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0戶農民告別爐子搬樓房
2月19日,正月初十。記者走進密山市白魚灣鎮農民孫天福的家。他家年前剛剛搬進新樓,門上的大紅福字還在傳遞著春節的喜慶氣息,屋內,大理石地面擦得锃亮,白色的家具干凈整潔。
孫天福喜滋滋地告訴記者:“住上樓房了,再不用燒柴火、燒煤,也不用點爐子、掏灰了,這個年過得老舒坦了。”
近兩年,密山市從“做大縣城、做強鄉鎮、撤屯并村、全面改造提升”的思路入手,深入探索可推廣、可持續、可發展的城鎮化建設模式和機制,走出了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城鎮化建設新路子。截至目前,這個市共投入資金32億元,實施城鎮化建設項目197個,拆遷農民2017戶、19.6 萬平方米,3800戶農民遷入新居。
資金是城鎮化建設的血脈。在資金投入上,密山市通過“九個一塊”,即財政擠一塊、向上爭一塊、政府開發省一塊、置換土地增一塊、鄉村農民籌一塊、單位幫一塊、招商引一塊、政策免一塊、精打細算降一塊的辦法,有效破解資金難題,爭取到國家和省投城鎮化建設資金4億多元,節省資金近1000萬元。引進浙江海寧立德集團、北京巨擘達投資有限公司等戰略投資者,通過資產置換、商業開發等形式,引入城鎮化建設資金11億元。
密山市按照“宜樓則樓、宜平則平、宜改則改”的思路,對基礎條件好的村屯加大改造提升力度,實施“穿衣戴帽”和綠化美化亮化工程。記者走進方虎公路邊的興凱鎮東發村,一排排白墻藍瓦的民居錯落有致,紅辣椒、黃玉米掛滿院墻,堆滿小院,在皚皚白雪映襯下,宛如畫中。2012年這個市投投資1500萬元,改造農村危房和泥草房1800戶,農民住房磚瓦化率達到92%。今年他們將繼續擴大城鎮化建設試點范圍,將兩個鄉鎮納入整鄉(鎮)推進城鎮化建設試點,還將選擇兩個產業基礎好、承載能力強、農民熱情高的村,打造城鎮化示范村、樣板村。
在城鎮化建設中,密山市既注重“硬設施”,又關注“軟環境”,通過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養老、醫療、就業等“軟”環境,讓農民自愿上“樓”,并能安居樂業。根據實際,這個市大膽實踐,積極探索出六種城鎮化開發建設模式,即政府開發模式、企業投資建設模式、農民自籌自建模式、集體開發建設模式、市場化運作建設模式、場鎮共建模式。以場鎮共建模式為例,密山市與農墾建設資金共投、公共設施共享、住宅樓互售共居,實現了農墾與地方城鎮化建設有機融合。興凱鎮與農墾8511農場共同制定小城鎮建設規劃,建設農民住宅2.4萬平方米,實施道路、供熱、給排水、醫療等基礎設施建設,帶動300多戶農民進入城鎮居住。
密山市委書記王吉利表示,今年全市計劃投資30億元,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80個,進一步加大“三供兩治”、道路、排水等基礎設施投入,加強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