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太”是香港人對范徐麗泰的尊稱。如今,內地的記者也已經習慣稱呼當了15年全國人大代表的她為范太。3月11日,這位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前主席接受了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新浪網的聯合訪談。
據報道,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在對比中國和俄羅斯改革時,曾感慨道:我們的經濟體制改革為什么不如中國穩妥和成功?關鍵是他們有一個香港作為參照物。一個小時左右的采訪時間里,范徐麗泰回應了關于收入分配改革、房價乃至保障房分配等內地百姓關心的問題。學習經驗或吸取教訓,正是香港之于內地的重要價值。
“我老實說,香港貧富差距太厲害了,香港和內地年輕人面臨同樣的壓力,要買房幾乎不可能。”范太告訴記者,她所指的年輕人“不是二十幾歲的,而是三十幾歲的”。在3年前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范徐麗泰曾經提到,香港許多年輕人,甚至中年人也只能租房而居,或與父母同住。如果父母有一點資產,會挑個地方,先幫孩子付上首付,“然后一路供”。
和內地相似,香港對房地產業也高度依賴,地產富豪層出不窮。根據英國《經濟學人》的報道,香港的房價每平方米將近10萬元人民幣,在全球排名第五位。
“我覺得內地和香港很像,大力去壓制樓價,一壓會有幾個月見效,接著這個樓價又慢慢爬上來,跟著再去壓。”范徐麗泰說,“在這個問題上,如果說香港有什么值得借鑒的經驗,那就是不要犯和我們相同的錯誤。”
在她看來,一個比較好的房地產市場,應該是明確地分為兩個市場,“比較富裕的人可以去買房價很高的房子。但是政府同樣應該為普通的民眾提供充足的保障房市場。民眾不需要豪宅,簡簡單單就可以。”
其實,在居高不下的房價之外,寸土寸金的香港還有一套被世界所認可的“公屋”制度。簡言之,香港的住房供給,一半由市場完成,一半則由政府完成。港府用了半個世紀時間,投入了巨額的公共財力,為占全港總人口1/3、約210萬的低收入人口提供住房保障,幫助總人口的1/6、約110萬人實現了居者有其屋,這被其他城市和地區視為可供借鑒的范本。
事實上,內地的保障房制度正是借鑒了“公屋”制度而來。2008年至今,已累計開工約3000萬套,竣工約1800萬套。但是在這項重要的民生工程里,一些問題也在媒體的曝光中浮現,包括“保障性住房在申請、分配環節存在申請對象謊報瞞報個人情況”,還包括“依靠特權騙取強占保障資格”等。
對內地面臨的這些問題,范徐麗泰也有所耳聞,在她看來,“當供應少的時候,大家一定都想要,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公開透明”。
“我們的各個環節都很透明,傳媒的監督也非常厲害,老百姓的維權概念也很強,所以絕對沒人敢做這些事情的。”她笑著說。
據媒體報道,香港的公屋往往要抽簽決定,特區政府還成立專門的特遣隊,清查那些不符合條件卻占用公屋的人。而申請公屋如果弄虛作假很可能被公訴。
“公屋”的質量也在各方的監管之下。2000年香港曾出現過“短樁”事件(支撐建筑安全的樁被縮短),結果,房委會主席為此而下臺。
“我抽不到簽,是我運氣不好,不會怪你。但是如果你把房子給了關系近的人,那這就是貪污腐敗。我想,我們官員呢,如果能從老百姓的角度來看一件事情,施政就能得到老百姓的認同。”范徐麗泰說,“我希望內地的情況會在未來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