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建促發展:示范戶帶著農民干
3月17日上午11點,在九龍鎮清泉鄉的綿竹江蘇高效農業示范園里,前來購買草莓的人絡繹不絕,半個小時內就有20多輛車開進園區,新鮮草莓供不應求。這種草莓銷售火爆的景象在園區發展的示范戶家里并不鮮見。
富新鎮雙獅村的農民魏友強,就是示范園發展的第一批草莓種植示范戶。去年9月,魏友強在示范園的幫助下種植了1.5畝大棚草莓,自草莓12月開始陸續結果之后,就一直供不應求。魏友強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草莓銷售給他帶來了9000多元的收入。嘗到甜頭的魏友強今年準備大干一番,除了預備再種植15畝大棚草莓外,上個月他還在示范園的幫助下建立了一個250平方米的生態床養豬大棚,引進了90頭仔豬,“這些仔豬5月就能出欄,每頭預計能掙200元”。
去年,綿竹江蘇高效農業示范園在綿竹富新、九龍、板橋等5個鎮共發展了9戶草莓示范戶和19個養豬示范戶,共栽植草莓20畝,建立發酵床養豬大棚32個。示范戶的產銷兩旺看得周邊農民眼熱。“年一過,很多農民都來園區學習,要參與發展高效農業。”示范園辦公室主任劉照亭說,今年園區還將新發展45畝草莓種植示范大棚,葡萄示范戶也將隨之啟動。據介紹,今年示范園將新發展70畝葡萄、桃、梨示范基地,所有種苗也在3月15日前送到了農戶手中,各類果樹苗木也早在3月前就完成了定植。
土地小集中:生產跟著市場走
3月17日下午3點,在什地鎮雙瓦村的蔬菜產業科技示范園內,48歲的村民張碧群正在地里耕土培肥。她說,如果是在地震前,她才不會在下午最熱的時候出來耕地,而現在耕田,她可以拿到一份可觀的工資。
原來,在“5?12”特大地震后,雙瓦村在積極幫助農民恢復農業生產的同時,積極開展農業產業化發展,并在2008年9月成立綠鑫蔬菜專業合作社,走上了規模生產、產業化經營的道路。雙瓦村的村民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將該村土地小集中,流轉出來的土地可入股合作社,也可由合作社以每年815元/畝的價格付給農民租金。同時,合作社又返聘農民進行耕種,發給農民工資。“我們這個歲數出去打工沒人要,在家里種田也可以掙錢了。”張碧群說。
雙瓦村黨支部書記邱長勝說,如今的雙瓦村蔬菜基地將蔬菜的產、供、銷有機結合起來,按照市場要求,統一安排品種,統一農資配供,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技術規程,統一產品銷售。現在雙瓦村的生產基地已經和成都市龍泉驛蔬菜市場達成協議,每天向成都市場供應大蔥30噸,在7月至10月的旺季每天供貨200噸。(記者 鄒渠 實習記者 陳君)(編輯 秦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