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筆者回了一趟老家,發現老家的鎮政府所在地變得越來越有城市味道了:高樓矗立,街道寬整,店鋪良多,街道兩旁還栽上了景觀樹,修建了街心花壇,安裝了路燈,一到晚上燈火通明,熱鬧非凡。
但據筆者觀察,小鎮在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表面上是光鮮了,可是里子依然很破亂,地下排污、排澇設施缺乏合理的規劃和建設。鎮上的小作坊、店鋪和居民的生活垃圾、污水,沿著馬路直接流向附近的溝渠和農田,晴天則惡臭熏天,刺鼻難聞;雨天尤其是下暴雨的時候,街道頓時積水成河,漂滿生活垃圾,行人寸步難行,給當地的老百姓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事實上,像這種“重面子、輕里子”、“重建設、輕管理”、“重工程、輕民生”,只顧地面建筑和設施,不重視地下排污排澇工程建設的現象,在很多鄉鎮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鄉鎮為了拉近與大城市的距離,十分重視招商引資,大搞地面建設,轟轟烈烈開展“城鎮化”運動,開工廠、建高樓、修馬路,不惜人力、財力。而對于那些看不見的地下設施,則重視不夠,規劃不夠,導致城鎮化還沒實現,就患上了“城市病”,為將來的發展埋下了病根。這種只顧面上光鮮的城鎮化,缺乏長足發展的動力,也贏得不了民心。因此,筆者建議,基層政府在建設小城鎮時,一定要克服“政績沖動”,杜絕短視、盲視行為,既要重視城鎮的面子,又要建好城鎮的里子,扎實建好鄉鎮的地下排污排澇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