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山東省政府對外發布了《山東省主體功能區規劃》(下稱《規劃》)。
“《規劃》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省經濟版圖的調整到了一個新階段,是我省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真正走向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亮點突出。”曾經參與過方案前期課題研究、初稿起草和多次修改工作的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所長、研究員劉德軍21日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在他看來,《規劃》把全省國土空間劃分為四類空間進行科學 布局,是極具創造性的科學務實之舉。將全省15.7萬平方公里的陸域面積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區域,分別明確各類區域的主體功能,把開發和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是適應全省國土空間特點開發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區域調控的重要基礎。
劉德軍介紹說,基于未來國土空間開發要根據自然條件適宜性開發、區分主體功能、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發、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提供生態產品等理念,《規劃》的制定遵循了優化結構、保護自然、集約開發、協調開發等科學開發原則。此間,有關專家團隊為此頗費了一番苦心。
“推進形成四類主體功能區,明確不同開發方向,完善不同開發政策,控制不同開發強度,規范開發秩序,形成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國土開發格局,構建高效、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美好家園(博客,微博),必將對我省的科學發展、永續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眲⒌萝娺@樣描述《規劃》的價值。
一是適應全省國土空間多樣性、非均衡性、脆弱性的特點,為大規模高強度工業化城市化開發、為農產品和生態產品的生產都留出了足夠多的空間。
二是使科學發展有了切實有效的抓手。推進、建設主體功能區,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放在第一位,摒棄了“只見物、不見人”的發展理念,把共享發展成果作為根本性任務,有利于促進實現不同區域的公共服務均等化;同時,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有利于促進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協 調發展,有利于形成東中西互動、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三是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成為進行科學調控的重要基礎?!兑巹潯诽岢稣{整完善財政、投資、產業、土地、農業、人口、環境等相關規劃和政策法規,建立健全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加強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等政策措施,為建立實施差別化的區域政策、統一銜接的規劃體系、各有側重的績效評價及精細及時的空間管理,提供了一個可操作、可控制、可監管的政策平臺、規劃平臺、評價平臺和管理平臺等基礎平臺,有利于建立科學調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