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發展城市群優化空間利用格局
時間:2012-12-24 16:00:46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 喻妙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按照人口資源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調整空間結構,這對于我國今后建設生態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武漢“1+8”城市群,自2007年獲批成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簡稱“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在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方面開展了許多有益的嘗試,探索出了一條生態文明建設新路。


  什么是城市群?


  所謂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區域范圍內云集相當數量的不同性質、類型和等級規模的城市,以一個或兩個(有少數的城市群是多核心的例外)特大城市(小型的城市群為大城市)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環境和交通條件,城市之間的內在聯系不斷加強,共同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城市“集合體”。


  城市群的出現是一個歷史過程。城市作為一個區域的中心,通過極化效應集中了大量的產業和人口,獲得快速的發展。隨著規模的擴大、實力的增強,城市對周邊區域產生輻射帶動效應,形成一個又一個城市圈或都市圈。伴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城際之間交通條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現,相鄰城市輻射的區域不斷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相互影響越來越大,就形成了城市群。


  據專家介紹,城市群是我國在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經驗基礎上的有益探索。對多個城市的發展進行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空間,不斷提高空間的利用效率,將是未來城市發展的趨勢。


  武漢“1+8”城市群從何而來?


  中原定,天下安。在中央提出加快中部地區戰略崛起的背景下,武漢城市群、湖南長株潭城市群等應運而生。其中,武漢城市群作為中部地區發展“領跑者”之一格外受到關注。


  武漢“1+8”城市群,是指以武漢為圓心,包括黃石、鄂州、黃岡、孝感、咸寧、仙桃、天門、潛江周邊8個城市所組成的城市群落,位于湖北中東部地區,占湖北全省31.2%的土地面積,擁有52.5%的人口,提供全省60.7%的國民生產總值,是湖北產業和生產要素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區。


  然而,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資源、環境壓力逐漸顯現,環境形勢嚴峻。湖北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分析道:“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孤立發展方式,導致不少地區重復建設現象嚴重,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而城市相鄰區域的環境污染卻因雙方互相推諉而得不到合理解決。為了實現整個區域的資源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區域空間的利用潛力,實施城市群戰略并輔以主體功能區劃改革勢在必行。”


  如何構建生態功能區劃?


  據湖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張斌介紹,武漢“1+8”城市群目前將構筑生態安全格局、優化產業發展布局作為重要任務,按照“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統籌兼顧,環保優先;分類指導,分區推進;比較借鑒,自主創新;政府引導,市場推動”的生態規劃原則進行布局。


  在生態功能區劃方面,根據武漢城市群各個區域的生態環境要素、生態環境敏感性與生態服務功能空間分布規律,通過兩級分區,共分為3個生態區和9個生態功能區。


  3個生態區包括鄂中北丘陵崗地農林生態區、鄂東低山丘陵森林生態區、長江中游平原濕地農業生態區。根據各個生態區內生態系統的自然屬性、所具有的主導服務功能類型(水源涵養、土壤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洪水調蓄、農林產品提供、人居保障等)和特定資源環境條件,再具體劃分為9個生態功能區。其中包括1個國家級重要生態功能區——大別山水源涵養與林產品提供生態功能區,兩個省級重要生態功能區——幕阜山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土壤保持生態功能區、梁子湖群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功能區。


  生態功能區的劃分為主體功能區布局提供了基礎。按照不同區域內的生態屬性布局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可以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專家周婕表示,確定主體功能區定位,明確開發方向,控制開發強度,規范開發秩序,完善開發政策,將逐步形成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空間開發格局。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城鎮體系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相協調的布局思路,在空間上協調落實城鎮建設、產業園區、農林生產區、各類保護用地、交通與重大基礎設施的規劃布局,有利于實現城市群空間的最優發展布局,以及對資源尤其是空間資源的科學配置和使用。


  怎樣打造生態安全格局?


  在構筑生態安全格局方面,張斌介紹,武漢城市圈生態安全網絡以山脈、水系為骨干,以山、林、江、湖、田為基本生態要素,構建“一軸(長江)、兩翼(大別山、幕阜山)、九區(9個生態功能區)、十八脈(18條長江支流)、三十六湖庫(城市群內外分布的36個重要湖泊水庫)”的區域生態網絡框架,建成“生態節點、生態廊道、生態綠島”點、線、面有機結合的生態格局,形成層次分明、功能完善、廊道暢通、版塊穩定的區域網絡化生態安全保障體系。


  周婕表示:“武漢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地區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總體來說,武漢城市群具有比較豐富的生態資源,因此在堅持‘快速發展和密集開發’主導方針的同時,也要保持生態資源的優勢,發揮生態系統在城市群建設中的作用。”


  通過打造生態安全屏障,不但可以保障城市群中武漢市、咸寧市等城市“山水園林”城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優勢,也可以使整個城市群保持良性的生態循環發展系統,避免因為密集城鎮化而導致城市地區生態惡化。


  湖北省環保廳有關專家表示,在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引領下,下一步武漢城市群將繼續圍繞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發揮平原水網景觀和丘陵山地自然生態的優勢,突出濱江、濱湖的特色,全力打造人水和諧、綠色宜居、生態優好、持續發展的生態城市群。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