼓勵自己堅持下去,因為這次的失敗是下次的成功;這次的拒絕是下次的贊同;6年這樣走過,未來我繼續這樣走下去,直到我討回屬于我的錢。
發稿前夕,喬大普打來電話,聲音掩不住興奮:“這次兩會上,我托省里的全國人大代表把我的問題帶到北京去,剛剛聽說這件事被列入督辦件,排在第7位。中央電視臺記者也打電話了,說他們也要關注這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