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魏連偉,天津大學管理學博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現任:
北京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局長、黨委副書記,北京市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評標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地質學會理事長。
榮譽:
曾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北京市精神文明獎章、部級勘察成果一、二、四等獎。
魏連偉:
地質工作——城市化不可或缺的一環
提起地質工作、地勘事業,很多人都說,這與我們普通百姓關系不大,與快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也沒有多大關系。然而,北京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局長魏連偉卻說,地質工作不僅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是我國城市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他說:“地質工作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前瞻性和先行性工作,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正快速地從地質找礦向城市地質、環境地質等新領域拓展。在解決資源瓶頸、保障資源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提供工程基礎,防治地質災害、城市建設及應急管理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城市化:可持續發展是全球面臨的共同課題。它對于地質工作提出了怎樣的挑戰?地質工作能夠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發揮怎樣的作用?
魏連偉: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和工業化發展,全球城市化進程正在急劇加快。據聯合國最新報告預測,2008年底全球人口有一半生活在城市,到2050年中國城市人口可能會超過總人口的70%。這意味著可持續發展是未來城市發展的方向。
當前,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四個方面的特殊挑戰:一是需要提供安全的居住空間;二是需要提供安全飲水和衛生設施;三是需要嚴格管理固體垃圾;四是需要控制空氣污染。這些挑戰均與城市地質問題相關聯,研究和解決這些復雜的問題,迫切需要地質工作的有力支撐。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煤炭、鋼鐵生產和銷售的第一大國,同時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國。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我國提出40%—45%的碳減指標,這說明,我們不僅對全人類負有這樣一種責任,我們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也迫切需要節能減排。
淺層地熱能作為新興的清潔能源,隨著城市化應運而生。我們近幾年在北京做了許多項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說,北京在淺層地熱的應用和發展方面走在全國的前列,為國土資源部制定淺層地熱能調查評價標準,為北京市出臺開發利用淺層地熱能的相關政策提供了技術支撐。目前,國家提出三年完成相關課題研究,國土資源部已經下發了通知。此外,國家、國土資源部和北京市還要共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這對于推動淺層地熱的開發利用將產生深遠意義。
作為城市發展過程中基礎性、前瞻性和先行性的工作,城市地質工作要以保障城市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對城市規劃、建設、運行和管理服務發揮重要的作用。
城市化:北京近年來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取得矚目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資源與環境難以承載的挑戰。請您談談,北京地勘局是如何與時俱進促進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保障北京城市可持續發展的?
魏連偉:人口快速增加,功能不斷集聚,北京可用土地資源緊張,水資源匱乏、能源供應明顯不足,環境污染依然嚴重,交通擁堵狀況日趨嚴重,地下空間開發隱患增多,城市化進程給北京帶來的沉重壓力是有目共睹的。未來10—15年,城市快速發展與戰略資源承載能力日趨不足、城市快速發展與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矛盾將更加尖銳,形勢更加復雜。
城市的健康發展必須以其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為先決條件。在巨大的挑戰面前,提高戰略資源保障程度、城市地質安全保障能力和城市地質安全信息服務能力是根本之策,這必然要求創新特大型城市地質調查工作方法體系。
在《北京市多參數立體地質調查》成果中,我局創建了一套特大城市地質調查工作體系的基本工作路線,概括起來就是:以落實“一項規劃”為主線,實施“兩項工程”、建成“一個系統”為重點,實施“四個轉變”為任務的對策措施。
其中“一項規劃”即《北京市“十一五”時期地質勘查發展規劃》。“兩項工程”,即重要戰略資源保障工程、城市地質環境安全保障工程;、“一個系統”即全面建成城市地質安全保障信息服務系統。
這些工作必須實現工作思路的“四個轉變”。主要包括:實現工作區域從山區向平原區轉變,向城市的中心地區轉變;工作重心由單一礦產資源向資源與環境并重轉變,更多地關注城市地質環境安全;工作手段由傳統地質方法向適宜城市工作的新方法轉變,創新城市地質工作方法手段;工作對象由關注地表問題向關注地上與地下問題并重轉變,更加關注地下空間的科學開發利用。
在城市發展上,我們不僅要注重向上發展,更要向下延伸。比如,地下空間在緩解交通擁堵上的優越性正越來越受到大城市的青睞。北京就提出到2015年將形成“三環”、“四橫”、“五縱”、“七放射”的19條軌道線路網狀格局。另外,城市樓宇間地下停車場大多是獨立的,沒有實現空間共享,如果把地下通道連起來,它就是一個地下城市。在城市規劃的時候就要把這些預先考慮到,這既能保護城市景觀,還能緩解地面交通擁堵。
在這套新的城市地質工作體系中,人、城市和地球3個有機系統環環相扣,資源與環境實現良性循環,社會經濟繁榮,人們生活美好,北京將成為更加宜居、具有長久活力的“理想城市”。
城市化:據了解,為了順應北京城市快速發展的需要,北京市建設了“城市地質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請您介紹一下這個技術研發的背景,以及它為城市管理部門作出決策發揮的作用。未來,北京地勘局還將有哪些新的舉措?
魏連偉:城市在走向現代化、國際化,同樣,地質工作也要現代化。隨著北京城市建設的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對國土資源的消耗不斷加劇,對國土資源利用和管理的要求不斷提高,管理工作越來越依靠各種地質信息的支持,迫切需要全面、綜合、高精度的城市地質信息數據作為基礎。過去,主要以紙質數據為主,圖紙一張張分散保存,既占用空間,也不利于查找。現在,我們利用計算機技術將幾十年來的“地下”工作整理、建立了數據庫。
為了用好、用活這些數據,滿足政府部門對國土資源管理和決策的需求,還需要通過高精度的地質調查與研究,整合各種地學信息,城市地質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的建立,可以像切開三明治蛋糕那樣解剖我們腳下的土地,形象而直觀地把地質信息轉化為可視化信息。這一系統集成了多專業豐富的基礎地質數據近5萬條,各類成果圖件500余張,具有強大的數據管理、查詢、檢索、統計、分析等功能,可以生成各類統計圖表、時序曲線圖、調查點空間分布圖,可以對圖中的調查點、線、區進行屬性查詢。這為城市規劃決策、重大工程前期論證、市政建設和應急指揮提供了科學依據,促進了城市地質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國土資源部、北京市等相關領導視察后,給予了高度評價。
地勘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在近期國土資源部支持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十項措施中,其中有兩項涉及地質工作。一是進一步完善“數字城市地質”,建設“數字城市”。二是支持北京發展淺層地溫能等清潔新能源。我們將通過匯總地質、市政建設、測繪等方面的數據,建設一個既能存儲查詢,還能分析、研究、決策,并且提供應急處理方案的系統。這將是城市地質工作未來的發展方向。國土資源部已經提出將這些地質工作納入國家級國土資源調查評價“十二五”規劃中,在年度計劃、項目和資金安排中給予支持。
城市化:很多人認為地質工作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系不大。您如何看待這一觀點?您認為地勘業與人們的生活有著怎樣的聯系?
魏連偉:過去,地質工作主要以地質找礦為主,與人們的生活不是那么密切。近年來我國的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有力地推動了地勘事業的發展,地勘工作也由地質找礦向城市地質、環境地質等新領域拓展。
我國是一個地質災害頻發的國家,70%的城市和50%以上的人口遭受地質災害威脅。我們的地下不是完整均勻的地基,地下土層、巖石層具有不均勻性,而且巖石層也存在斷裂。這些斷裂有些是不活動的,有些是活動的。較差的地質條件不僅會提高建筑物本身的成本,還會威脅到建筑安全、人居安全。我們的工作就是按照城市地質條件劃分出適宜建設區,不適宜建設區,相對適宜建設區,為城市安全、人居安全、工程安全提供一個長期的、前瞻性的、基礎性的參考依據。
另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讓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通過對大興區開展生態農業地質調查,分析區內農業土壤元素分布及分配狀況,我們發現,大興的西瓜好吃與大興產區土壤碘含量高有關系。北京胡家營、小湯山當地人黃板牙,與當地下水水中含氟量高直接相關。癌癥村則與其地下水和土壤受到污染后含有亞硝酸鹽有關,因為這是嚴重的致癌物質。等等這些都說明,地方病也是水土病,環境跟人的安全密切相關。保證環境安全成為地質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再如,我們多年來堅持開展地下水動態和水質監測和調查,為保護地下水資源、防治地下水污染、保障飲水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首次完成的北京生活垃圾處置現狀調查及規劃選址,為生活垃圾處置場地科學選擇提供了規劃依據;針對奧運公園開展了大比例尺地質調查,為城市規劃和奧運場館建設提供了科學依據??總之,地質工作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
城市化:城市人口的增長、工業的發展使得水的消耗量急劇增加。同時,多年的干旱和城市水庫的污染使得人均可用水資源穩步下降。數據顯示,北京人均可用水資源由1949年的1000立方米下降到了2007的不足230立方米。請您介紹一下,北京地勘局在化解水危機、保證城市用水上做了哪些工作?
魏連偉:水資源的安全供給,在一定程度上是城市安全最重要的一環。歷史上許多古老文明的消失,都是因為水資源供給鏈條的中斷。北京是個缺水的城市,再加上連續10年干旱,水資源供給形勢很嚴峻。
針對這一形勢,北京地勘局圍繞水資源的安全供給,一是開展了應急水源地勘察。先后實施的懷柔、平谷、昌平、房山等應急供水工程,保證了在持續10年干旱的情況下城市供水安全,同時也為奧運工程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幾個應急水源地已經提供了10多億方地下水,目前北京城市生活用水2/3取自地下水。
二是為供水盲區尋找地下水源,減輕市政供水壓力。在石景山區的黑石頭、上石府、下石府等村的,打出了一眼深1107米、日出水量2640立方米的優質基巖井,解決了1700戶村民吃水難問題;2007年,鉆成深1901米、日出水量達2380立方米的基巖井,為石景山自來水公司提高供水能力奠定了基礎,還節省征地費用200多萬元;2008年新年到來之際,為首鋼家屬打成10眼基巖井,每眼基巖井井深在1800米-1900米,全部取自深層奧陶系含水層,屬于重碳酸鈣鎂型巖溶水,水質好,硬度低,鍶含量達到礦泉水標準。
三是為北京水資源的可持續供給提供智力支持。先后完成了《首都地區地下水資源和環境調查評價項目》。其中關于“首都地區地下水資源和環境調查評價”、“北京市垃圾處置和環境地質評價”兩個子課題成果,被有關專家評價是北京市全面、系統、最新的地下水資源和環境調查成果,并被中國地質調查局評為優秀級成果;完成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風險評價》,提出了防治地下水污染的建議;開展了“雨洪利用研究項目”,積極為城市開展雨水的資源化利用探索技術方法。
城市的健康發展必須以其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為先決條件。在巨大的挑戰面前,提高戰略資源保障程度、城市地質安全保障能力和城市地質安全信息服務能力是根本之策,這必然要求創新特大型城市地質調查工作方法體系。《北京市多參數立體地質調查》就是這一創新方體體系的成果之一。
陳順:
體育經營城市,這邊風景獨好
經營城市是目前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熱點問題,它關系到城市的未來發展與生存空間。土地是城市的最大資源,經營好城市的土地是城市發展的關鍵。那么,如何讓有限的土地實現價值最大化?又該如何經營城市,以樹立起一個城市的獨有品牌?在地產開發必須與城市發展相結合的大背景之下,這是地產開發商們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在運用體育資源經營城市上頗有斬獲的中體奧林匹克花園集團總裁陳順給出了他的答案。
人物簡介:
中體產業集團副總裁、
中體奧林匹克花園集團總裁
城市土地開發水平亟需提高
近年來,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土地開發從最初的造房、造園、造區,演繹到如今的造村、造鎮、造城運動。每一次進步都推動了城市的發展,而每一次跨越也都伴隨著沉重的代價。“尤其是最初的土地利用,往往表現為較低層次的房地產開發,突出的特點是零星而無序,造成難以更改的城市布局和景觀錯誤。對舊城的破壞和改造,更是讓人痛心疾首。”陳順如是說。
陳順坦言,雖然說中國房地產業在不斷碰壁中逐漸成長壯大,并走到了從產品時代向品牌時代過渡的路口,但是對土地的低級開發仍在延續。不少城市對土地市場化的認識仍停留在“土地拍賣、轉讓”的形式上,缺乏總體規劃和實施意識;或者是意識上已經覺醒,但認識水平和實踐能力卻大打折扣,表面化的操作和跟風比比皆是。另外占大多數的小地產開發商仍是“小米加步槍”,受資源限制或思想觀念的左右,制造出一個又一個負價值的“城市錯誤”。
“這時候,如何經營土地、經營城市的問題被放到了中國市長們的案頭。”陳順直言,土地經營、城市經營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個城市的地產開發商的開發水平。因此,如何正確理解什么是土地經營以及什么是城市經營,如何將地產開發與城市經營有機地聯系起來,是地產開發商們必須了解的問題。在陳順看來,隨著城市化、市場化的加快,政府經營城市必須借助企業與市場的力量,而房地產開發商,特別是實力雄厚的優秀開發商,最具備配合政府開發、經營城市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其次,隨著房地產開發商實力與規模的不斷增長,一些地區已出現房地產企業主導的“新造城運動”,這與政府所倡導的城市經營殊途同歸。
品牌開發商提升城市多重價值
在目前新一輪城市開發熱潮中,不少城市提出了新的造城計劃。陳順,那些計劃造城的城市應該邀請一些大型品牌開發商去進行城市開發。因為大型品牌開發商在城市開發建設方面具有相當經驗,邀請他們去進行城市地產或基礎設施建設,將有利于這些城市提升自己的價值。他自豪的說:“奧林匹克花園作為國內復合地產的領先者,在運用體育資源經營城市方面具有獨到之處。”
據他介紹,奧林匹克花園品牌創始于1999年的廣州奧林匹克花園,歷時十年發展,現已得到消費者、投資者的認同和接受,成功創立了房地產市場中獨樹一幟的品牌。目前,奧林匹克花園已基本完成了全國范圍內的點線布局戰略,在全國主要的房地產市場中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份額。截止2009年6月,奧林匹克花園已覆蓋了21個省、4個直轄市,共計58個項目。陳順說,回頭看奧林匹克花園走過的歷程,可以發現其對城市價值的提升非常明顯。
首先,提升了項目所在城市的城市品牌。陳順說,奧林匹克花園作為中體產業精心打造的優秀房地產品牌,目前已成為中國房地產市場上復合地產的杰出代表。每一個奧林匹克花園社區中的體育公園、大型運動城等幾乎都成為了喜歡休閑娛樂消費者的消費熱點。奧林匹克花園的發也是城市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符合城市發展的長期利益,體現了生態與發展的結合。奧林匹克花園同時還為城市帶來非同一般的活力,以其所崇尚的體育健康主題成為新生活的領跑者。陳順強調,目前奧林匹克花園以及中體產業的其它資源在其所在的行業都已經成為響亮的品牌,具有很大的不可拷貝性和不能替代性,但合作的平臺卻具有完全的開放性。城市引入奧林匹克花園并且通過開發奧林匹克花園的正確引導,將大大充實城市品牌,打造城市國際形象,提升城市的知名度。他堅信,奧林匹克花園將是建設花園城市、旅游城市的引擎工程。
其次,提升了區域土地價值,使項目區域土地資源使用率達到最大化。陳順表示,目前,奧林匹克花園確立了郊區化的發展方向和大規模片區開發發展戰略,這為城市的發展規劃和社區重組提供了新契機。如果城市能借助奧林匹克花園開發產生的帶動效應,新的城市組團中心展現在城市發展的藍圖上,土地的統一規劃利用、區域功能的合理分布、市政配套的一次性到位,將大大提高土地資源配置的合理性,使土地資源的使用效率達到最大化。陳順還強調,奧林匹克花園開發啟動了城市新的組團中心開發進程,使組團中心在房地產投資和消費者關注兩個方面都產生了巨大能效。這不僅會讓土地出讓價格大幅度攀升,還為城市組團發展積聚資金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奧林匹克花園在各地區開發,更結合了當地城市組團發展進程。”一方面,奧林匹克花園為鄰近的產業區提供品質優良的健康社區,使產業區域本身更加完整,吸引產業投資的能力大大加強;另一方面,奧林匹克花園大規模開發本身比如商業街、美食街等商業配套為產業組團吸引房地產上下游企業和生活服務產業提供了機會。
“不可否認,目前由于全國許多地方日常所需的體育運動場地和設施還不夠完善,阻礙了群眾培養良好的健身習慣”。鑒于此,陳順說,奧林匹克花園有意識地選擇體育規劃用地或大型居民小區,進行科學規劃、建設群眾喜歡的運動設施,把全民健身活動與群眾日常居住、生活結合起來。這一方面可以加強群眾社區的體育配套設施建設,另一方面有助于群眾更方便、直接、科學地從事健身活動,提高生活質量。
運用軟硬件資源經營城市
陳順坦言,經營一個城市遠比我們想象要難很多,而用體育去經營一個城市則是難上加難。“對奧林匹克花園來說,許多經營城市的難題在我們面前會變得相對簡單,因為我們有經營城市的獨有軟硬件資源。”
他說,就硬件資源而言,奧林匹克花園的獨有優勢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場館建設。中體產業股份集團和中體奧林匹克花園管理集團可為地方政府建設體育場館,它們將大大提升當地的體育場館檔次,既推動體育事業的發展,又促使周邊土地增值,爭取更大的利潤。二、訓練基地。中體產業股份集團和中體奧林匹克花園管理集團可根據地方政府的要求,在各方面符合要求的情況下設立各運動隊的訓練基地,發展當地體育產業。如惠州奧林匹克花園的國家羽毛球培訓基地。三、奧林匹克花園運動城。奧林匹克花園運動城作為運動主題區的體育會所,其功能是以運動為主,配以娛樂、休閑,它是每一個奧林匹克花園的標志,是綜合性的場館,包括健身、生活休閑、娛樂、公寓或酒店等,運動城屬于項目的運動會所,里面包含各種體育設施;健身場館可采用中體健身集團所擁有的資源進行經營;休閑、娛樂其它配套可增加大廈的贏利點,使得配套也可產生利潤,超越普通會所概念,形成奧林匹克花園獨特優勢。四、公共體育設施,屬于完全公益性質,包括幾乎所有的室外場地和器材,如游泳池、籃球、排球、門球、羽毛球、健身路徑等,均對社區居民免費開放。
在軟件資源方面,陳順表示,奧林匹克花園的獨有優勢也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體育賽事組織與推廣顧問。中體奧林匹克花園集團的兄弟公司中體競賽管理集團是從事體育競賽的專業性集團公司。競賽集團的業務主要包括體育賽事的組織與推廣、體育廣告、體育科技、體育咨詢、體育保險代理等。
二,社區運動健康的專利技術。國家體科所專業檢測技術和運動處方軟件、運動健身會所經營管理模式及軟件、奧林匹克文化體系、低成本設備采購平臺、體育明星的光環效應、及政策支持系統、民辦非企運作模式等共同構成了打造奧林匹克花園運動城核心優勢的“軟件包”。國家體育總局體育運動項目規劃與建設專家、國家體科所運動醫學專家、運動健身行業投資策劃專家、運動健身會所管理咨詢專家、專業化的運動指導員、私人教練、職業化的會籍銷售團隊和源源不斷的體育專業人才可以為各地奧林匹克花園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三,健康管家中心、體能檢測中心。奧林匹克花園并不簡簡單單提供體育設施、運動場地,而是緊緊圍繞“科學運動、健康生活”的核心主題理念,為每位業主量身定造科學運動計劃和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健康管理顧問服務體系、運動處方,VIP服務系統等多項具有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服務。
四,體育健身品牌的進駐。中體倍力健身俱樂部是中體產業旗下的另一著名品牌,它賦予了奧林匹克花園更豐富的品牌內涵,能將社區建設成中國最專業、最具規模的社區運動健身中心,更能搭建社區運動健身產業經營平臺。
陳順一陣見血地指出:“經營城市并不是簡單的‘以地生財’,也不是單純地追求土地資產價值,而應兼顧經濟、社會和環境綜合效益,使城市日益變得宜人居住,變得有魅力有吸引力”。誠然,城市在政府的經營之下,迫切需要一批包括地產開發商在內的優秀企業共同努力,將產品轉化為商品,將城市建設由簡單的生產過程轉變為資本經營過程,才能使城市向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未來的城市經營也必然是一個政府與企業雙贏的過程。
城市的健康發展必須以其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為先決條件。在巨大的挑戰面前,提高戰略資源保
障程度、城市地質安全保障能力和城市地質安全信息服務能力是根本之策,這必然要求創新特大型城市地質調查工作方法體系。《北京市多參數立體地質調查》就是這一創新方體體系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