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園中,80%的產品銷往重慶
游客中,近六成來自重慶
經開區中,70%的企業來自重慶
農業產業園中,80%的產品銷往重慶;最大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中,70%的企業來自重慶;到廣安旅游的游客,近六成來自重慶……廣安,成為了川渝合作的樣本。
11月14日,《川渝合作示范區(廣安片區)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這意味著,廣安融入重慶,已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下一步,廣安將如何進一步融入重慶,而這種融合,又會給雙方帶來哪些“紅利”?
從“配角”唱成“名角”
憑借“小平故居”這塊牌子,廣安曾吸引了眾多大企業去考察。然而,經濟基礎與產業配套較差,使得大多項目沒能在此“安家”。
“廣安要發展,需要有一個實力強勁的‘一傳手’。”12月10日,廣安市發改委主任蔡學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
作為川東重鎮,廣安也曾渴望接受省會成都的輻射,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但近300公里的距離,使得兩地融合面臨許多困難。所以無論是從距離(180公里)角度,還是產業(汽摩配套)角度,借勢重慶是廣安更好的選擇。
從2008年開始,廣安的自身定位就變成“甘當重慶配角,融入重慶經濟圈”,要建立“重慶工業配套基地”、“重慶特色農產品供應基地”、“重慶休閑度假旅游基地”。
如今,《方案》的批復,使廣安朝著融入重慶的夢想更近了一步。
“今后,重慶在整體產業布局、交通道路建設、環境建設等規劃時,將考慮廣安的戰略地位。”蔡學勤說,“在承接重慶產業轉移方面,廣安擁有了更直接的優勢,廣安從眾多環渝腹地配角城市中脫穎而出,唱成了名角。”
蔡學勤透露,下一步,廣安將重點在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城市規劃、社會事業和生態環境方面加強與重慶的對接,并將采取委托開發、投資合作等多種方式,與重慶共建合作園區。
產業承接促“雙贏”
《方案》的成功獲批,興奮的不僅僅是廣安。
“廣安納入重慶城市群統一規劃,意味著重慶產業擁有了一塊騰籠換鳥的廣闊腹地。”市發改委主任楊慶育表示,作為老牌工業城市,重慶本身面臨產業升級的壓力,許多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遷出主城,而廣安正好能夠承接這些轉移。
位于廣安經開區內的渝生鋼纜廠,就是一家在產業轉移浪潮中從重慶來到廣安的企業。渝生的老廠房在重慶黃泥塝,如今那里已變成居住小區。
“鋼纜這種產業,確實已不適合放在重慶主城來做。”渝生鋼纜廠董事長張洪林算了一筆賬,廣安擁有豐富的煤鐵資源,可以提供充足的原料。另外,廣安建廠的成本比重慶主城低30%左右。僅此兩項,就為企業節約了幾千萬元。
在廣安,像渝生這樣的重慶企業還有很多。重慶廣力集團投資5500萬元在岳池新建鞋材生產項目,產品主要為重慶知名鞋廠配套;重慶群力投資3.2億元新建汽車配件生產項目,產品全部銷往重慶……據了解,僅2011年,廣安就引進重慶項目264個,到位資金超過170億元。
蔡學勤認為,《方案》將廣安定位于產業合作功能區,其主要功能便是承接產業轉移。“許多本來只能關閉或遠走他鄉的企業搬到廣安來,管理人員來自重慶,解決了重慶的就業;原材料來自重慶,銷路在重慶,使重慶企業的配套能力大為增強。”
成為我市的“菜籃子”和“米袋子”
在我市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盤溪觀農貿市場,每天都會有滿載著新鮮蔬菜的川X牌照汽車源源不斷地駛來。
據統計,作為四川省的農業大市,廣安每年有40萬噸蔬菜進入我市,并通過200多名廣安籍批發經銷商的銷售渠道,進入重慶千萬市民的菜籃子。
“廣渝農業合作潛力巨大。”廣安市委農辦副主任董奇智認為,重慶第一產業在三大產業中比重較小,隨著重慶城市規模不斷擴大,需要更多、更穩定的農產品來源。廣安作為農業大市,大量農產品需要外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重慶市民對農產品的需求。
據介紹,打造重慶的“菜籃子”、“米袋子”,是廣安農業發展的目標。僅去年,廣安就新建和改造了28個萬畝示范區,新發展了22.8萬畝現代農業產業基地,而這其中,80%的農產品銷往重慶。
“目前,廣渝82公里高速公路也已經開工建設,兩地實際車程將縮短到一個小時之內。”董奇智透露,按照《方案》要求,將廣安納入重慶城市群統一規劃后,不排除兩地會有開通“菜籃子綠色通道”的可能。“屆時,廣安蔬菜走上重慶市民餐桌的運輸成本和時間成本都將大幅降低。”
(責任編輯: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