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4-11 14:49:40
來源:國際融資 作者:井華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認為:城鎮化是一個變量,在中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要注意吸收過去的經驗教訓,尤其要從吸取過去的國家工業化高度注重物理外觀指標而輕視權利、輕人際關系指標的教訓
城市化有好多緯度,一個緯度是物理外觀上的,就是國土上冒出了更多的城市,冒出了更多的地表性的建筑,冒出了更多高樓大廈,需要有更密集的基礎設施支撐這個高密度的經濟活動,生活和生產。這是城市化的緯度,一提到城市化就很容易想到這個外觀。但是,城市化還有一個緯度,就是非常抽象的社會權利方面的變化。為什么總的趨勢是往城市走呢?因為人們聚到一起,需求集中以后,分工程度可以提高,收入創造的水平可以提高,這是城市吸引人的地方。城市化一定要沖破原來的很多社會權利方面的障礙,如不讓流動,就沒有城市化,如果人生依附關系充斥了社會,就不可能有城市化,城市化就是有權利對較高的生活做出反應,有權利流動,有權利創業,有權利居住,有權利工作。對這一城市緯度更應該關注。
從整體看,中國的城市化發展非常迅速,原因就是經濟自由增加,1978年不到19%的城鎮化率,現在增加到51%,這也說明經濟改革擴大了經濟自由,擴大了流動,擴大了社會普通成員對經濟機會做反應的活動空間。但是,從另一方面看,我們的城市化還處于很落后的水平,51%的城鎮化率,大概也就是美國20世紀20年代的水平,日本1955年的水平。原來以為到了80%城市化率就到頂了,現在看來不一定。可能還有更高的城市化水平。從這個方向上看,中國未來的10年、20年間一定會有一個較大的機會。我們容易從物理外觀看城市化,不容易從社會層面即權利的界定、權利的協調層面看城市化。這樣可能出現偏差,所以,我們展望未來10年的時候,既要看到機會,也要看到可能有偏差。
這就要提到中國工業化的教訓。工業化是我們曾經的一個主導型的經濟建設的口號,對工業我們非常容易注意它的物理外觀,比如所有工業當中,鋼是最重要的,搞大躍進,制定了一個高目標,完不成目標怎么辦?就搞群眾運動。因為只注意物理外觀,不注意經濟關系,沒有注意鋼的需求和別的需求之間有一個協調關系,煉鋼跟各種要素的供給之間有一個協調關系,只管強力去推,最后結果是事與愿違。所以,1958年的大躍進是失敗的,財政補貼最后是靠發票子解決的,引起了當時計劃經濟時代的隱性通脹。
中國的工業化是有成就的,基本建立了一個完備的工業體系,但是,代價太大,老百姓得到的實惠太少。為什么?就是因為這種工業體系容易讓人看得很清楚,所以用計劃,用行政強制去做,最后的效果不太好。比如說,當年國家搞的定點廠,現在有幾個還在市場上生存?而現在活得挺好的海爾、美的,都不是計劃定出來的,是從市場打出來的。再來說城市化,城市建錯了,損失會很大。20世紀80年代的城鎮化是怎么起來的?就是允許農民進城,當時戶口、糧食還是城鄉二元體系,房子也不能隨便住,也不能隨便創業,于是農民進城,沒有糧食就背糧食去,自帶口糧到城鎮務工。流動配套的整體不健全,人可以流動,但是不能成為城市居民,看病、子女上學,都是很大的問題。現在即便有一定的醫療和養老保障,但這個保障水平很低,還不能流動,人一流動,跑到外頭去打工,那一點醫療費還要新年帶回家鄉報銷。這些問題不解決,光推進物理外觀的城市化就有問題。工業化是一個追趕,有后發優勢但不能忽略權利,我們的工業化是通過再工業化消化掉了,通過產業重組、工人流動等等,形成新的工業競爭力,這個過程現在還在進行。但是,我們城市化將來會不會要再城市化呢?能不能不要讓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溝坎像工業化、再工業化變成一個巨大的資源的投入過程,投入出錯再糾錯,能不能從改革以后的再工業化當中吸取一點營養,以便讓正在展開的城市化健康一點兒地發展。
再工業化有一個很重要的的因素就是民營工業起來了,民營工業起來,整個工業面貌就不同了,城市化當中民間的力量起什么作用?能不能有民辦城市?誰也沒有想象可以民辦城市,在中國的城市化下階段中,能不能增加民辦的因素?能不能在城市的設立,城市的規劃,城市的建設當中除了行政力量,再增加民辦的自發力量的參與?我認為應該提上議事日程。因為中國這些年城鎮化的經驗當中,這些苗頭已經有了,我們看過很多工業園區,城市的開發園區大量是官辦,但是也有一部分是民辦的,也有辦得非常好的。我們現在整個主導的概念還是一個功能區的概念,這種城市模式密集度一定出問題。現在市場當中的開發模式,要先突破這種界限。
城市化應該提煉出政策元素,提煉出立法元素,就是要從增加注重物理外觀的城市化,轉到體制、機制,轉到擴大公民的自由權利,轉到用法制來維護這些自由權利,增加我們城市化過程當中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收入分配的公正。現在政府主導的土地城市化是收入分配不公的一個很重要的來源。為什么很多干部被拖下水,就是權力設置得太多,應該從基本產權入手,政府統一這個秩序,抽取適當的稅收,政府不能自己帶著強制力沖進市場拿地,樂此不疲,這會扭曲我們國家政權的性質,當巨大利益掌握在政府機構手里時,是腐敗越反越嚴重的根源。一定要有一個系統的考慮,有一個體制性、制度性的解決辦法,而不是東抓一個案子,西抓一個案子。
城鎮化是一個變量,在中國還有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要注意吸收我們過去的經驗教訓,尤其要從吸取過去的國家工業化高度注重物理外觀的指標而輕視權利、輕人際關系指標的教訓,來保證未來展開的城市化能夠促進現代化的發展,能夠提高城鄉人民的共同富裕的水平,能夠讓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有一個更好的安排!(本刊記者井華報道,井華 常楓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