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4-11 14:54:51
來源:搜狐焦點網 作者:盛世微言
鏡湖新區地處紹興北部的平原,位于越城、柯橋、袍江三大組團的中心,是紹興大城市架構的核心、綠心區塊,現為市級行政中心所在地,新區不僅自然風光優美,區內有總面積達15.6平方公里的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而且人文積淀深厚,以酒文化、橋文化、名人文化、山水文化、農耕文化、書圣文化等聞名中外。自從2002年12月正式掛牌成立以來,城市建設可謂日新月異,那么在這個城市化進程中,鏡湖新區是否做到了以“人”為核心?是否全面考慮了滿足人們純熟生活的需求?在火熱開發之時,是否能將鏡湖“生態之美”淋漓彰顯?
兩年內新增人口四、五萬 鏡湖新區基礎功能配套有待完善
紹興市對鏡湖新區分區規劃時,劃分為六大功能區:綜合配套服務區、環湖生態休閑區、高鐵科教區、現代服務業發展區、現代居住綜合區和東浦古鎮保護區。其中綜合配套服務區為新區初期建設的集中著力點,規劃用地面積14平方公里,在新區的東南側,主要包括行政辦公、商務金融、休閑旅游和居住等功能。經過十年發展歷程,現在這一核心區域已初具形象,坤和山水、鏡湖時代、白鷺金灘、紹興天下等高檔住宅小區相繼建成,景瑞、贊成、濱江、綠城等近20多個房產項目正在建設或即將動工,以鏡湖濕地為軸心的新居住建筑群體悄然形成,隨著紹興市委、市政府各大行政機關的入駐,科教園、高鐵站和科技、文化、奧體“三中心”等一大批區域性重大基礎項目和商貿項目紛紛落戶鏡湖,新區的空間框架初步搭建,但尚無法構成純熟的中央生活居住區。
作為中心城市建設,政治、經濟、文化、金融、商業、信息、娛樂、體育和交通等各種配套都需齊全,而鏡湖新區的綜合配套服務區目前在配套建設上仍處于起步階段,只有鏡湖大橋以南部分稍微成熟一些,醫療配套有紹興市人民醫院,教育配套有鏡湖中心小學,山水名家12班制幼兒園、戢山中心小學、紹興昌安實驗小學、紹興一中鏡湖分校(初中部)、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而吃喝玩樂等基礎生活配套依然借重于老城區,若把目光移到鏡湖大橋以北,則更為欠缺。目前鏡湖新區已經建成的和正在建設的建筑面積近300萬方,鏡湖兩個鎮有將近十萬的常住人口,而隨著鏡湖一些小區的陸續交付,到2015年,至少有4-5萬新增人口將入住鏡湖,滿足這些人群的基本居住需求為當前發展之關鍵。
為高效便捷生活模式 鏡湖新區交通、教育、商業配套齊建設
城市道路建設是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娛樂活動及與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而在“融城”的大背景下,區域發展中城市交通功能配套的建設更是愈發受到關注,鏡湖新區有關負責人介紹,2012~2014年,鏡湖新區的路橋建設項目共有7只,其中續建5只,即解放大道柯袍線立交橋、世紀大道西延一期、越西路北延、站前大道北延和群賢路鏡湖段拓寬改造;新建2只,即興越路、后墅路北延。三年后,以鏡湖新區為核心,老城區、袍江、柯橋之間,將依靠一條條貫通東西南北的通衢大道,在空間上實現更親密的接觸。頤高廣場總經理鄭航斌在接受記者獨家專訪時就表示:“我認為鏡湖目前在配套上最大的問題可能是交通,因為這個位置大家都知道,到柯橋、袍江還是比較方便的,但是跟老城區的對接只有兩條主要干道--解放大道和中興路,在現在的狀況之下,高峰時都有一定時間在堵車,我深有體會,因為每天都是從市區過來上班。怎樣跟老城區無縫銜接,怎樣和老城區完好配合以達到分流解壓的效果,怎樣讓老城區和鏡湖區的人能夠便捷穿行,交通問題是困擾鏡湖的最大問題,畢竟紹興是比較小的一個城市,相互間的交流、走訪頻率非常高,所以一定要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同時一定把停車問題結合進去。做到來得要方便,停車要便捷,玩得要開心,吃得要舒心,走得要快捷。來、去、停、消費都能夠讓大家想下次再來,才算成功。”鄭總的觀點和典型的TOD社區布局模式十分吻合:將公交站點作為社區的核心,居住、零售商業、辦公和公共空間環繞設置不超過600米范圍。只有在區域規劃的層面上組織緊湊有效的、有公共交通系統共支撐的城市模式,規劃設計適宜步行的范圍內布置商業、居住和公共設施,才使公共空間成為人們活動的中心,達到最高效最便捷的生活模式。
在教育配套方面,2012年已有5所中小學在鏡湖新建或擴建,包括新建靈芝城北小學(靈芝北片)、湖西小學(東浦)、鏡湖高級中學,易地擴建靈芝小學(靈芝片),以及第一初級中學教育集團鏡湖校區二期工程。另外據透露,海亮集團5年內計劃在紹興市區分別建造一所高端幼兒園和一所國際小學。
在商業配套方面,近期鏡湖有大量商業用地推出,成交的住商用地中商業占比亦趨重,而作為第一個填補鏡湖新區商業空白的大型商業綜合體--頤高廣場預計2014年下半年開業運營,集企業總部、IT區域總部、電商基地、城市公館、大型超市、巨幕影院、精品數碼、特色餐飲、娛樂休閑等于一體,十分令人期待。
鏡湖新區的配套建設需要政府政策扶植和眾開發商的齊心協作,政府規劃引導如何、開發商是否積極參與、是否有大量商業的進入等等,其關鍵在于產業落地和各方面配套的成熟。
完善配套之際 需結合城市個性深挖其獨特價值進行環境建設
對于一個現代化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而言,環境建設是非常重要的。鏡湖新區在完善各項配套功能時,也需最大程度的保護生態敏感區、濱水區以及高質量的開敞空間,并結合城市內在個性進行獨特價值深挖。紹興文理學院經管學院院長李生校在談論鏡湖區域發展時曾建議:“新區內有眾多湖泊,沿湖應盡早修建起環湖路、環梅山江景觀帶,為老百姓‘守住’江景、湖景這一難得的公共景觀,水邊應留出公共活動空間,讓市民都能方便地到達水邊,湖泊水岸的建設和完善對于城市形象的塑造至關重要。特別是環梅山江地區應嚴格控制建筑高度,新區應塑造出‘濱水特色、新城形象、文化內涵’的空間特色,保存、保護好水鄉古鎮的河道、街市、街坊、古橋、民宅等傳統的物質空間要素,確立東浦古鎮獨特的認知形象,要注重對民俗文化活動和傳統藝術的挖掘和整合,如釀酒、制年糕、舞龍、龍舟競渡等,古鎮可以利用節事如每年農歷七月七東浦酒文化節加大推廣宣傳,在觀光產品和觀光線路設置上要強調古鎮自身特色的物質、非物質遺存,這是保證古鎮獨特性、保持長久吸引力的基礎。”
的確,鏡湖新區最拿得出手的一張金名片,就是她那美麗而又富有詩意的生態環境,鏡湖新區在積極建設配套系統達到宜居目的的同時,務必要兼顧到其本身內在特有的“生態”基因,將之完美開發,不僅突出景觀設計特色,不僅讓外來朋友記住這個城市,也讓本地的居住者能非常明確自身的優勢與獨特之處。
鏡湖新區要以建設文化休閑城市、生態宜居城市示范區為目標,以鏡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和東浦古鎮的保護與利用為重點,大力推進新區生態文明建設,完美展現紹興的歷史文化和江南水鄉的獨特風貌,真正成為大紹興的生態“綠心”和現代居住景觀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