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舊貌換新顏
“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是過去宕昌縣絕大多數農村的真實寫照。三年前記者在該縣南河溝和車拉河流域采訪時,那里村民的住房還以土胚房為主,偶爾可見零星農戶住在茅草屋中,個別農戶家中所有的固定財產加起來尚不足千元。
2008年,該縣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對南河溝進行了整流域開發,原來的羊腸小道變成了通衢大路,曾經的茅屋村變成了一個個白墻紅瓦、窗明幾凈的新農村。特別是“5·12”震后恢復重建以來,宕昌大部分村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短短三年時間,當地農村的住房條件向前跨進了至少20年。
近兩年來,宕昌繼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深入推進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僅2012年全縣就啟動了102個村莊的建設規劃編制,整合各類項目資金9860萬元,以官鵝溝、大河壩、哈達鋪景區和國道212沿線村莊為重點,啟動實施了20個生態文明新農村建設。至目前,已完成民居風貌改造1217戶,每個村道均實現了硬化,新修通村公路10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189盞,栽植綠化樹1860株,同時,解決了2827戶農村居民的安全飲水問題。
阿塢鄉麻界村就是一個典型,不僅絕大多數老百姓蓋起了兩三層的“小洋樓”,縣上還將村里的一個大水塘填平,建成了供村民休閑娛樂的文化廣場。廣場四周星羅棋布地修建了衛生所、農家書屋、大戲臺以及民俗博物館。
“臟亂差”—去不復返
務工是農民收入的一大部分。記者調查中發現,現在農民工每年收獲的已不再局限于從城里拿回來的錢,其思想及對自身生活質量、生活環境的追求,在一步步向城鎮靠近。
農民的生活觀念轉變了,黨和政府“執政為民”的理念也要隨之而變。7月2日,隴南市在宕昌縣召開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啟動儀式。7月12日,宕昌縣對列入整治項目的土建工程進行了公開招投標。
此次整治,宕昌縣涉及3個鄉鎮20個行政村,覆蓋人口23728人,項目總投資1200萬元。編制和修訂實施方案之初,該縣即邀請省上項目評審專家會同項目方案編制人員進村入戶現場查看,與鄉村兩級干部、群眾代表座談討論,最后確定建設內容。
首先,該縣為連片整治的20個行政村購置了垃圾斗、分類式垃圾箱、手推式人力垃圾車及壓縮式垃圾車,修建垃圾收集屋36座。生活垃圾及時收集,通過壓縮中轉后填埋處理。其次,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各類資金,每個村都實現通車、通水、通郵、通電視、通電話,改炕、改灶、改水、改廁、改圈,有廣播電視室、文化圖書室、體育活動室、科技室、衛生室和道路硬化、村容凈化、庭院美化、四旁綠化、居室亮化的“五村”目標。另外,制訂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和文明長廊建設實施方案》,由縣級領導牽頭,組建了市場秩序、環境衛生、交通秩序、亂修亂建等4個專項整治工作組,在全縣范圍內開展了集中整治,使城鄉環境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
與此同時,宕昌縣還大力推進民俗文化村建設。結合官鵝溝、大河壩旅游開發,啟動實施了官鵝溝景區官鵝村、鹿仁村、瓦舍坪村和大河壩景區大河壩村、新坪村、岳藏甫村等6個民俗文化村建設,既有效改善了少數民族村落的居住環境,又全面提升了各旅游景區的形象和品位。
建成全省首家鄉村微動力污水處理站
宕昌縣把農村人畜飲水工程作為改善農村居住環境的重要內容,在7個項目村的水源地劃定保護區范圍,落實保護工程措施、設立告示牌,制定村民公約;保護區內限制農業生產活動。對公路沿線不能納入城市污水管網的20個項目村,修建三級沉淀污水收集渠6650米,建設微動力污水處理設施1套,購置吸污車2輛,對村民產生的生活污水進行收集處理。據悉,生活污水處理系統走進農村,在我省尚屬首例。
針對農民每家每戶都有養殖畜禽的習慣,宕昌縣還建成了畜禽糞便處理工程。主要對寺卜寨村畜禽養殖產生糞便,統一規劃建設56座畜禽糞便熟化池。同時,開展了地膜污染處理工程。結合全縣農業科技培訓和區域特色產業開發,教育廣大農民群眾科學種田、科學施肥,及時收集廢棄農膜和塑料制品,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目前,該縣已修建農村污水收集渠7070米,三級沉淀池70個,1處微動力污水處理設施,56座畜禽養殖糞便熟化池,對7處農村飲用水源地劃定了保護區。該縣的農村居住環境正在由原來條件簡陋、設施落后、污水橫流向環境優美、現代文明氣息濃厚的新農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