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條件都符合,就因為我不是‘主城八區戶口’!”近來,南京江寧居民劉先生找工作頻頻受挫,原因讓他很難接受,“江寧撤縣改區都已經十年了,還是兩樣待遇!”
十年來,南京的行政區劃陸續調整。2000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江寧縣,設立江寧區。2002年,為實現跨江發展,經國務院批準,撤銷浦口區和江浦縣,設立新的浦口區。撤銷大廠區和六合縣,設立新的六合區,形成11區2縣的區劃格局。然而,雖然這三個新區早已成為城區一部分,但這三個區的居民并沒有真正變成“南京人”,南京市出臺各種惠民政策,常常帶個“不含江寧浦口六合”的括號,或者是直接點名適用范圍為主城八區。除了就業門檻外,甚至就連喪葬撫恤費都是兩個標準。由于財政體制等原因,導致這么多年來,這些區仍然“被括弧”,與主城八區分開。
南京主城區 撤縣建區進程
2000年12月,撤銷江寧縣,設立江寧區。
2002年,撤銷浦口區和江浦縣,設立新的浦口區。
2002年,撤銷大廠區和六合縣,設立新的六合區。
南京自此形成11區2縣的區劃格局。
就業創業 社會保障
“主城八區戶口”卡住就業招聘
去年南京組織了7000個見習實訓崗位,讓尚未就業的大學生鍛煉身手,在3-6個月見習期內,政府還會每月發510元生活補貼。但是見習的門檻卻把林雪(化名)攔在了門外。家在六合區的大學生林雪去年7月大專畢業,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當她興沖沖地跑到南京市專門組織的見習招聘會上,卻被見習單位拒絕了,因為她的戶籍不是主城八區,就這樣,戶籍六合的她最終沒有參加成見習計劃。
南京市人事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南京規定參加見習實訓畢業生的條件中,對于“本市常住戶口”指的是主城八區,江寧、浦口、六合這三個區還有溧水縣、高淳縣則不包括在內。因為見習計劃是列入市級財政的,見習單位如果錄用了不符合政策的大學生,就不能享受到政府補貼生活費的政策,意味著必須倒貼上一大筆培訓費。
同樣,六合區的創業者韓女士也很郁悶,她向勞動部門申請的失業人員自主創業補貼4000元至今還沒有消息,原因是六合區的政策還沒有出臺。“當時,南京市出臺《關于實行失業人員自主創業補貼的通知》,寫的享受對象是‘本市戶籍登記失業人員’,但是卻在最后寫上,江寧區、原六合縣、原江浦縣、溧水縣、高淳縣結合本地實際參照本辦法。”
社會保障
死亡撫恤金仍有地區差
雖然江寧浦口六合三個區納入了南京城區范圍,但是還有不少惠民政策有些差異。浦口區居民李女士就發現,退休職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待遇就有地區差別。參加主城八個區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退休職工死亡后,喪葬費標準是6000元,直系親屬一次性撫恤費標準6000元,供養直系親屬一次性或定期救濟費計發基數是1800元;而參加溧水、高淳、原江浦、原六合縣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退休職工死亡后,其喪葬費標準為5000元,直系親屬一次性撫恤費標準為5000元,供養直系親屬一次性或定期救濟費計發基數為1500元。“憑什么在浦口、六合區退休的,就不如其他區呢?”李女士對這樣的地區差距,很是不解。
其實,很多人都在納悶:三個區納入南京城區范圍多年了,為什么現在制定政策總要“畫蛇添足”地強調一下呢。比如這次調整退休人員養老金,雖然文件開頭就明確了調整范圍和對象為“我市……”,但在文件最后,又強調“江寧區、溧水縣、高淳縣、原六合縣、原江浦縣2010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定期生活費)調整的范圍、對象以及‘普調’和‘增發’,按市本級辦法執行。”“難道江寧不屬于南京市嗎?為何還強調市本級呢。”李女士說。
同城不同保,醫保卡不能隨便刷
在江寧區參加醫保的林女士,有一次到新街口逛街吃飯,突然拉肚子,抬頭剛好看見一家大藥房,在選好了藥結賬刷卡時,營業員告訴她,江寧區的醫保卡在他們藥房是不能使用的。
家住浦口區的劉先生最能體會同城不同保給他帶來的不便。前不久,他去江寧區辦事,頭痛病又犯了,原來犯病時都是使用醫保卡在浦口區的醫院就診。于是他的同事送他去江寧醫院治療,沒想到竟然吃了個“閉門羹”。劉先生無奈,只得自己掏腰包。
有關人士表示,醫保統籌區的設置,主城是一個統籌區,原郊區縣是一個統籌區。在這一社會統籌區域,實行單獨籌資,單獨支付醫保金。目前,南京市區和原五個郊區縣還是單獨的統籌區,參保人員是不能在不同的統籌區享受醫保的。
“我們現在正想辦法方便患者能通用。”有關人士說,區和市兩級醫保部門正在積極解決問題。去年南京市啟動了醫療、生育、工傷保險市級統籌,目前,市區24家三級醫療機構與三區兩縣138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聯網結算。但是,江寧、浦口、六合的參保職工在市區藥房刷卡買藥目前還不能實現。
工資和戶口
江寧戶口遷到主城區,難
“江寧是區,玄武也是區,為啥就不允許我遷過去呢?”年前,戶口在江寧的市民胡小姐開心地來到玄武公安分局戶政中心,準備將戶口從江寧遷到玄武,但沒想到,遭到工作人員的拒絕。
“你買的房子是46平方米,太小,不能遷!”工作人員解釋說。胡小姐感到難以理解,“按照南京的規定,同城遷戶,只要有房子,不管多大,都能自由遷入遷出!”
工作人員聽完,笑了,“您說的是主城區,但江寧除外!”工作人員解釋說,江寧雖然是區,但其戶籍政策現在還是原來的政策,“換句話說,你現在的江寧戶口,等同于南京以外的戶口,要從江寧遷入主城區,條件跟從外地遷入南京一樣,購房落戶的條件,必須要達到60平方米以上!”
這個解釋,讓胡小姐“很暈”。因為,大學畢業后,胡小姐就落在了單位的集體戶口,就在主城區內。后來,她和老公以5000多元錢的單價在江寧購置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戶口隨即遷了過去。去年,隨著小孩的降生,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學區,她和老公咬牙在玄武區購買了一套46平方米的酒店式公寓住宅,原本是想將戶口再遷回來,給孩子上學提供方便,哪知道自己竟成了“外地人”。
干同樣的事卻拿著不一樣的工資
劉先生是浦口某機關的科員,看起來體面的工作,但在他自己看來,郁悶不少。
“在同一個辦公室,用同樣的辦公桌,干一樣的事情,但拿到手的工資,卻少了千把元!”劉先生的郁悶,就在于不公平的收入,而這一切,皆源于不同的編制。
“一個是老江浦的編制,一個是新浦口的編制,讓人頭疼!”劉先生所說的這兩個編制,源于區劃調整時留下的后遺癥。原來,浦口區是由原來的江浦縣和浦口區合并而成,在合并之前,兩個地方的機關編制不同,合并后,盡管名稱統一了,但編制問題遲遲沒有解決。原來江浦縣編制的人員,繼續執行原來江浦縣的工資制度;原來浦口區編制的人員,執行浦口的工資制度,跟市區接軌。
直到2006年前后,才出現變化:編制還是不同,但待遇參照浦口區編制人員的待遇。
“但怎么個參照法?既然是一樣,為什么不干脆就規定為一樣,為啥還弄個‘參照’?”這樣的規定,讓劉先生的心里總是感覺別扭,“一個‘參照’,讓我們這些老江浦編制人員的心里,覺得不是滋味!”
呼聲急切
同城同待遇,改革能不能再快一些
不過,這些年來,隨著同城同待遇的呼聲越來越高,變化已經在悄然出現。
首先,看看最低工資標準類區的調整。2003年,南京市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實行三類標準,一類區適用于南京市區;二類區標準適用于溧水縣;三類區適用于高淳縣、原六合縣、原江浦縣。到了今年2月,南京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已這樣說明:一類區由原850元/月調整為960元/月,適用范圍為南京市市區(含江寧區、六合區、浦口區);二類區由原700元/月調整為790元/月,適用范圍為溧水縣、高淳縣。
其次,郊區縣養老保險待遇即將與主城區對接。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已經明確告訴記者,7月1日南京將正式啟動養老保險市級統籌,在全市范圍內實現統一制度政策、統一繳費標準、統一支付項目、統一計發辦法、統一管理規程。屆時,包括江寧、六合在內的所有企業和職工都將實行相同的繳費基數、繳費比例、待遇辦法等,退休養老金待遇水平也將逐步實現市縣并軌。
“是在一步步地改變了,不過我們還是希望步子再快一些啊,做得再徹底一些,讓我們真正地成為南京城里人。”采訪中,記者聽得最多的就是這樣的呼聲。
專家分析
盡快解決“假性城市化”
“從名稱上來看,都是南京,但實際上,主城區市民能享受到的某些待遇,江寧六合浦口的居民,卻沒有權利享受,城鄉差別繼續存在,這應該就是典型的‘假性城市化’現象!”南京市社科院研究員曾向東表示,對于南京部分縣改區后遺留下來的這些尷尬,有關部門應該要重視,并盡快消除這種尷尬。
曾向東介紹,2000年以前南京市區面積占南京土地總面積不到20%,目前已占到70%以上,城市處于極度擴張期。南京由10區5縣布局改為11區2縣后,市區人口迅速擴張,2001年和2002年分別相對前一年增加100萬人左右,城市化率分別達到67.24%和85.28%,10年內提高了35%,速度增長之快驚人。此外,區劃調整后,江寧、浦口、六合三區的經濟發展較快,經濟實力都有明顯提升。
但是,原本以農業人口為主體的江寧、浦口、六合三個區,區劃調整后其農村人口一夜之間變為理論上的“城市人口”,“但這只是形式上的改變,與國際上公認的城市化發展進程和城市本質特征是不太符合的。”曾向東認為,現在所說的城市化率,只是從人口全部納入城市人口來統計的,應視為“初級城市化”發展的水平。由于城市生活品質不具備和城市服務設施不到位,使得這三個區的居民感覺并沒有變成“南京人”。
“縣改區后,行政級別的提高,對‘水漲船高’的政府官員來說是最實際的提高。”曾向東還認為,隨著行政級別的升格,政府官員理所當然地得到了實惠。但對老百姓來說,除了聽起來是“南京人”外,好像一下子沒有感覺得到多少實惠。
正因為如此,曾向東呼吁說,市區政府要將區劃調整盡快轉變為發展經濟的動力,有效地提高城市化水平,給老百姓帶來更多的城市化的實惠。其次要盡快統一政策,消除人為造成的“同城不同保”、“同崗不同待遇”等政策滯后的現象。
“要改變區劃調整只注重擴張城市空間的傾向,充分調動區級政府的積極性。”曾向東表示,隨著城市空間結構的調整,城市各區的區劃和管轄范圍的擴大,城市管理體制創新也顯得尤為迫切,在加快“同城待遇”政策調整步伐的同時,也希望今后的調整,能夠“同城”理念先行,政策緊跟其后,避免出現類似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