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訊 11月13日,記者從西寧市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動員大會上獲悉,西寧9個戶籍改革試點村的戶改工作計劃年底前完成,這項工作完成后3.2萬余人將由“農村居民戶口”變成“城鎮居民戶口”。
戶籍改革范圍及內容
為了貫徹全省戶籍制度改革工作會議精神,落實《青海省深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實現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轉戶總量大幅上升、轉戶農牧民數量大幅上升”目標要求,推動西寧市戶籍制度改革,提高城鎮化率水平,西寧市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深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開展戶籍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安排》。
深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主要范圍是各區縣城中(郊)村、整體集中搬遷村、“三集中”新村和基本失去耕地的農村居民。戶籍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是,現階段,對失去耕地的農民戶籍改革為“城鎮居民戶口”,在享受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福利待遇方面實行自主單項選擇,既可以選擇享受城鎮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福利待遇,也可以選擇享受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福利待遇,農民原享受的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的各項涉農基本政策和惠農政策不變,逐步實現自然過渡。
戶籍登記以自愿為原則
戶籍改革中將推行雙軌并行的運行機制。在戶籍登記方面,按照自愿的原則,經本人申請村委會備案后進行戶籍性質變更登記,由原來的“農村居民戶口”轉化登記為“城鎮居民戶口”。
在農民身份的保留確認工作中,將建立村集體成員制度,現有的村集體成員以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證的方式予以確認。今后村集體成員的增加由村集體通過村規民約形式予以確認。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證由市人民政府統一印制,各區縣組織村委會予以核發,各鄉(鎮)政府做好日常監督檢查工作。
戶籍改革中,在保留村民委員會名稱的同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組建城市社區居民委員會,配備工作人員,落實辦公經費和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報酬。原村民居委會人員享受社區居民委員會人員的報酬等福利待遇,居民委員會的各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原享有的各項惠農政策不變
轉戶后的居民憑城鎮戶口簿和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證,在享受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福利待遇方面實行自主單項選擇,既可以選擇享受城鎮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福利待遇,也可以選擇享受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福利待遇,現階段,轉戶農民原享有的各項惠農政策不變。今后,仍然可以享受國家、省、市新出臺的各項惠農政策。
根據開展戶籍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安排,城東區團結村、城中區園樹村、城西區殷家莊村、城北區新民村、東川工業園區上十里鋪村、甘河工業園區田躍村、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黃家寨鎮東柳村、湟中縣多巴鎮康川新區、湟源縣城關鎮三集中新村為試點村,戶改試點工作于2012年12月31日前結束。
健全落實戶改配套政策
為了推進戶籍改革工作,西寧市公安、民政、土地、人社、房產、計生、衛生、教育、商務等部門將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和流程,簡化程序,建立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制度,確保轉戶居民及時依規享受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福利待遇等各項優惠政策。各級戶改辦將成立戶改工作服務中心,設立、公布戶改熱線服務電話,及時解答群眾疑問,受理并協調做好各項戶改服務工作。
同時,相關部門將積極推動城市公共資源向戶改村傾斜、城市公共設施向戶改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戶改村覆蓋。勞動和社會保障資源優先向戶改村傾斜,鼓勵企業招收戶改村勞動力,形成市、縣、鄉、村四級勞動保障和就業服務網絡。
“十二五”期間將有27萬人轉為城鎮人口
9個戶改試點村的3.2萬余人由農村居民戶口變成城鎮居民戶口,這是西寧市戶籍改革的第一步,這將為西寧市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積累經驗。西寧市戶籍制度改革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表示,西寧市戶改工作目標確定為27萬農業人口就地轉為城鎮居民人口,使西寧市城鎮居民人口比例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3%,總體達到60%。
目前,西寧市城鎮化率已達到65.4%,但城鎮居民人口只占總人口的46.6%,城鎮居民人口比例和全市的城鎮化率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大通、湟中、湟源三縣城鎮化率水平低。為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人口比例,“十二五”期間,西寧市將通過廣泛宣傳動員,以城中(郊)村、整體集中搬遷村、“三集中”新村和基本失地農民群體為重點,積極推進整村轉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