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積極推進城鎮化發展、妥善解決農民工問題上有十分重要的突破。溫家寶總理在報告中指出:“大力加強縣城和中心鎮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鼓勵返鄉農民工就地創業;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條件,逐步實現農民工在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住房租購以及社會保障方面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讓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逐步變為城鎮居民。”
我認為,溫總理的城鎮化新政對于破解當前農民工的“半城鎮化”狀態,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合理引導農民工流向,幫助農民工實現“市民夢”、“創業夢”和“安居夢”三大夢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不同于國外勞動力流動的一般情況,當前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在進入城市的過程中,只實現由鄉到城的地域轉移和由農到非農的職業轉換,但還沒實現身份變換。由于戶籍的差異,當前農民工雖然進入城市,但仍游離于城市體制之外,并沒有形成實質意義上的城鎮化,處于一種“半城鎮化”狀態。這種“半城鎮化”現象已經嚴重影響了城鎮化的健康發展,新生代農民工問題也成為當前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一方面,城鎮化了的農民工難以市民化,農民工同市民存在著“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時、同工不同權”的不平等現象。另一方面,伴隨著農民工的流動,農民工階層也在不斷分化,出現了與老一代農民工具有顯著差異的新生代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群體是“回不去農村,融不進城市”的農民工,他們大多沒有務農經歷,也不再適應農村生活;流動動機在很大程度上已由謀求生存向更高的追求平等和追求現代生活轉變;他們素質相對較高,也更貼近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但是,他們也面臨能力與期望失衡的問題。這是在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問題上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三十年來我國農民流動呈現三次浪潮:第一次是“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的以鄉鎮企業為就業目的地的就地轉移。第二次是“離土又離鄉、進廠又進城”的以城市為目的地的異地暫居性流動。第三次浪潮則是以長期居住為特征,且有舉家遷移的傾向。因此,“市民夢”、“創業夢”和“安居夢”是當前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十分迫切的三大期盼。所謂“市民夢”是說,新生代農民工是最有市民化意愿和亟需市民化的群體,新生代農民工問題需要放入市民化進程中來應對。“創業夢”是說,打工是鍛煉人的大熔爐和培養人的大學校,外出打工是農民工回鄉創業的孵化器,許多農民工經過打工實踐,在外開闊了眼界,學會了本領,掌握了技術,擁有了資本,具備了創業的能力。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有創業的沖動。所謂“住房夢”與“市民夢”緊密相關,住房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在城市實現安居自然也是農民工迫切的需要。
顯然,溫總理的城鎮化新政呼應了農民工的這些合理需求,不僅會引爆最大內需,而且將有力幫助農民工實現三大夢想。因此,城鎮化新政堪稱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最大亮點。
我認為,以農民工市民化為特色的城鎮化新政要圍繞三個“中”,即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和中小企業來進行:一是在扶持沿海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同時,引導農民工向中西部“回歸”,避免中西部農民工非家庭遷移帶來的諸如“留守兒童”問題等巨大社會代價;二是大力發展中小城市,避免城鎮化的拉美化陷阱和“大城市病”;三是鼓勵農民工創業,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把城鎮化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避免“空城計”。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目前我國共有城市655個,其中人口規模在20萬以下的城市不到全部城市的一半。這表明在我國大力發展中小城市潛力巨大,依托縣城培植新型中小城市大有可為。
(作者為全國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