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涉及問題多多,比如接受采訪時辜勝阻稱,在民建中央的提案中便“總結了涉及到的十大改革”。而具體到“通過城鎮化可以實現經濟體制改革,多方面地推動改革”的問題,戶籍改革無疑是重要改革之一。
然而必須正視的問題是,在新一輪的城鎮化建設已經拉開帷幕的現在,諸如“城鄉戶籍有60多種不平等福利”,到底會成為戶籍改革的動力,還是會成為阻力?對民眾而言,這樣的現實無疑是推動相關改革的動力:要想在未來十年實現幾億農民的市民化,盡早消弭這種捆綁在二元戶籍上的福利差,是眾所期盼的。原因很簡單,如果有一天這種福利差仍存在,農民就不會真正認為自己變身為市民——不管他是否住上了樓房、開上了轎車、實現了城市就業。而與此同時,相信很多人仍不會忘記不久前“戶改幾乎遭遇所有市長反對”的事實——這樣的擔心彌合福利差異會嚴重增加地方公共財政投入而心懷排斥,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自動消失。
所以問題的關鍵就是,盡管各方都在提及“新型城鎮化是穩增長最大的引擎”(比如《全國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規劃(2011-2020年)》初稿稱“城鎮化將在未來十年拉動40萬億投資”)、城鎮化是繼人口的數量紅利以后的最大的發展紅利等,但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新一輪城鎮化必須實現和多方面推動改革的同步跟進,以實現科學合理布局城鎮體系、科學合理布局社會機構體系的終極目的。比如“60多種不平等福利”的消除速度,就應該避繁就簡地成為城鎮化推進速度的評判標準之一。
李克強副總理曾多次強調,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不能人為“造城”。2013年全國兩會開幕在即,新一輪城鎮化建設,勢必會成為兩會重要議題。新一輪城鎮化改革,要想力避“過度化”“房地產化”“大城市病”等問題,能否在制度設計層面,將諸如城鄉戶籍“60多種不平等福利”化為各級政府積極行動的動力而非阻力,無疑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