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廈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3455元,連續8年居全省首位,居副省級城市前列;近一半農民(22萬)轉為城鎮居民、一半行政村(153個)改為社區、三分之一鎮(6個)改為街道,城市化率提高到88%;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超300億元,農業產業化基本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廈門的城鄉發展一體化,交出了這樣一份靚麗的成績單。我市做出的突出成績,不僅僅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同時也受到國內其他眾多城市的廣泛關注。
市委農辦介紹,我市在全面推進跨島發展戰略的過程中,高度重視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并按照“跳出農業抓農業、縮小農村發展農村、減少農民富裕農民”的思路,深化農村改革,發展現代農業,繁榮農村經濟。
近年來,我市始終把增加農民收入擺在突出位置,通過多種形式,撐起農民的“錢袋子”。不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舊農民,如今已經轉變為掌握多種生產方式致富的新型勞動者。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中,非農收入高達90%。
高優、生態、安全的都市型現代農業,在廈門也駛上了“快車道”。我市制定《廈門市深化兩岸農業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三年行動計劃(2012年~2014年)》,借助國家級對臺農業交流合作基地平臺,強化兩岸農業產業合作。
同樣令人矚目的,是不斷壯大的農副產品與食品加工百億產業集群。2012年,廈門農業龍頭企業完成產值301.21億元,吸納本地農村從業人員2.3萬人,目前在廈門,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已達33家,其中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2家,擁有12個中國馳名商標、4個中國名牌產品。
廈門的農村,今非昔比。這些年,我市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城鄉銜接、城鄉聯網、共建共享,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相繼出臺實施八項小城鎮綜合改革建設配套扶持政策,小城鎮建設投資保持全省第一,在全省2012年度小城鎮建設考核中,新圩鎮和東孚鎮獲一等獎。此外,目前在廈門,建制村道路硬化率和建制村通公交率,均達100%。
“島內的東西,我們島外也會有;廈門城區居民能享受到的福利,我們農村村民也一樣可以享受到!”這句話,已經成為了現在很多廈門農民的肺腑之言——我市不斷加大農村社保、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力度,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率先在全國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率先在全省完成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任務……一項又一項備受全省乃至全國矚目的創新性舉措,大大提升著廈門農民的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