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杰斌向與會代表介紹萬通立體城市項目
城市化網訊 (記者馮文東) 2009年4月,致力于打造中國集約高效、生態宜居城市的公司——北京萬通立體之城投資有限公司應運而生。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萬通集團董事長、地產思想家馮侖先生首次提出了“立體城市“的設想。自此,馮侖開啟了一個城市規劃與創新地產行業的新紀元。在本屆峰會上,萬通立體城市項目榮獲2012城市化典型案例獎項。
北京萬通立體之城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郝杰斌對該案例項目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在郝杰斌的介紹中與會代表了解到,最早萬通提出立體城市概念的時候,做了兩個分析,首先是中國城市化過程當中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郝杰斌剛來北京的時候是1997年,北京只有四環,四環還沒有建好,可是十年時間已經建到六環了,雖然道路發展了,城區擴大了,但出行并未變得更加方便。“所以城市不在于大,而在于精。我們嚴格把自己區域規劃設計在一個平方公里之內,一千米乘以一千米,基本靠步行都可以解決了。”郝杰斌說。
從經濟角度來講,要發展新城,要考慮中國的現實,城市的全功能很重要,一個城市如果沒有功能化,它不是一個真正的城市,實際上,從理論上講,很大的村也叫城市,但是生活功能的多樣性不夠。
另外是技術的進步導致今天發展立體城市。最后是建立人與城之間的關系,所以城市化是人的城市化,不是建筑的城市化,建筑再好、再高、再密,如果沒有人,是沒有價值的。
郝杰斌介紹,立體城市有幾個特點:第一,充分考慮了容積率的要求,做到疏密的結合,把公園放到身邊。
郝杰斌說,一個城市關鍵要居住工作相平衡,現在北京的情況是市民工作與生活不在一個地方,全都是大交通,最重要是工作跟生活的平衡,做一個短距離的平衡設計。所以萬通有一個很重要部門,就是研究什么樣的產業化可以適合比較高密度的城市化居住和生活,所以萬通專門定義了一個特別的屬于立體城市的產業,產業集群。
郝杰斌講到低碳減排,節能節約環節時候說,集聚了這么多人口之后,污水處理量達到小型污水處理廠的效果,所以立體城市的節約是從水的資源,能源來考慮,在項目中,水,中水,污水處理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郝杰斌還從國外和歷史的角度講述了立體城市的誕生絕非偶然,他認為立體城市項目并不復雜,復雜的是人如何城市化,如何在里邊生活的更美好。郝杰斌向大家展示了萬通為成都做的1.3平方公里花瓣一樣的立體城市,和為西安做的一個城市區域。
郝杰斌認為,我們不是建造城市,我們是營造城市生活,這才是最關鍵最核心的問題。
萬通立體城市案例介紹完后引發了與會代表的極大興趣,許多專家學者紛紛發言進行評點。大岳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永祥就在點評環節談到,對于城市怎么樣節約土地,萬通首先給我們勾畫了一個非常美好的理想,如果這個理想可以實現,我們城市化無疑會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因為這是一個設想,剛才我們也聽到人類很多設想都曾經變成現實,包括我們小時候看到的很多理想的東西,我看過《小靈通漫游未來》,關于宇宙飛船這些,今天都不是夢想。所以想對于城市建設者也是一種義務,一種責任。但是理想變成現實,有成功的,失敗的也挺多,我們這個理想變成現實的過程中,怎么樣讓它不失敗,這個可能是需要考慮的事情。
金永祥認為,立體城市應該是一個歷史發展過程,是逐漸發展起來到最后逐漸完成的。
金永祥在點評中也提到了他的擔心:如果我們要打造一個立體城市一點點去形成沒有問題,假如我們打造的這個立體城市,可能把很多系統拼湊在一起,這就是一個大系統,或者巨系統了。現在我們巨系統會不會取得成功呢?就是代價問題。我們要打造這樣一個系統,如果想成功,可能要考慮的因素會非常非常多,因為一個系統一個系統來,可以不斷修正原來的錯誤,同時把很多系統放在一起,成功率就會降低很多。比如一個系統成功率是99%,一百個系統放在一起成功率是多少呢?這個成功率大大降低以后,給我們帶來的可能就不是正效應,可能就會失敗,有可能造成的損失就會很大。但如果想增加成功率,投入就會非常大。所以我覺得這種項目可能需要慎重的去實施,。
住建部干部學院副院長張慶風認為,城鎮化就是人聚集在城市里面,人在城市里來,除了生活、工作還有很多,講以人為本,社會要與環境協調,這里面要解決最重要的兩個問題,一個問題就是科學合理的利用所有資源。第二個問題就是提高我們整個的社會效應。
張慶風認為,立體城市的目標是好的,但最為關鍵問題是如何做成。
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院副院長李迪華也對萬通立體城市項目發表了自己額看法,李迪華認為萬通有可能在走向崩潰的城市大系統中,給我們帶來一個具有希望的小系統。
李迪華也表示希望萬通立體城市的建設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從城中村的改造變成立體城市,也可以把CBD改造成立體城市。
英國資深城市規劃師Barry d Wilson從一個外國人的角度談到立體城市時候表示了他的擔憂,他說,在之前看過立體城市資料后,感到有些害怕和恐懼,隨后看到關于成都的這個案例,也是感到有點震驚,Barry d Wilson認為一個好城市,或者大城市,最主要是在于小而美麗,規模小一點,但是要宜居,住的舒服,愉快,愉悅,這是好城市。
Barry d Wilson以自己的感受為例,他現在居住在北京,但他每天最關注的并不是北京有天安門,有CCTV的大樓和其他龐大的建筑物,他關切的是每天可以跟朋友在一起,跟家人在一起,有一個和諧的安全的居住范圍,Barry d Wilson說“歐洲一些城市為例,倫敦,巴黎,羅馬,這些城市是自然的發展延續過來的,到了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以后,才開始有現代的城市規劃,像現在人為建的城市,建筑成群,出租車排隊,這都是人為發展城市和自然形成城市是不一樣的,什么時候我們回到自然而然歷史沿革下來的城市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要規劃城市的發展,不要想太多,不是很遙遠的未來,因為現在有些設計家都是想要有一個大手筆,標志性的,有歷史意義的標志性的東西,總想留下一些豐功偉績,實際上你要縱觀歷史,建筑是有生命的,而且總是經社會不斷變化,你的建筑要反映這種變化,是動態的,而不是孤立的靜止的。我倒情愿考慮三五年以后,再搞遠了以后,到時候社會發生變化了,你不要想的太遙遠,言下之意,就是要有歷史發展動態的進行設計,不要太遙遠,太脫離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