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梅州市梅縣南口鎮瑤燕村有一家年產量5100噸的造紙廠,煙囪冒黑煙,污水排河流。該廠2011年被工信部叫停,并于2012年通過了關停驗收。但直到2013年3月13日,該廠依然在生產。梅縣瑤燕造紙廠未還清村民集資款,當地官員稱將其關閉恐影響穩定。(3月27日 《南方農村報》)
污染企業里有百姓有投資,也可能分得紅利,如果關閉則無異于與民作對。咋一看,還真是這么個理。但,照此邏輯推演:如果還不上款與企業關閉能扯上關系,這不等于說“借刀殺人”罪不在人而在刀?這是什么混賬邏輯?況且,當初讓高污染企業落戶,允許向農民集資,已經為不穩定埋下了隱患。關閉污染企業“影響穩定”,純屬歪理。
從本質上講,發展經濟,致富一方,是為了百姓,富裕當然有助于和諧穩定。但是,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這是發展經濟的前提,更是社會和諧穩定的保障。這個道理,當地不會不懂。但具體到這位領導,顯然他理解的“穩定”與我們所需要的穩定不是一回事,而是狹隘地把地方利益與自封的民意“綁架”在了一起。這種虛假和一時的“穩定”,既違背經濟與環境倫理,也與百姓真實訴求背道而馳,已經傷害到了公眾利益,甚至已走到了百姓的對立面。“歪”就在某些官員的淺薄無知,認知錯位。
污染企業生命力“旺盛”,原因并不復雜。因為婆婆過多,責權不明,所以才有“8各部門關不了一個污染企業”的“軟氣”;因為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才敢于視紅頭文件如兒戲,才有總是關不了的“硬氣”;因為有片面追求經濟GDP的政績沖動,才有在招商引資過程中見貓就是鴨,將環保GDP丟棄一邊的“勇氣”。而從“干多久就干多久,看老板本事”的深長意味里,更讓我們讀出了官商勾肩搭背的權力“戾氣”。顯然,這一歪理就“歪”在仍存在“權力未涂防腐劑未戴緊箍咒”,導致了某些官員決策不當、工作不力、作風不實。
“客都明珠,宜居梅縣”,這個口號很響亮。但“宜居”不是要鍛煉抵抗污染的忍耐力,泡在污染中的“明珠”更不會發光。放開喉嚨喊口號,不如甩開膀子干實事。所以,眼下要做的,就是立即關閉污染企業,清還欠債,防止出現矛盾沖突,并徹查其中一切可能的違規問題,唯有正本清源,消除不良后果,“影響穩定”的歪理才不至于再從某些可笑官員的嘴里溜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