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穩中求進”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人口紅利減弱、資源環境壓力增大等問題夾擊下,如何尋找新動力延續增長態勢,成為中國經濟面臨的一道難題。
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回升態勢基本確立,正在開啟新的增長周期。進入2013年,財稅、金融、價格等經濟重點領域的各項改革積極推進,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值得警惕的是,剛剛完成換屆的地方政府,近八成省區市將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兩位數,部分省份甚至推出萬億投資規模,隱現的地方“投資沖動”也引發了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的擔憂。
經濟增速走出下行區間 中國開啟新一輪增長周期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2年統計公報》顯示,201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19322億元,同比增長7.8%,這一數據遠低于上年9.3%的增速。
自2010年第四季度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連續7個季度下滑,其中去年三季度僅同比增長7.4%,創下14個季度以來新低。2012年,中國推出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經濟下滑勢頭放緩。
今年1月外貿、信貸、PMI等多項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正在走出下行區間,回升態勢確立。今年,1月全國新增貨幣貸款突破萬億元大關,同期狹義貨幣供應量(M1)大增15%,顯示企業活躍度轉好。1月出口規模增長25%,遠超出市場預期。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受春節影響雖然回落,但0.3個百分點的回落幅度也顯示經濟回暖態勢不變。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判斷,中國經濟正在終結連續兩年的下行趨勢,2013年將開啟新的增長周期。
城鎮化領銜增長新動力 地方“投資沖動”隱現
中國經濟增速下行趨勢一度明顯,但很多專家并不擔心2013年中國GDP增長偏低,反而擔心出現偏高的可能。
十八大報告將新型城鎮化明確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中長期動力”。被視為“經濟風向標”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指出,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在釋放剩余勞動力的同時,既能刺激消費需求,又能帶動投資成長,因此也被各界視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地方兩會結束后,各地相繼公布了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全國31省區市公布的經濟增長目標顯示,有24個省區市將GDP增長目標定在10%以上。其中,增速定在12%以上的省區市達11個,遠高于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的7%的年均增速目標,可見地方政府追求GDP的沖動依然存在。
投資作為刺激增長的手段最易見效。今年適逢地方政府換屆,有專家擔心高增長目標會引發地方政府“投資沖動”。數據顯示,山西、遼寧、河南、陜西等19個省區市將今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目標設定在20%及以上,貴州、黑龍江等省更將此目標設定在30%。中國經濟長期面臨結構失衡問題,若繼續加大投資,將使原本就阻力重重的經濟“轉方式、調結構”舉措落實起來“難上加難”。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認為,不要刻意追求高增長率。實現穩增長,應更注重在提高潛在增長率上做文章。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白重恩指出,必須靠提高質量和效益來實現穩增長,實現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回升。
經濟領域改革接踵而至 改革打開新局面
如果說“城鎮化”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改革則被視為經濟增長的持續動力。進入2013年,一系列經濟領域的改革措施接踵而至,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正在打開新的局面。
新年伊始,醞釀多年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出臺,對限制國企高管薪酬、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結構性減稅、提高國企收益上繳比例、增加財政在民生領域投入等方面,均給予回應。在財稅制度方面,財政部提出,今年將加快推進試點工作,適時擴大試點地區和行業范圍。國務院常務會議也確定“擴大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范圍”,有報道稱湘潭、武漢、杭州已完成房產稅技術準備工作。
價格改革今年也有望提速。從去年年底開始,政府加大了能源、交通運輸等領域的價格改革,包括實施煤電聯動、上調鐵路貨運價格、下調銀行刷卡手續費等。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了土地管理法,為征地制度改革打下基礎。中央出臺一號文件提出加快改革戶籍制度,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條件。
央行去年兩次放開銀行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將利率市場化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央行部署2013年工作時指出,將進一步深化金融重點領域改革,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目前看新一屆領導集體所展現出來的新思路和新舉措,特別是關于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心十分堅定,這將推動中國經濟迎來新一輪改革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