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一家餐廳推出“待用快餐”,通過好心人的認購,給周圍需要幫助的人提供一頓餐飯,引起市民關注。
和傳統的公益慈善行為相比,“待用快餐”自有它的特點和優勢。比如購買“待用快餐”的人和最后享用“待用快餐”的人,雙方既不會見面,也不會發生除此以外的其他聯系。換言之,買的人不知道誰會吃,吃的人也不知道是誰買的,這就最大限度維護了城市貧困人群、弱勢群體的人格尊嚴,更加符合公益和慈善的本義。
一份“待用快餐”所需花費不過十幾二十塊錢,但是這種“微慈善”背后的社會意義,卻不容低估。一方面,它通過向城市流浪乞討人員和經濟困難群體免費提供一餐飯或者是數餐飯,對他們產生實實在在幫助的同時,也讓他們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溫暖與尊重;另一方面,它能夠在更大范圍內傳遞公益的力量,慈善的溫暖。一位市民在了解了“待用快餐”之后表示,“太多太大的事情,我們做不了,但給流浪漢、低保戶他們買份飯,卻是力所能及。”這實際上意味著“待用快餐”是人人都能投身其中的“平民慈善”的典范和樣本,給了普通人投身慈善和公益的機會。慈善小成本,公益大能量,正是“待用快餐”式公益行為的亮點所在。
更進一步說,如果由餐飲業的“待用快餐”能夠衍生出其他領域和行業的“待用飲料”“待用書籍”“待用愛心棉衣”……,最終在全社會形成一種以公益和慈善為基礎的“待用文化”,那才是慈善之幸,社會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