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攀峰:新農村建設不能躲在“遮羞墻”后面
時間:2012-12-04 11:42:46
來源:荊楚網
漳縣位于甘肅省定西市南部,是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沖,也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近日,人民網記者從漳縣境內212國道經過時發現,沿線的部分村莊在路邊豎起了一堵堵高約兩米、用琉璃瓦裝飾的墻,將路邊農戶的房屋遮擋住,部分墻體已經刷成白色。(12月3日《人民網-甘肅頻道》)
漳縣“遮羞墻”一語風行,但這可真不是一時一地的創舉了,正如漳縣某些官員所言,“遮羞墻”是借鑒相鄰市縣的成功經驗而規劃建設。據媒體報道,早在2007年,同樣是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的甘肅永靖縣在全縣部分公路兩邊豎起了鮮亮整潔的高墻,當地政府稱,這是綠化美化農村環境的“文化墻”,而當地農民則毫不客氣地稱之為“遮羞墻”!2010年,江蘇南京某街道嫌居民的土房子難看也修了一堵“遮羞墻”。
這不禁又讓人想起了隋朝往事!話說隋文帝建朝立制,勵精圖治,打下基業,可偏偏遇上個隋煬帝這個敗家子。為了粉飾太平,顯示中華富庶,隋煬帝下令絲綢裹樹,外國使節在京城吃飯一律免費。然而,“形象工程”卻終究沒能掩住“路有凍死骨”的慘象。最后,弄了個民不聊生,烽煙四起,最終也落個二世遂亡,易代為唐的下場。
雖說這一個是遮丑、遮羞,一個是顯富、露富,但本質卻是驚人的相似。這也是“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最大功用,即能遮羞又顯政績,一石二鳥,難怪古往今來深受一些官員追捧。而放在當下的語境中,這些“遮羞墻”直接暴露出了一些地方在新農村建設中弄虛作假的亂象。筆者曾回鄉探親,看到過公路沿邊修葺一新的墻體,本來沿街出新也算一件好事,但遺憾的是出新沒有找對點子,和漳縣的“遮羞墻”一樣,新農村建設示范點變成了“官”賞點,“村容整潔”成了“粉飾行動”。
其實改善村容環境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以改善農村環境為目的,涉及農村生產、生活垃圾的處理,危舊房屋改造,鄉村建設規劃,溝渠水塘改造等等,投資建設本是無可厚非之事。但長期以來由于一些人存在膨脹的政績沖動,在這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面前,不深入調研,不扎扎實實工作,急于求成。往往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搞“面子工程”、“盆景式”建設,以示政績,而這種做法自欺欺人,愚人愚己,好比在潰爛的傷疤上涂脂抹粉,結果只能是病情加重,自毀容顏!
俗話說得好,“好剛要用在刀刃上”,就像漳縣的有關政府部門真應該想想,是那幾堵白墻重要還是老百姓的脫貧致富重要?是用投錢遮羞重要還是切實改善老百姓居住環境重要?而歸根結底,這種急功近利的扭曲政績觀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一些人弄虛作假成癮,凡事好弄虛作假。如此,上級看了高興,作為下級也聰明自得,但這樣的領導干部胸中無百姓,唯上不唯下,要不得。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是千古名訓,當下要改變新農村建設中的弄虛作假現象,最重要的還是要各級領導高度重視,要用制度保障廣大農民的話語權和評判權,新農村建設的規劃方案既要公開、公示,接受監督,更要給廣大農民不折不扣的否決權。讓新農村建設成為廣大農民能看得到的實惠,摸得著的幸福。
來源: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