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中國最大的機會有兩個。
一是中國的開放。今天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10年后可能成為全球第一大。開放還是頭等重要的,因為長遠的全球格局正在形成。開放帶來什么?就是打通12億發達國家人口和30億發展中國家人口之間的現代化生活。
發達國家是一個海平面,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是另外一個海平面,這兩個海平面差得非常大。中國開放以后,大量資金、技術、商業模式進入中國,改變了原有的經濟體制狀況和經濟水平,然后中國又開始為發達國家做出口,這兩者之間的勢能現在已經縮小了。但從人均GDP來看,現在中國是5000美元左右,發達國家大概是4萬美元,還差8倍,所以可以釋放的勢能還是很大。不要看勞動力貴了,生產力還是有提升的空間,因為開放讓中國人的學習成本下降了,這個效應相信未來10年還會起作用。
新的情況是,中國顯然已經不是海平面中最低的那個,后面還有追兵,比如最近一些產業開始向越南轉移,還有朝鮮也開始開放了。不用緊張,這是全球產業轉移的經驗,那里的勞動力、土地比中國便宜,就讓它轉移出去,因為還有些產品的要素是他們提供不了的。日本那么多產業轉移到中國來,可是關鍵的配件、元件還是要從日本進口。所以,這個機會要看清楚。
發達國家現在遇到了問題,但它們也有調整的能力,而且我們和發達國家之間還有差距,不僅是人均8倍的收入差距,在技術、管理、商業模式上,還有許多值得中國學習的地方。從未來10年看,中國的企業家,特別是浙商,不能因為這兩年出口增長下滑,就忽略開放。我們還要放眼全球,這個基本準則在未來十年不會變。未來第一個大機會還是開放,中國還是要把自己放在全球化過程中尋找機會。
第二個是城市化。城市化就是空間資源重新配置。原先是農業文明,比較分散,現在的商業則更集聚。城市化就是要讓經濟相對集聚起來,這樣分工程度才能提高,服務業才能發展。如果這個文章做好了,就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既帶動了投資,又帶動了消費,還提高了生活質量。中國名義上的城鎮化率是51%,而發達國家都是70%以上,所以城市化還會釋放出巨大的經濟能量。
(周其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