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洪祥:尊重民意 讓利于民
時間:2012-11-16 12:57:40
近年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把統籌城鄉發展、提高城鎮化水平作為跨越發展的重要任務,把兩區同建作為加快城鎮化進程的重大舉措,堅定不移,扎實推進,取得顯著成效。全縣1014個行政村合并為173個并居社區,已開工建設57個,涉及村莊125個、8.6萬人;其中,今年新開14個,全年可新開30個以上。目前已建成并居社區28個,入住群眾近4萬人,年內還將有15個社區建成入住。建設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業、工業、服務業園區210 個。我縣先后被評為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示范單位和全省農村社區建設示范縣、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工作先進縣、農村住房建設先進縣。先后有省內外考察團 700多批、6萬多人次前來參觀指導。工作中,我們的主要體會是:
一、堅持尊重民意、讓利于民,是實施兩區同建的首要前提
群眾是兩區同建的主體,沒有群眾的思想統一、主動參與是無法開展兩區同建的。我們深入做好群眾工作,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努力維護群眾利益,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積極性。一是提高群眾認識。通過召開會議、外出參觀、發放明白紙等方式,向群眾算清明白帳,讓群眾認清兩區同建的美好前景,積極支持、主動配合兩區同建。二是群眾全程參與。村莊合不合、社區建不建、如何拆、如何建,都讓群眾說了算。社區開工前,經95%以上的群眾簽字同意并交齊建房押金后實施。根據村莊特點、村民習慣等因素,對社區進行科學規劃,提供20多種戶型由群眾選擇。社區建設過程中,成立了有村民代表參加的社區建設小組,對招投標、施工、驗收等環節進行全程監督。三是堅持政策惠民。充分保護農民利益,讓農民群眾在兩區同建中得到實惠。制定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實施意見,對遷建村莊按凈增土地每畝獎勵15萬元。通過土地流轉建設產業園區,農民利用土地入股參與收益分配,全縣已流轉土地20萬畝。出臺了減免政策,新開工社區行政事業性收費全免,服務性收費按最低標準收取。在全市率先搭建融資平臺,成立了民新建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專款專用,封閉運營,按進度比例及時撥付獎補資金。目前已融資4億元,撥付3億元。
二、堅持規范操作、有序推進,是實施兩區同建的基本要求
兩區同建涉及面廣、環節多,只有依法依規才能順利實施。我們著力用好土地增減掛鉤政策這一杠桿,嚴格遵守土地管理法、城鄉規劃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技術導則等法規,環環相扣,精心組織,確保了社區建設順利推進。一是高起點規劃。縣財政拿出1000多萬元,按照“布局合理、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原則,委托山東省城鎮規劃建筑設計院和德州市政規劃設計院編制了縣域村鎮體系規劃、農村社區建設總體規劃和社區具體規劃。二是高質量建設。社區建設統一招投標確定施工單位;成立了由專業監理、鄉村干部和群眾代表組成的三支隊伍,嚴把物料供應、施工、監理、驗收等環節,確保了社區建設質量。三是高標準配套。按照建設生態文明鄉村的要求,新建社區實施了硬化、綠化、亮化、凈化、美化工程和通水、電、暖、氣、油路、寬帶、電話、有線電視,有幼兒園、小學、敬老院、衛生室、警務室、超市、中心廣場、社區服務中心“五化八通八有”綜合配套。在全縣建立了“社區清掃、鄉鎮收集、縣運輸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極大地提高了農村環境衛生水平。四是高效能管理。探索建立了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社區(村)居民委員會、服務組織、經濟組織為支撐的“四位一體”管理服務體制。建設了社區信息管理系統,婦聯、老齡、治保等協會和團體積極參與社區管理與服務,有力地促進了社區高效運轉。五是高水平復墾。社區建成入住后,按照與群眾簽訂的協議,對舊村實施拆遷復墾。各鄉鎮、街道嚴格技術標準,確保舊村復墾及時通過驗收。目前,已實施掛鉤項目村莊92個,22個村莊完成舊村拆遷復墾,其中10個村通過山東省國土資源廳驗收。今年上半年,驗收復墾土地1500畝,居全省縣市區首位。
三、堅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是實施兩區同建的重要原則
農村情況各不相同,必須因地制宜、因情施策。我們根據村莊位置、群眾意愿和發展水平等因素,打造了五種類型的農村社區和三種類型的產業園區。農村社區分別有:一是聯村遷建型。已建設12個。如洪州社區由7個村、5000人遷建而成,建設二層別墅樓1166棟、商業樓202棟,還配套建設了政務中心、學校、幼兒園、商業步行街、休閑廣場、污水處理廠等設施,實現了一次性規劃建設、一次性搬遷入住,被評為全省生態文明示范社區。二是中心村聚集型。已建設21 個。如南北社區由原南北村等12個村莊、近萬人合并而成。目前,16棟多層住宅樓和386棟二層別墅樓已搬遷入住, 248棟二層別墅樓正在建設;拆遷和即將拆遷的村莊有5個,受益群眾2700人,打造了享譽省內外的“南北模式”。三是小城鎮吸納型。已建設13個。如位于華店鄉政府駐地的華中社區,合并6個村、5000人,630棟二層別墅樓、54棟多層住宅樓已全部建成入住,帶動了小城鎮發展。四是村企共建型。已建設 5個。如永鋒社區由永鋒集團與周邊5個占地村一起建設,受益群眾3000多人,一期37棟多層住宅樓建成入住,達到了企業得發展、群眾得實惠的雙贏效果。五是城郊村改造型。已建設6個。如經濟開發區內的開泰社區合并8個村、4000人,一期39棟多層住宅樓建成入住,村民實現了從農民向市民的轉變。產業園區分別有:一是農業園區。已建設186個。如宣章社區同步建設了美東雙千畝有機蔬菜產業園,總投資1.2億元,占地2500畝,年育苗能力1000萬株,建設雙膜鋼結構拱棚600個和日光溫室100個,日加工蔬菜200噸,安置社區群眾1500余人。大黃社區同步建設了食用菌規模產業園,入駐食用菌生產企業11家,安置社區群眾2000人。趙官錦川社區同步建設了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總投資1億元,占地2000畝,建成投產后,社區600名群眾可全部在園區就業。二是工業園區。已規劃建設8個。如華中社區同步建設了華店民營創業園,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已入駐總投資25億元的項目33個,社區5000多名群眾全部轉移就業。表白寺梅苑和蘭苑社區同步建設了齊河(濟南)特別園區,已入駐總投資15億元的項目10個,一期社區1800名群眾可全部實現轉移就業。三是服務業園區。已規劃建設16個。如黃河國際生態城實施了總投資118億元的泉城海洋極地世界、歡樂世界、水上世界等旅游項目建設,轄區內的古城苑社區1000多名群眾實現了轉移就業。
四、堅持完善機制、狠抓落實,是實施兩區同建的根本保障
只有建立高效的工作機制,才能確保兩區同建順利開展。為此,我們建立了三項機制。一是領導機制。成立了由縣鄉黨政主要負責人和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兩區同建指揮部,建立了社區建設、產業園區建設、管理創新等5個職能小組,分別由縣級負責同志牽頭開展工作。成立了小城鎮德州研究中心齊河研究會,深入研究和指導幫助小城鎮建設和兩區同建工作。二是幫扶機制。實行縣四套班子包鄉鎮、鄉鎮干部包兩區同建責任制,扎實開展“企業連百區、領導包百區、部門幫百區”的 “三百”幫扶活動,有力地支持和促進了兩區同建。三是考評機制。縣里與各鄉鎮、街道簽訂了目標責任狀,把兩區同建納入全縣綜合考核,實行半年觀摩、年終總評,確保了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盡管我縣兩區同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先進縣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們將以這次研討會召開為契機,認真學習貫徹領導講話精神和專家意見,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思想再解放、措施再強化、力度再加大,不斷開創兩區同建工作新局面,為推動跨越發展、建設幸福德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