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代表委員看來,城鎮化既關乎當前又關乎長遠,既關乎總量又關乎結構,既關乎全局又關乎三農,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在新一輪發展中,城鎮化將是一個很重要的點,我們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城鎮化不是亂鋪攤子”
“一些地區搞城鎮化,鎮政府前的廣場壯觀之極,但門庭冷落,清潔工比行人還多;還有一些地區,房子造得很漂亮,卻吸引不來農民入住,結果變成了空城一座……”全國人大代表沈志剛談起去年他去中西部農村地區調研時看到和聽到的一些情況,感觸良多,“城鎮化不是亂鋪攤子、一哄而上,必須把規劃做到前頭來。”
做好規劃,不僅僅只是劃幾塊地、造幾所房子。張安順代表說,突出抓好城鎮規劃,就要注重解決好產業支撐和城鎮整體環境建設。這一點,也得到了馬純濟代表的認可,要把小城鎮建設和產業升級、農民工創業、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一起考慮,一起規劃。
在不少代表看來,工業化是協調推動城鎮化進程的龍頭,是吸納農村勞動力人口的根本之一。沒有工業化,其它就談不上,因為城鎮化不等同于城鎮建設,涉及經濟、社會很多方面,城鎮化沒有產業的支撐,就不可能“化”起來。
“沒有產業,就沒有崗位,也吸引不來人氣,即使硬件做得再好,談何城鎮化。”金建忠代表表示,城鎮化的前提,就是規劃布局的落地、產業布局的明確以及土地利用規劃編制的完備。就我們國家而言,各個地區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這就為在產業梯度轉移過程中推進城鎮化建設奠定了可行性的基礎。因此,推進城鎮化,還需要站在全國的視野,依據工業化的進程統籌規劃,還要注重針對不同地區的產業特點,編制出適合當地的城鎮化規劃,切忌看到了某一地區的成功案例,而不管不顧自己地區的實際情況 “一哄而上”,這樣,反而造成無序的鋪張浪費。
提升城鎮化“軟實力”
“我們要讓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變為城鎮居民,也要讓農民有一個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要實現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對農民的莊重承諾,盛亞飛代表認為,首先要重視并逐步縮小城鄉之間差距,特別是要縮小基礎設施建設、居民收入、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差距。在進一步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的同時,推動更多資源要素向農村聚集,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
張安順代表認為,在加快農民變市民方面,要重點解決好住房和就業、原有土地權利保障、變市民后在勞動保障報酬等方面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等問題。
有了可以居住、出行的基礎設施還不夠,還要切切實實提升城鎮化的“軟實力”。代表委員們認為,從農村邁向城鎮化,對遷移的農民而言,帶來的考驗還包括生活習慣、社會環境的“再適應”。為此,吳桂英代表建議,進一步加大城鄉基層社區建設力度,完善服務設施,更加重視社會工作者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業專業化、職業化水平,實現基層民主自治、社會管理治理、公共服務的整體提升。
要讓城鎮化健康發展,也需要“文化下鄉”。邵志清代表說,“家電下鄉”是從物質上給予支持,也要考慮讓農民的精神家園充實起來,讓城鎮化發展有文化內涵。另外,要考慮建立城鎮自治組織,現在很多地方卻很松散,缺少向心力,可以培育城市社區中類似業委會的組織,讓農民享有家園的歸屬感。
城鎮化的“軟實力”源于對原有生態的科學延續。顧逸東代表談起他在日本考察城鄉發展時的感受,日本人口是我國的1/10,土地是我國的1/25,東京圈占到日本全國人口的20%—30%。盡管是高度城市化的國家,但到他們的農村,依然可以發現生態保護得非常好,砍一棵樹,就一定要補種一棵樹,“但我們國家一些地區,農村完全城市化了,看不到農田,這并不是好現象。”志清代表有同感,原來農村“山清水秀”,現在很多地方因發展城鎮化,變得河臭了、草黃了,代價太大。在城鎮化建設中,一定要注意綠色環保,盡可能避免環境污染。
找準城鄉統籌的結合點
城鎮化,離不開大中小城市、小城鎮協調發展。盛亞飛等多名代表不約而同提到,城鎮化的過程,需要依托周邊地區大中小城市,形成人流、資源的良性循環。
盛亞飛代表表示,城鎮化要以中小城市、小城鎮為重點,這非常符合現階段實際,“中西部地區從農業轉移出來的人口,有一部分最終回到中西部去,他們有資金、有經驗,回到縣城、小城鎮,可能十萬塊錢就可以買一套房,還能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我們在城鎮化過程中面臨著六、七億人要轉為市民的艱巨任務,什么樣的城鎮化更合適,顯然不是單一的大城市。”
蔡繼明委員深有同感,他認為,當前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中需要重點加強的是以縣級市為主的中小城市和近2000個具備相應基礎設施、就業條件的重點鎮,而不是遍地開花。“中小城市和重點鎮的建設需要中央政府加大政策、項目和資金的統籌力度,形成支持中小城市和重點鎮發展的合力。”他建議:國務院在制訂“十二五”規劃中,要把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鎮化進程作為主導戰略。科學編制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優化中小城市和重點鎮空間布局。國家設立中小城市和重點鎮建設專項工程,安排專項資金引導啟動。集成政策支持,加快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建立符合中小城市和重點鎮特點的公共財政管理體制。
一些代表委員認為,作為城市的“尾巴”和農村的“龍頭”,縣城成為統籌城鄉“雙向互動”的最好結合點。民建中央提交的一份政協提案指出,在繼續推動東部城市圈發展的同時,要更加注重依托縣城發展壯大一批中小城市,實現城鎮化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