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4-21 13:31: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張志鋒,王梅,顧仲陽
日前一項研究結果令人堪憂:我國貧困地區兒童營養不良、學前教育短缺等現象嚴重,城鄉兒童早期發展的隱形差距,將造成“貧困代際傳遞”,其長遠影響不容小視。
如何促進貧困地區兒童早期發展,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試驗表明,實施“早期營養干預”和“送教到村”,成本經濟、效果明顯,是適合國情的有效途徑。目前國家有關部委已經在全國100多個貧困縣開展試點。
關心貧困兒童的童年,就是關心農村的未來,敬請關注本期報道。
青海樂都縣2299名農村孩子吃上營養包——
“小土豆”們壯實了
土豆喂大的孩子,瘦弱得就像“小土豆”
過去,農村貧困地區的孩子基本上是“放養”——吃飽飯,到處跑。如今,青海省樂都縣等地的農村正在改變傳統的養育觀念和方式。
“今年大旱,洋芋種不上,農民快急死了。”4月11日,洪水鎮河西村衛生室大夫李全玉一邊帶路,一邊指著白花花的田地嘆氣。
樂都是多民族聚居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當地盛產的洋芋是農民的主菜、主食。李全玉當了29年村醫,問起村里的娃娃長得好不好,她說:“農村人養孩子比較粗放,5歲左右的娃娃低人家半頭,也沒人家聰明。”
“早上土豆絲、中午土豆片、晚上土豆餅,娃娃斷奶后就隨著大人吃,有雞蛋算好的。”9個月大的小哲翰的爺爺說,河西村離縣城約30分鐘車程,6年前,盒裝牛奶等營養品在村里很難買到。
2009年8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派出專家,隨機對該縣壽樂鎮等鄉鎮124名6—24個月齡嬰幼兒基本營養指標進行測試,貧血率和低體重率分別為58%和5.8%,比全國貧困地區平均指標高出不少。專家還對當地3—5歲兒童的語言、認知等基本能力進行測試,明顯低于本省西寧等城市的同齡孩子。
平時怎么教育孩子?“年輕人外出打工,老年人沒什么文化,大人去地里干活,娃娃跟去。”一些老人這樣回答。
“過去這里的娃娃長得瘦小,臉黃黃的,像個‘小土豆’。見了生人就躲在大人背后,也不太敢說話。”樂都縣衛生和食品藥監局副局長茍廷鵬說,“營養跟不上,智力開發滯后,錯過了成長發育的黃金期,后天再彌補比較困難。農村孩子還沒上跑道,就已經‘輸’了。”
貧困地區兒童底子不足,將來怎樣開始人生的“賽跑”?樂都縣委書記左耀鋒說:“實施農村孩子早期干預,久久為功,對一代又一代人以及當地的發展勢必產生積極作用。”
財政買單,“營養包”覆蓋所有適齡兒童
2009年9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把樂都作為西部貧困地區兒童早期發展項目試點,從補充營養和智力開發著手,分別對6—24個月的嬰幼兒、3—5歲兒童實施早期干預。3年多過去了,效果如何?
洪水鎮店子村侯鳳蓮有兩個孩子,老大今年12歲了,老二才1歲多。去年8月,半歲的小兒子接受體檢,血紅蛋白指標為119,剛過正常值。根據專家安排,每天給孩子吃一袋免費營養包,3個月后,孩子的血紅蛋白指標升為125。眼前的小家伙愛說愛動,一刻也不消停。侯鳳蓮說:“大兒子沒吃過營養品,1歲3個月才學會走路,小兒子1歲時就邁步走了,娘娘、姨姨什么都會叫,嘴可甜了。”
同村的小朋友許雅楠1歲5個月,奶奶把營養包加進泡饃,或者和奶粉一起沖。“3歲里的娃娃小毛病多,吃營養包以后,娃娃的胃口比原來大;睡得也好,不再出虛汗,感冒也少了。”
村衛生室大夫王德蘭說:“過去3歲以內的娃娃經常感冒、咳嗽、腹瀉。這兩年生病的明顯減少了。”
樂都縣婦幼保健院信息科負責人李世蓮說,2012年8月基金會資助的項目試點結束,當年9月,青海省將此工作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財政買單,把樂都縣等15個農牧區縣作為省內試點,覆蓋所有適齡兒童。截至今年3月底,樂都共有2299人接受干預,財政每年為此投入460萬元。在補充營養的同時,項目組還在樂都試點建立早教點,如今樂都農村公益早教點發展到158個,覆蓋全縣較大的行政村。
左耀鋒說:“現在農村孩子壯實了、變機靈了,更欣慰的是,家長的觀念轉變了,開始注重科學養育。這項工作已成為政府公共服務的一部分,步入常態化。”
別讓貧困地區孩子輸在起點
——訪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
本報記者 顧仲陽
重視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第一關
記者:當前貧困地區兒童發展狀況如何?
盧邁:我國貧困地區兒童營養不良、學前教育短缺等現象非常嚴重。
在中西部農村,基本營養不足和微量元素缺乏引起的營養不良仍是兒童健康的突出問題。在貧困農村,孕婦和嬰幼兒中缺鐵性貧血也非常普遍。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對新疆、青海、貴州、云南等省區貧困縣的調查顯示,孕婦和2歲以下兒童的貧血率均超過50%。貧血高發,嚴重影響了兒童大腦、骨骼發育和智力發展,帶來的損失終生難以彌補。
國家食物與營養監測調查的數據顯示,我國城市5歲以下兒童的生長遲緩率為3.4%,但貧困縣兒童生長遲緩率高達20.3%,處于中等嚴重程度。
由中國科學院、西北大學等機構聯合發起的“農村教育行動規劃”調查顯示,由于缺乏學前教育,64%的6歲農村兒童未能通過入學準備度測試,而絕大多數同齡城市兒童都能通過。
記者:為何要關注兒童早期發展?
盧邁:科學研究表明,健康與教育是兒童早期發展的兩個核心領域,最敏感期均在4歲以前。這期間如能給予適當營養干預和啟蒙刺激,能為兒童終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根據相關研究,父子兩代人在收入方面的一致性,我國高達0.6。只有對貧困家庭嬰幼兒的營養和教育實行科學及時干預,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才能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第一關。
營養干預、送教到村,花錢不太多,效果很顯著
記者:聽了您的介紹,我國貧困地區兒童早期發展狀況堪憂,如何改善?
盧邁:為促進貧困地區兒童早期發展,從2009年開始,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先后在青海省樂都縣和云南省尋甸縣進行項目試點,初步探索出一條簡便易行、成本合理、質量有保證的路子,兒童早期營養干預是解決兒童營養不良問題的有效途徑,“送教到村”是貧困農村普及學前教育的有效方式。
通過給貧困家庭孕婦發放營養片、給嬰幼兒發放成本僅為7毛錢的營養包,補充微量元素,有效減少了嬰幼兒的營養不良、生長遲緩及患病,其中接受干預的孩子貧血率下降了40%。基金會曾在2007年試驗農村學生營養改善,每天僅需3—5元,一年下來孩子平均身高比對照組多長高1.4厘米。目前國家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680個縣實施大規模的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取得了良好效果。
早期教育方面,通過在村里設置公益性的“山村幼兒園”,選派幼教志愿者進村走教,為3—5歲兒童上課,一年之后項目評估顯示,這些兒童的發展指數能達到城市幼兒園同齡兒童的80%—92%,每個兒童一年成本平均僅為1000元。
促進兒童早期發展,應上升為國家扶貧戰略
記者:為更好促進貧困地區兒童發展,您有怎樣的政策建議?
盧邁:很多國家都已把兒童早期發展作為一項反貧困的戰略性措施,予以較大的財政資金支持。美國、孟加拉國、土耳其、哥倫比亞等國兒童早期發展項目的評估表明,對兒童發展的早期干預每投入1元,長期回報高達8元。
促進兒童早期發展,有充分科學依據,意義重大,通過試點,中國已初步探索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反貧困與兒童早期發展相結合的道路,現在應該總結經驗,擴大推廣范圍,完善扶貧攻堅戰略。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往往資源匱乏,要在短期內實現區域發展的大跨越、居民收入的大提高,難度很大。但從這些地區2億人口中約4400萬14歲以下的兒童入手,實施營養保障、早期教育和義務教育全面覆蓋,對于打破貧困的代際循環、實現這些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突出意義。
我國有重視下一代發展的傳統,從營養干預和早期教育入手促進貧困地區兒童發展,爭取實現起點公平,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方面,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抓手。促進兒童早期發展是見效周期較長的人力資本投資,希望各級政府特別是貧困地區政府給予高度關注,投入更大力量,把這件利國利民的好事辦好。
云南尋甸大山里建起了60多個“山村幼兒園”
“點亮”山區孩子的童年
本報記者 徐元鋒
【鏡頭】
4月15日下午,太陽還老高,6歲的楊雙花就領著兩個小妹妹放學回到家里。父母出去打工了,楊雙花和妹妹借住在舅舅家——云南昆明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七星鎮螞蝗塘苗族自然村。盡管家里很窮,3個苗族小姐妹卻能歌善舞、喜歡學習,這得益于她們都讀過的草子地“山村幼兒園”。那里有會彈鋼琴的張老師,有玩具和小伙伴,有她們多彩的童年。
與這樣的“山村幼兒園”一樣,這幾年尋甸縣大山里建起了60多個“早教點”。
上了早教點,山里孩子懂事多了
尋甸縣是國家級扶貧工作重點縣,2010年4月1日,尋甸縣與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簽訂合作協議,試點“早教計劃”,俗稱“山村幼兒園計劃”,在4個鄉鎮試點,3—5歲幼兒共991人免費到相應的早教點“入園”。
4月15日下午,記者來到七星鎮臘味村“早教點”,畢業于云南師范大學教育學系的志愿者張順繼正領著孩子們排隊上廁所。教室的一角放著各種折紙,飲料瓶里栽著植物,“成長樹”上貼著小朋友的笑臉。簡陋的教室被布置得溫馨怡人。
每天上午,張順繼都要從縣城騎半個多小時的電動車來到早教點,風雨無阻。盡管辛苦,但張順繼一個月的收入只有1500元,是公辦教師的一半,還只發10個月。
在草子地村的“早教點”,記者見到了楊雙花的老師張洪明。草子地教學點里大班有24個孩子,小班17個,全部是苗族。剛來時張洪明還要到4公里山路外的大碗沖教學點“走教”,苗族小孩子剛“入園”不懂漢語,一首漢語兒歌都要教兩個月。張洪明覺得挺不住的時候,聽見跟大人在地里的苗族小朋友唱自己教的歌,眼眶一熱,又堅持了下來。
七星鎮中心學校校長喻明虎說,越是偏遠山區,居住的少數民族群眾越多,鎮里早教點里的孩子少數民族占了一半左右。上了早教點的孩子知道回家洗手洗臉了,不說臟話了,見了生人也不再躲避了,少數民族的孩子會說普通話了,垃圾不亂丟了。
苗族漢子蘇新光說:“早教點對苗族的發展太好了,我們感謝它!”
“山村幼兒園”面臨停辦尷尬
早教點對山里娃的好處這么大,但尋甸縣教育局的領導卻很糾結:合作計劃今年9月就到期了,縣里再辦早教點的話,第一年需投入經費93萬元,如果在全縣鋪開,第一年則需投入經費530多萬元,以后每年的正常運轉要360萬元。續辦的錢去哪里找?
另外,志愿者的身份問題一直也不好解決。尋甸縣教育局紀委書記裴紹俊說,盡管從法律意義上講,志愿者和項目方是合同關系,但如果長期辦早教點,一些志愿者的合同期限超過6年,就得訂立長期合同,這點卻做不到。由于志愿者沒有納入“體系”中,國家有關特崗教師、三支一扶的政策優惠志愿者也享受不到。
再者,早教點的教學條件較差。有兩個還是租用民房教學,按標準遠達不到幼兒園開辦的要求。縣教育局民辦教育科胡天武坦陳:“從教學安全的角度說,公辦幼兒園根本不敢那樣辦。”
在記者的采訪中,幾乎所有人都不贊同停掉寶貴的“山村幼兒園”,尤其是山區的群眾,“就像剛吃到美味的東西,又說沒有了”。而對于那些志愿者,正如張洪明所說:“只要還辦一天,就會教好一天。”
我國貧困地區兒童發展實踐(延伸閱讀)
孕婦和6—24個月嬰幼兒營養干預。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國婦聯在多地進行試驗,有效降低了孕婦和幼兒的貧血率,減少了新生兒生長遲緩及患病。2012年起財政部、衛生部和全國婦聯在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100個縣的27萬6—24個月嬰幼兒中實施試點,年財政投入1億元。
3—5歲兒童的學前教育。目前,山村幼兒園試點已擴大到貴州、四川、湖南、新疆等地的8個縣的640個村莊。教育部還在10個貧困縣的農村嘗試類似的巡回走教。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從2011年11月起,國家在14個連片貧困地區的680個縣推出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項目年度支出160億元,加上寄宿制學校貧困學生補助,2012年涉及這一問題的財政支出已達300億元,成為一大民生支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