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消息 10年前,北面灘村社區還是一片與城市相隔的農村,全村集體資產只有130萬元;10年后,村集體資產已經到了7000萬元,是10年前的近60倍。目前村社區正籌劃為村社區居民分批次購買養老保險,解決居民的后顧之憂。同時,村社區將把社區的集體資產以股份方式量化到每一位居民身上,讓人人成為股東,讓人人切實感受到,社區的每一步發展都與自己密切相關。
昨日上午,伴隨著陽光灑向小區花園,蘭州市城關區雁北街道北面灘村社區的老人們,來到社區花園里散步曬太陽,一些老人還在一旁的健身器材上鍛煉身體,一片閑適景象。
也許許多老人還不知道,社區里還有一件大好事兒正等著他們。近幾天,北面灘村社區正籌劃著給社區里居民買養老保險,按規劃,第一批是女54歲以上、男59歲以上的居民,明年上半年,再把女35歲至53歲、男35歲至58歲居民的養老保險也買上。
不僅如此,北面灘村社區還正準備將社區固定資產以股份方式,量化到每位居民身上,讓居民成社區股東。
最新統計顯示,有2000多居民的北面灘村社區,目前集體資產已達到7000萬元。北面灘村社區黨支部書記王毓寶說:“下一步,我們將以村辦企業蘭州雁灘管業市場為引擎,做好村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資產保值增值,為村社區居民福祉打下可持續的堅實基礎。”
而10年前,北面灘村社區還是一片與城市相隔的農村。“2002年,連當時的一眼機井算上,全村集體資產只有130萬元!”北面灘村社區辦公室主任陳宜國說,“10年后,村集體資產到了7000萬元,是10年前的近60倍,這是我們當時沒想到的。”
2002年 寧靜的村莊來了征地通知
北面灘村社區,位于蘭州市城關區雁北街道東北部,北臨黃河,南面蘭州國家級高新開發區,2002年以前,這里是蘭州曾經的菜地集聚區——雁灘鄉管轄的一個行政村。
2002年夏,當許多農民正在菜地里打理著農活兒時,一份來自城關區房管局的通知傳到村民的耳朵里:按照城市建設布局,區上要征北面灘村的宅基地。
“征地?還是宅基地?我們都是農民,宅基地沒了,住哪?土地沒有了?吃啥?”回憶起當年情形,北面灘村社區劉師傅充滿感慨,“幾乎所有人聽到這消息,根本不信,認為這是在開玩笑呢!”
但后來證明,這不是玩笑。當許多村民知道了區上要在村內征地,且一征就是350畝地,紛紛反對,寧靜的村莊也打破了平靜。
一些社區干部憶起2002年征地情景,略帶調侃地說:“2002年開始征地啊!那時候要罷免村委會嘛!村民要罷免村委會!”
一社區人員回憶:“現在看起來,10年前那是我們北面灘村剛剛開始城市化,當時征地不像現在,因為之前從來沒遇過這樣的事兒!村民們為了拒絕征地,找到村委會,一些人還敲鑼打鼓地來到村委會門口,要求村干部向雁灘鄉、城關區反映,不讓征,如實在要征,必須將價格提到10萬元以上,替村民辦不成這事兒,村干部就辭職回家!這樣的情況當年持續了4天!”
“當時,主要是村民不理解征地這件事兒本身,反映強烈!”一社區干部講,“當時村民們這邊表達意見,那邊鄉上、區上都已知道了。區上、鄉上立即作出決定,一要向村民做好政策宣傳;二要研究適當提高征地價格。2002年—2003間,從雁灘鄉政府到北面灘村委會,干部們深入到每家每戶宣傳政策,做群眾工作,從征地價格、補償協議到幫助解決村民后顧之憂一一向村民解釋說明,入戶干部們有時晚上11點了還在村民的家中聊天做工作。”
經鄉上、村上努力,北面灘村的征地價格最終從8萬多元提高到了10萬多元,達到了2002年雁灘鄉征地的高價格,并確定征地補償的關鍵原則:拆一補一。
2004年初,多數村民簽訂了征地協議,城關區政府也劃定了北面灘村第一批征地戶安置區域,即今日北面灘第一新村。
2002年夏村里來的第一份征地通知,只是一個開始。2005年,按照城市建設規劃,北面灘村剩余40%的宅基地被兩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征去,依然按照拆一補一的原則,劃定了第二批拆遷村民的安置區域,即今日的北面灘第二新村。
至2005年,北面灘村已基本上由原來的農村轉為了城市,期間的2004年,雁灘鄉撤鄉分建雁北、雁南兩個街道辦,北面灘村也撤村建成村社區,向城市邁進。
做規劃建新房
王毓寶回憶,2004年初,區上為北面灘村劃定安置區域后,村社區請甘肅省城鄉規劃設計院為村社區建設做了總體規劃,隨后村民們統一建起了三層樓房。
2005年第二批被征地村民辦完征地手續后,村上按照政府規劃在甘肅聯合大學東劃定安置小區,村民統一建起了三樓房,即今日北面灘第二新村。
目前,北面灘第一、第二新村道路齊備,水、電、氣齊全,加之這些年發展,小區廣場、花園、居民休閑健身設施都得到提升,往昔腳下的菜地,今日成了自己生活的新家園。許多居民將閑置房屋出租,房屋出租成許多居民主要收入來源,年輕人到外面企業打工,生產生活及就業觀念等方面,一步步由農村向城市轉變。
北面灘第一、第二新村分別于2007年、2012年9月通上天然氣。
陳宜國介紹,第二新村能通上天然氣,與社區的努力分不開。我們這里與城中心成熟小區不同,天然氣要通到這,不僅要解決主管道問題,還面臨房屋只有三層的困難。在城中心小區,天然氣公司一根管子上去可解決幾十戶用氣,我們這里一根管子最多只能解決三戶,很多時候只能解決一戶用氣,成本比城中心高,但經社區與天然氣公司協商,天然氣公司還是給予了優惠。
出嫁姑娘帶著丈夫兒女回來了
就在北面灘經歷著由農村向城市轉變的關鍵期,2004年—2005年間,已出嫁到城里或雁灘其他村(社區)的姑娘們,又找到了北面灘村社區——自己的“娘家”,并要求要回屬于自己在“娘家”未出嫁前的宅基地。
在當時,從北面灘村出嫁到其他地方的姑娘,戶籍還在北面灘村,按照政府征用北面灘村宅基地拆一補一的原則,出嫁姑娘在娘家時補償下來的宅基地還在娘家,雖然姑娘已出嫁了,但戶口還在北面灘村,出嫁姑娘們要回娘家要宅基地。
社區一工作人員說:“當時我們這里是農村,嫁到城里的姑娘,到了婆婆家入不了戶,因為那時戶口‘農轉非’很難,我們出嫁的姑娘拿不到婆婆家的城市戶口,這樣的情況很多。”
為解決出嫁姑娘宅基地問題,經北面灘村社區兩委會、村民大會決定,在北面灘第二新村西側劃出一片地作為出嫁姑娘的宅基地,就是今日北面灘村社區的出嫁姑娘村。
說起這個特別的村名,一些受訪的北面灘村社區居民說:“這是我們城市化中經歷的特殊情況,反映了政府、村社區對老百姓合法權益的維護。”
伴隨城市化發展,北面灘村社區2005年以后出嫁的姑娘再沒有應分的宅基地了。今日居住在出嫁姑娘村的居民,出嫁的姑娘和姑娘的孩子,戶口都還在北面灘村社區,換言之,出嫁的姑娘又回到了娘家生活。
集體資產絕不能分光吃凈
2004年—2005年,是北面灘由農村向城市轉變的關鍵期,也是各種新問題、新矛盾的爆發期。
就在村干部們帶領著村民按新規劃重建新家園的時候,一些村民提出,沒了地,今后我們生活的依靠就是村集體的這些資產了,現在能不能把剩下的資產分給大家?比如還有剩余的土地,能不能再分下來?一時間,這一想法成許多村民心中的共識,有的甚至強烈要求村社區把剩余的財產分了!
王毓寶回憶說:“當時我的直覺判斷是,集體資產絕對不能分光吃凈,如果一開始就分光吃凈,村集體沒有可持續的資產,以后這個村子吃什么?”
于是,村社區就開始尋求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的辦法。2004年前后,村上派人到西安等外地去考察新農村建設經驗,尤其是新農村建設中如何盤活集體資金。后經對蘭州管業市場調研發現,蘭州管業市場布局比較分散,村上確定要整合蘭州的管業市場,籌辦管業市場。
2005年春夏之交,北面灘村社區啟動了雁灘管業市場,并成立蘭州雁灘管業有限公司。開辦之初,迅速吸引了國內著名管業生產和銷售商入駐。
王毓寶說,以2010年的統計為例,僅管業市場的鋪面租金,就為北面灘村社區創收300多 萬元。更重要的是,市場為村社區帶來了就業機會,在市場前面一排又一排服務于管業市場的運輸車隊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北面灘新村社區居民的車輛。居民購買了輕卡,在家門口跑起了運輸,有了新的就業機會。
還不僅僅如此。雁灘管業市場發展以來,居民的一樓庫房就大有市場了,許多企業將庫房設置在與鋪面幾步之隔的社區居民的一樓。居民不愁庫房租不出去,即便庫房租金伴隨著市場價格逐漸上漲,而房源吃緊趨勢沒變化。
外來人員與常住居民 無差別的生活
自2004年開始,伴隨第一、第二新村的建成及附近交通條件的提升,北面灘成為蘭州外來人口較集中的社區之一,常年流動人口在4000—5000人,是常住人口的兩倍多。
為做好外來人員服務,為創造社區房屋租賃市場的良好環境,2008年,城關區、雁北街道、北面灘村社區、雁園路派出所聯合在北面灘村社區打造了一項以“外來人員與常住居民無差別的生活家園”為主題的“雁園工程”,推進社區服務均等化。2011年,北面灘村社區被城關區確定為社區服務均等化示范點。
“雁園工程”的含義為:“雁”即外來的大雁(流動人員),“園”即家園,“雁園”意為外來人員居住和生活的家園。近年來,圍繞這一工程,北面灘村社區建設了雁園服務大廳、雁園公寓、雁園學校、雁園書屋、雁園醫療服務站、雁園維權服務站、雁園健身休閑廣場。
為讓這一工程落到實處,村社區還成立了村社區流動人口管理工作分站,建立了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專職協管員隊伍和信息員隊伍,制作了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流程圖版,組織開展了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調查摸底專項行動,全面推行出租房屋公寓式管理模式,開展便民利民服務,強化責任追究。
目前,流動人口已基本享受到了與常住人口同等待遇,比如租房的房費、衛生費、水電費與常住村民享有同等標準,與常住人口一樣,對流動人口中20歲以上適婚年齡女性免費進行乙肝等婚育檢查,對流動人口在村社區內開展一些集體公共娛樂活動,社區免費提供場所和設施等。
做強做大村辦企業 為居民福祉打下堅實基礎
王毓寶介紹,北面灘村社區從2002年展開城市化建設以來,經歷了拆遷、征地等一系列建設、發展中的考驗,其間,村社區黨總支、黨支部、村社區居委會班子團結一致,按照國家征地要求,在地價及征地相關補償問題上,嚴格按“四議兩公開”,做到讓居民滿意。而這些來之不易的成果,為我們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創新社區管理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基礎。
目前,村社區的集體資產已經達到了7000萬元。目前村社區正籌劃為村社區居民分批次購買養老保險,解決居民的后顧之憂。同時,還正在做著社區集體資產股份量化工作,村社區將把社區的集體資產以股份方式量化到每一位居民身上,讓人人成為股東,讓人人切實感受到,社區的每一步發展都與自己密切相關。
王毓寶介紹,下一步村社區發展的主要任務,就是繼續做好發展工作,發展是硬道理!通過推動村社區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發展,促進社區民生持續改善。
未來,社區將以創新的思維,抓住城市化機遇,做強做大村辦企業,借著黃河風情線北面灘段的開發,在北面灘村社區第二新村,即未來的蘭州重離子治癌中心旁,建設村社區辦的賓館、酒店,拉動村社區集體經濟增長,開拓村社區居民在第三產業的就業渠道,為居民福祉打下豐厚的、可持續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