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西樟樹城鎮化快速推進,但用地矛盾、企業招工難等問題也隨之凸顯閣山鎮的新煩惱
距江西省樟樹市城區東南方向約15公里的閣山鎮,面積86.8平方公里、人口1.8萬。短短7年間,工業和旅游業的競相發展,使該鎮步入了通過城鎮化實現興鎮富民的“快車道”,2012年,全鎮實現財政收入1.0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9000元。
面對亮麗的“成績單”,鎮黨委書記李金龍卻有些焦慮,眼下,閣山城鎮建設與農民用地矛盾突出、企業招工難、失地農民難安置等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如果解決不好這些問題,城鎮化就會難以為繼!”
工業旅游項目多,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
由于地處山區,閣山鎮過去只有一條通往外界的縣級公路,交通相對閉塞,閣山的經濟主要靠林業和種養業支撐,財政收入和農民收入長期在樟樹市排名靠后,是個典型的農業小鎮。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1997年7月1日,京九鐵路貫通并在閣山鎮設站,徹底改變了當地不利的區位條件。第二年,樟樹又把鄰近鄉鎮的6個行政村劃歸閣山管理,擴大了面積,很快就引來了三星陶瓷、富民玻璃等一批工業項目。
工業項目扎堆使閣山鎮很快享受到了發展的“紅利”。2012年的財政收入比2005年增長了27倍,其中工業稅收所占比重超過九成。
工業的發展也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實惠。渡橋村毗鄰鹽化工業基地和四特科技城,青壯年勞動力有1700余人。村干部李豐說,以前,村里大部分青壯年都在外面打工。自從村莊附近有了企業后,已經有300多村民返鄉務工。
交通區位條件的改善還使閣山鎮發展旅游業成為可能。這幾年,不但引進了新恒基鹽溫泉養生項目和大香林閣皂山道教休閑旅游項目,還建成了20多個農業觀光園、休閑山莊和農家樂,吸納農村勞動力200多人。
不斷增強的財政實力,使閣山有了更多的錢用于推進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僅去年就投入1000多萬元,實施了便民服務工程、危舊房改造工程、扶貧救困工程、失地農民保障工程等眾多民生工程項目,新農保、新農合、城鄉低保等各項惠農政策全面落實。
土地分配、人的去向成了城鎮化的新煩惱
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當地政府和群眾在享受發展成果的同時,也增添了一些新的煩惱。
“由于土地資源有限,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項目開發用地和農民生存發展用地之間的矛盾一時難以調和。”李金龍說,到目前為止,僅鹽化工業基地就占地15平方公里,加上旅游項目占地,使本來就有限的土地顯得捉襟見肘。
土地對于農民來說是“命根子”,失去了土地,農民的出路就成了問題。為了支持京九鐵路和車站建設,東站村洗沙埠村小組村民土地被大量征用,到1997年鐵路開通時每家每戶只剩為數不多的口糧田。村黨支部書記宋包古告訴我們,洗沙埠村小組青壯年勞力有170人,當年只有20多位有一定經濟頭腦的村民在車站附近建房,從事餐飲、建材經銷等行當,剩下的人當中有60多人長期在外務工,40多人農忙種地、農閑進城打短工,50多人守在家里單純靠種地過日子。“當時大多數村民不能自主創業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資金。雖說按規定通過信用社最多可以貸到5萬元,但沒有擔保抵押人家根本就不給辦。”宋包古說。
創業艱難,打工掙錢也不容易。四特科技城工程部經理賴秀煌說:“目前我們已經招了500名本地工人,但還有200多人的缺口,主要缺技術工。而本地的農民大多沒有一技之長,在廠里只能從事一些苦、累、臟的活,想干就干,想走就走,去留不定。”據了解,目前閣山鎮企業用工缺口達1000多人。如果不能有效解決農民進城創業難、進廠務工難等問題,工業化就沒有了活力,旅游、商貿等第三產業發展也無從談起。
消除煩惱,著力點在優化產業布局和扶持農民創業就業
“城鎮化應該是人的城鎮化,政府城鎮的規劃建設當中應該為農民提供創業就業的空間,使他們能夠真正融入城鎮。”基于此,閣山對土地征用補償方式進行了完善,在一次性貨幣補償的基礎上,在城鎮整體規劃范圍內預留10%的土地提供給被征地農民作為創業發展用地。截至目前,預留的土地達1000多畝。
除了創造條件方便有頭腦、會經營的農民進城創業外,閣山鎮自2010年開始,創新培訓模式,通過“政府埋單、企業培訓”的方式,由政府與企業簽訂技能培訓合同,委托企業根據用工所需開展崗位技能培訓。
農民進城創業就業提升了人氣,繼而推動了城鎮的擴容提質。去年以來,樟樹市在閣山鎮建造了1000多套保障性住房。“按照現在這樣的推進速度,在2至3年的時間內,閣山的城鎮化率將迅速由現在的40%提高到80%以上,與樟樹城區融為一體。”李金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