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提出的碳減排指標,身為清華大學的教授,范新評價說:“這一積極主動的指標,體現了中國的科學發展觀。中國經濟將步入理性、科學發展的軌道。”他認為,這既是中國在國際事務中地位和作用的重要體現,也是能源和環境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瓶頸下,中國城市化的必然選擇。
作為中國熱泵技術領域的先行者,他說自己感到很幸運,“十幾年前選擇熱泵技術,一廂情愿為多。今天全社會乃至全世界都在節能減排上取得共識,而且在國家若干次經濟振興計劃里,都將水地源熱泵技術納入其中。這對我們來說是難得的發展機遇。”
作為出身清華的專家型企業家,范新擔任著同方人工環境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他坦言,太多教授的思想,對技術創新的追逐謀求過多,“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校訓讓自己承擔太多的社會責任,也讓自己成為“不到位”的企業管理者。他希望,在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前所未有的推廣力度下,能夠將傳播“科技服務社會”的同方理念、融入到推動國家能源戰略發展的行動中,并取得更大的社會與經濟收效。
篇章一;關注城市化進程中高能耗問題
城市化給中國經濟發展預留巨大空間
據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剛剛發布的《2007年中國城市率調查報告》,2007年中國城市化率僅為32.93%(按照總人口中非農人口所占比例計算)。目前世界城市化率已超過50%,發達國家一般都在80%以上。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城市化率仍然處于較低水平。
范新表示,應該辯證地看待中國的城市化。城市化進程,從表面上看是農村人變成城里人,農村變成城市的過程。并且今天的中國農村代表著某種封閉和落后,而城市卻匯聚了現代的生活、先進的科技。這種對比讓我們體會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兩重性。
同時,也應該看到,正因為中國的城市化率較低,城市化程度遠不及發達國家,城市化進程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中國經濟才會有如此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才會成為率先走出這次金融危機的國家,我們的GDP才會保持每年8%以上的增速,否則中國經濟就找不到持續高速發展的基礎。
基于對城市化是一個可以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認識,范新認為,這對于中國經濟來說絕不僅僅是機遇,在未來十年、二十年里,加速的中國城市化進程不僅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更會給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廣闊的發展前景。
千城一面、高能耗建筑根源社會與
經濟發展水平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讓千年歷史的中國進入空前高速發展階段。城市巨變的同時,千城一面、高能耗建筑、短命建筑等現象層出不窮,頗受詬病。
作為從事節能減排研究工作多年的專家,范新分析認為,其根本性原因在于我國當前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高度不夠,此外,也與我國現階段社會發展中很多制約條件不無關系。
他說:“怎樣建房才不叫千城一面,如何規避建筑業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設計潮流,建筑設計師是否都能做到將當地的地理人文、風俗習慣融入設計,這恐怕還是我們今天不能規避的問題。”他向記者舉例,“北京某住宅小區,我根本不相信那會是會畫圖、懂設計的人蓋的房子。它不僅是設計的丑陋,根本就是一種無知的丑陋。按照中國傳統,灰墻白框是用在殯儀館的。這種現象表明,我們在很多方面還很不成熟。”
“另外,蓋好房子必然要提高費用。當今天我們批評許多建筑產生高能耗的時候,再看看農民的住房,能耗可能是高能耗建筑的兩到三倍。然而,對于農村住宅來說,窗戶從紙糊到玻璃,盡管與城市的節能標準差距很大,與現代水平的節能建筑差距更大,但要看到,這是一種節能的進步。”
對于短命建筑,范新認為,仍然要站在發展的角度去看待。他說,“拆掉舊樓,建立新的體系,這是好的一面;站在資源消耗的角度,建筑沒有達到生命周期,這是一種浪費。短命建筑既與我們的建筑結構以土木結構為主有關系,更與外國在發展上的時間差距有關系。他們比我們理念先進,因為他們走在了我們的前面。這也正如今天的城市可以去指導農村一樣,因為城市的發展走在了農村的前面。”
“我想,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在經濟高速發展中,我們難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需要在發展中予以糾正。”
“為國節能、為民節資”,這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我國現階段建筑耗能量約占社會總耗能的30%。供暖、照明和空調排在建筑耗能前三甲,這些能耗將釋放出18%的二氧化碳。由此可見,建筑節能刻不容緩,系統節能更是降低建筑耗能的關鍵所在。
面對這一棘手問題,同方在創業之初就提出“為國節能、為民節資”的口號,并在十多年的歷程中,作為企業的最大社會責任,堅持不懈地立足節能產業,推廣熱泵技術,分階段推出多項突破性產品,每年推出有針對性的專項產品,極大地引導和推動了熱泵市場的發展,帶動了國內熱泵技術的領先發展,同時也取得了突出的節能減排效益。全國從南到北,清華同方累計實施熱泵項目超過6000萬平方米。相當于每年冬季節約標準煤超過60萬噸,每年節約90萬噸原煤,節能18億度電,每年減少15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節資超過7億元人民幣!
范新表示,在全球氣候變暖、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以及人們對生活品質日益提升,從而對能源供給與環境保護提出更高的要求下,同方希望通過在熱泵領域方面先進的建筑節能技術,改善和提升變壞了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達到提高人的舒適度的目的。
“作為出身于能源環境的專家,我們更懂得一次性資源、一次性能源的珍貴,在依靠燒煤、燒油、燒電獲取能量的年代,我們就開始考慮采用哪些能源能夠減少能源消耗、對環境更友好,建筑物如何在實現功能的時候做到環境邊界友好。我們深知,簡單的邏輯和方式,遠不如價值的準確對位。我們希望選擇做一些包括自己喜好的、社會接受和需求的、推進技術水平進步的事情。”
如今,同方已全面形成以熱泵節能空調和能源規劃與實施為核心業務的產業群體,在為節能減排做出更大貢獻的同時,向著“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企業目標繼續前進。
篇章二 碳減排引領中國步入科學發展軌道
中國碳減指標體現大國風范
氣候變化問題是21世紀人類社會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事關人類生存和各國發展,需要國際社會攜手努力、合作應對。在此背景下,12月7日,192個國家的領導人云集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就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簽署新協議。
范新表示,“今天,我們需要關于低碳方面的國際公約。有人將它稱之為最后一次挽救地球、挽救人類自己的行動,我覺得這不是危言聳聽。目前,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的最大殺手,達成類似《京都議定書》的國際公約,是特別有必要的事情。”
他對美國在減排上的表現感到失望,同時對中國在哥本哈根大會上提出到2020年碳減排強度減少40%—45%這一指標給予了高度評價:“這一積極主動的減排行動,體現了中國的科學發展觀,也說明我們的政府懂得社會與自然和諧發展規律。中國的經濟將步入理性、科學發展的軌道。”
他分析,中國在近200個國家中率先提出如此高的減排指標,既有政治因素,也有經濟因素。
從政治的角度來說,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越來越有大國風范和大國領袖的作用。
從經濟的角度來說,能源與環境已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按照目前的發展模式,中國人要達到歐美國家的生活水平,需要兩個地球。這是不可能的。另外,中國GDP每年發展下限是8%。而我們的資源僅能支持經濟發展到4%,并且很多資源已經過度開采。對于我們來說,要想發展,必須做出這樣的選擇。這是中國政府在強勢扭轉、改變當前的發展模式,讓中國的產業模式、產業格局真正符合可持續發展。
他認為這一指標的提出也關乎民族的生存與發展。“今天我們從簡單的個人行為到一個組織行為,甚至到國家戰略,應該做到節能、環保、低碳,我們全民族的公民都應該具備這樣的意識和行為。”
以積極的行動響應碳減排
圍繞近年來我國將節能減排上升到國家戰略,剛剛閉幕的2009年中央經濟會議強調低碳型發展規劃等熱點問題,以及近期,我國又提出了“新興戰略型產業”政策,并將制訂發布《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將其列入“十二五”規劃的重點。目前,各地政府正召開專項會議,討論部署各地區的新興產業實施計劃,范新表示,同方將推動技術進步、國家經濟建設、節能減排與實現企業的發展等四個目標耦合在一起,形成了公司非常獨特的個性。就碳減行動,同方從自身行為、企業內部行為、以及從義務行為和企業行為等多層面參與全社會碳減行動。
“作為以推動熱泵為代表的新能源技術推廣和使用為主要業務的公司,我們的推廣范圍、銷售規模、業務規模越大,對碳減排的貢獻就會越大,這是世界上少有的魚和熊掌兼得的事情。”他感慨:“今天的科技背后有一種關聯的屬性,就是政治。政治和科技從來沒有在節能減排上取得高度一致。對于我們來說,要響應政府號召,把握住今天的市場機遇。”
據范新介紹,目前同方積極推進新能源利用規劃工作。在政策上,大到城市級、開發區級,小到綜合社區級、各種樓宇,提出不同的能源規劃建議。
鑒于當前節能減排的嚴峻形勢,熱泵技術推廣力度空前,2009年,范新主持發布了暖通空調行業首個白皮書——《熱泵·節能減排白皮書》。他坦言,“發布的初衷是,當全社會從中央到地方,從領導到市場,都開始關心節能減排,都開始關心熱泵技術的時候,我們發現,大家對熱泵技術沒有一個正確的、全面的、科學的了解,有一些是沒有被認識到的,也有被曲解和誤解的。我們認為有義務把熱泵技術做系統整理,進行客觀公正地介紹,給熱泵、熱泵市場和熱泵應用一個準確的定位。同時,我們也希望,當今天國家如此強調節能減排,國家要建設節約型國家,市長要建節約型城市,工廠要建節約型企業的時候,這份白皮書能夠起到引導的作用。這也是白皮書作為致決策者報告的原因。”現在這份白皮書已經成為一個很好的教材,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其中包括了政府的領導,業內的專家學者、高能耗企業的老總和房地產開發商,這讓他感到很欣慰。
另外,同方還積極參與建設部和財政部組織開展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工作,所承擔的節能示范項目范圍涵蓋了政府大型公建、工業節能改造、公共文化教育、房地產等多個領域。
近期,“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城市”政策的出臺,讓范新很受鼓舞。在他看來,這一政策表明中央政府在建筑領域落實節能減排戰略的部署中,已經從過去的通過示范工程刺激市場的鼓勵性需求,轉向現在以城市為基礎,積極扶植以“熱泵、太陽能”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的規模發展。
“我認為這是新時代的特征。政策的推動和政府補貼,說明政府在出手,在行動。從過去補項目到現在推動城市應用級示范工作,規格提高了,推廣力度和示范意義也大了。”他建議政府能夠增加投入,產生更大的效果。類似的示范工作能夠持續下去,形成規模效應。目前,這項工作處于公示階段,各個城市都在把申報的項目變成可操作的項目。
篇章三:國際領先的中國熱泵技術
熱泵技術在中國的推廣歷程
對于當初創業選擇“熱泵”技術,范新坦言,一方面,熱泵是空調專業最有難度的。我們希望體現技術水平高于一般同業者;另一方面,熱泵在上世紀90年代還鮮為人知,節能意識淡漠,人們更無法將熱泵和節能環保聯系起來。
“我們曾經在一個200人的省級技術推廣會上,信誓旦旦地要傳播科技,推廣新技術,但后來近似給我們開批斗會,認為我們的熱泵節能技術是天方夜譚。”類似這樣的經歷,在長達十余年的推廣中比比皆是,這讓范新深感:“開發一個技術不難,難的是把好的理念和科技成果傳播出去并且得到認可和接受。這也讓我們切身體會到,任何事物都存在漫長、艱巨的認識過程,必須在默默無聞中堅守,更要在堅守中生存下來。”
談到同方對于產業發展、技術創新、推動市場的貢獻,范新說:“我認為技術創新排第一,推動市場排第二,相對來說,收益較小的是公司的發展。”
清華學府的背景、教授的出身、公司的所屬,讓范新認為,堅持技術創新是自己的職責所在。創業伊始,他就帶領著他的隊伍,研究設計空氣源熱泵。從長江流域的0℃,到黃河流域的零下8℃,再到華北地區的零下15℃,10年間跨越了三個界限。2002年,在他的主持下,同方在世界上首次推出能在零下22℃的低溫中制熱的中央空調,在由國家有關部門主持的鑒定中被認定為“世界領先水平”。隨后同方又推出了擁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變頻水機戶式中央空調,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開始了中國變頻戶式中央空調獨立生產的歷史。為解決城市高能耗產業的節能減排問題,同方自主研發的“高電壓、大容量”第三代大型熱泵機組,已經在熱電、石油、煤炭、化工等領域推廣應用,取得了非常顯著的節能效果。
對于長江流域空氣源熱泵技術改寫了以長沙為代表的湖南省區和以杭州為代表的浙江省區不能使用空氣源熱泵的歷史,范新仍然頗感驕傲和自豪。然而,在黃河流域的推廣中,恰恰由于技術創新受到了當地技術界的質疑。對于質疑,范新說:“我們要以創新的思想,虛心地面對傳統,不能硬撞。”后來,在工程實踐中,同方以過硬的技術在該地區近30年來最冷的冬天仍然取得了良好的運行效果。當初質疑的專家在仔細調查后終于認可了同方。
此外,同方在市場推廣中還堅持首先在自然界已有的平衡中尋找解決辦法,而不過度地人為。寧愿失去市場,也不做對自然有害的事情。
盡管同方因此失去了一部分市場,然而,正是這樣的產業實踐,樹立了同方誠信經營的企業形象,得到了來自政府與社會的榮譽和尊重;堅守和創新,更讓同方引領中國空調技術、項目遍及大江南北,成為行業的風向標!
節能減排,熱泵產業的歷史發展機遇
“毫不夸張地說,中國熱泵技術是在同方的帶領下發展起來的,同方是中國熱泵的倡導者、推動者、領軍者!同方研究的熱點也將是這個領域的下一個熱點”。范新自信滿滿。那么,這個領域的下一個熱點是什么呢?
“當前,我國大力推進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對于熱泵產業來說,這是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將緊緊圍繞節能減排、低碳、循環經濟展開業務。公司已經制定整體發展戰略,業務瞄準建筑節能、人工環境兩個領域傾力發展,充分整合和發揮同方十余年發展中積累和沉淀的產業資源優勢,并把它轉化成產業發展的突出優勢和動力,同時為客戶提供多種能源的節能技術方案和項目實施。”
他以建筑節能為例向記者介紹,“如果此前北京冬天一平方米房屋需要100瓦的熱量才能達到取暖目的,現在要節能,改為35瓦的話,這是建筑設計人員做的事情。我們要做的是,不管100瓦,還是35瓦,我們來提供這個能量。它來源于高效能源、可再生能源,或者是新能源,也可能是傳統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組合的方式。也就是說,我們將通過科學的判斷標準謀求最佳的能源方式,同時達到減排的目的。我們的技術可以將流失熱量的60%回收,從而供給的能量只需要35瓦的40%。”
范新表示,按照這樣的方式,國家‘十一五’減排20%的目標就很容易達到。然而,目前能夠提供這種解決方案的機構、企業還鳳毛麟角。并且,這種理念在現實推廣中還存在不被市場接受的情況。同方將在這些方面引領市場。
中國熱泵,在國際競爭中確立
領先優勢
近年來,熱泵作為一種節能環保、經濟可靠的能源方式,受到各國的青睞,每年以20%的速度在發展。我國自20世紀初引入熱泵,隨著能源趨緊,尤其是電力緊缺,熱泵市場發展迅猛,品牌競爭進入白熱化狀態。
范新表示,品牌是很獨特的東西,一個被認可的品牌背后,一定有它真實的內容。同時,品牌也不是包羅萬象的,有它的局限性。所以,同方專注于節能熱泵空調技術的研發與推廣。無論品牌之間,還是企業之間,競爭的焦點在于針對不同的客戶需求取得的專利、發明。
盡管最先使用熱泵的是外國人,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就獨特和領先。熱泵是一個普遍的科學技術原理,對于任何品牌或者企業來說,都不存在技術原理壟斷性。就熱泵技術應用數量之巨,寬度之廣,方式之全,中國位列全球第一。
誠然,同方作為我國最早開展熱泵研究及應用的企業,十余年來積累了數以百計的技術成果、國家專利,并承擔了大量行業前沿的科研項目;擁有密云、無錫、廊坊三大產業基地,總占地面積近40萬平方米;擁有包括空氣源熱泵、水地源熱泵、燃氣中央空調等多個國際領先水平的實驗檢測中心,銷售及客戶服務網絡覆蓋全國各地;形成了中央空調、戶式中央空調、燃氣中央空調、蓄能空調、空氣凈化五大類數百種規格型號的完整節能產品體系,并在熱泵中央空調領域保持國際領先的技術水平同方在實現企業價值的同時,為國家節約型社會建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也確立了中國民族品牌在世界熱泵市場不可撼動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