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仍在修訂中的方案,計劃月底公開征求民意。就目前已披露的細節可清晰看出,政府已明確要用雙經濟杠桿分別矯正醫院辦醫和患者就醫的“歧途”:一方面運用新的財政補償手段、新的人事制度,引導公立大醫院通過托管、協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多種方式,傾力提高基層診療能力,壯大社區“家庭醫生”團隊。
另一方面,大幅提高參保居民在基層醫院就診,特別是在社區首診的報銷比例,引導患者有病不再擠大醫院,而是在社區享受同質診療服務,大病則通過社區醫生轉診,有序分層級就醫。
這意味著,未來的醫改將不再只空喊“小病、常見病進社區”的口號,還將從實質上讓大醫院的人才和技術主動流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同時計劃將患者在社區就診費用的報銷率,從7成提高至9成。
北京聚集著在全國具有絕對優勢的醫療資源,也為全國患者提供著診療服務。盡管醫保報銷比率的提高,只惠及千余萬北京常住居民,但醫衛界人士指出,公立醫院分類改革,以及患者分層級就診帶來的專家級醫生合理使用,將惠及從全國各地進京求診的患者。
看點
1 關鍵詞:醫保報銷比例
職工報銷上限擬提至30萬
【方案】
擬提高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整合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體系,使醫改成果惠及全部常住人口。
【解讀】早在2009年全國兩會上,衛生部部長陳竺就曾坦言,百姓為什么看病貴,因為醫療費中需要自付的比例太高。陳竺一直呼吁醫改補需方,而最合理的補償方式應該是擴大基本醫保覆蓋面,提高參保者看病的報銷比率。今年全國兩會上,陳竺又提出,目前我國醫療衛生總費用中,居民自付比率超過40%,而合理的自付比率應該控制在20%-30%之間。也就是說,百姓看病花100元,個人應該只負擔20元-30元,其余可以報銷。
同時,2009年由國務院發布的國家醫改指導意見中也提出,要提高醫保最高支付限額,城鎮職工、居民醫保最高限額分別逐步提高到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目前,北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44715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4725元,根據6倍標準計算,職工門診報銷封頂線應從現在的17萬元提高至27萬元左右,居民醫保上限則從現在的7萬元調整為14.8萬元左右。
但據北京醫改相關部門負責人透露,在即將啟動的改革中,北京擬將職工醫保報銷上限提高到30萬元,居民報銷上限提高到15萬元,職工報銷上限比此前社會預想的還要高出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