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2020年珠三角率先建成生態城市群
時間:2012-11-16 09:50:17  來源:南方報網—南方日報  
    黨的十八大已勝利閉幕。“生態文明”納入黨章,“美麗中國”首現大會報告。年末冬初,這兩個充滿詩意的詞組猶如春風拂綠暖入人心,并繼續受到黨員代表乃至廣東群眾百姓關注熱議。

  引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廣東,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的“褐色文明”曾經引領了經濟飛速增長,但粗放的增長模式也一度制約可持續發展。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廣東近年步步探索,破解發展難題強調生態平衡的全省主體功能區規劃落紙成文,珠江流域“污染整治”初戰告捷,延綿珠三角的蔭蔭綠道成為綠色發展的紐帶,大批污染企業轉型升級,換來了更多藍天與清新空氣……

  多年的實踐印證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的論斷,加強環境保護是建設幸福廣東的戰略支撐,是倒逼經濟轉型升級的“助推器”。

  美麗廣東在行動。根據廣東省委、省政府去年底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到2015年,全省環境整治取得明顯成效,環境質量穩中有升,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主要江河和海洋環境質量保持良好。到2020年,廣東省要基本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珠三角地區率先建成生態城市群,基本形成環境友好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生態經濟、生態環境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南方日報記者 謝慶裕 通訊員 鐘奇振 策劃統籌 張波

  方向之變

  走綠色發展生態立省之路

  從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走“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指路,到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獨立成篇,10年來,黨中央對于生態文明越來越重視。而敢于先行先試的廣東,也對此有著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敏感。

  在當年波濤洶涌的金融危機中,“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能否持續發展?經濟與環境如何協調?生態文明的建設理念令廣東找到了答案。

  汪洋在省委十屆二次全會上強調,要樹立保護也是發展的理念,推動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從“軟約束”向“硬約束”轉變。

  省委省政府開始把環境保護作為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2008年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排頭兵的決定》,將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作為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排頭兵的五大重點領域之一,2008年底,《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頒布,強調切實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增強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率先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其后,汪洋多次指出,環保部門要敢于當“惡人”,以環保倒逼轉型。在破與立的博弈、舍與得的調整中,廣州首批116家“退二”企業全部完成停業、關閉或搬遷工作;佛山關停高耗能高污染企業1200多家,全市小火電廠和立窯水泥廠全部退出……“十一五”期間,全省經濟總量增長超7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全部超額完成國家任務。

  今年,汪洋在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實施綠色發展戰略、走生態立省道路,把綠色發展、生態立省作為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

  省環保廳廳長李清認為,生態立省戰略要求的提出,標志著廣東省就此拉開新階段生態建設的序幕。根據廣東省“十二五”規劃,要把推進綠色發展作為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重要著力點,倡導綠色發展理念。

  布局之變

  新版圖保護與開發并重

  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引領發展方向。5年來,一個個以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為本的規劃開始躍然紙上,陸續拉開了廣東可持續發展的科學布局。

  11月12日,投資超過74億元的京信湛江東海電廠在省環保廳進行環評審批前公示,這是繼寶鋼湛江項目和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后又一個落戶東海島的大項目。

  就在一個星期前,省政府最新印發了《廣東省主體功能區規劃》。該規劃以四類區域、五大戰略格局布局廣東科學發展新版圖,將全省17.98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生態發展(即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區域。

  其中對佛山這樣人口密集、開發強度偏高、資源環境負荷偏重的珠三角核心區要優化開發。對湛江這類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集聚人口和經濟條件較好的珠三角外圍地區、東西兩翼大部分地區和粵北部分地區進行重點開發。

  不僅在陸地,這種注重生態文明的發展思路也貫徹在南粵廣袤的海洋。

  2011年,國務院批復《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今年5月,由汪洋倡議編制的《廣東海洋經濟地圖》宣布完成。根據規劃,廣東海洋經濟布局將“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我國海洋經濟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區和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區”。

  今年3月,省政府公布了粵東西北區域十二五規劃綱要。這是繼珠三角《規劃綱要》之后,區域規劃領域從珠三角拓展到粵東、粵西、粵北三大區域,實現廣東區域發展規劃的全覆蓋。

  更令人欣慰的是,這些尊重自然的規劃思路正在南粵深入細化,珠三角9市建成全國首個環保模范城市群,這也是全國經濟總量最大、覆蓋面積最大、受惠人數最多的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群。深圳市鹽田區、福田區、中山市通過國家生態市(區)的考核驗收,深圳市、珠海市和韶關市成為第一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

  增長方式之變

  綠色為引擎環保倒逼轉型

  有了科學的規劃格局引領,應如何付諸行動?經濟增長與生態保護,曾是橫在廣東人面前的一道選擇難題,以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正是達到兩者共贏的破局之道。

  11月12日,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在十八大第四場新聞發布會上形容,“離開經濟發展抓環境保護是緣木求魚,脫離環境保護搞經濟發展是竭澤而漁。這句話對于歷經改革開放30多年,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同時,也付出過環境資源代價的珠三角尤為貼切。

  廣東“十一五”以來大力推進污染減排,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將寶貴的環境容量留給那些資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環境效益好的項目,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大的空間。

  淡水河上游的深圳龍崗河曾經又黑又臭,經過多年整治,河岸邊崛起了低碳工業城,還吸引了深南電路、冠旭電子及珈瑋光伏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落戶,一些公司甚至在辦公樓里建有空中花園。

  “近6年,龍崗區GDP增長了50%以上,而龍崗河全河段水質綜合污染指數下降了七成以上,水質由重度污染上升為觀賞性景觀水體,實現了從黑水河到流動的城市綠道的巨變。”龍崗區環保水務局副局長王治仁說。

  從嚴從緊的環保政策除了倒逼落后產能轉型,也促進了傳統產業升級。

  以空氣污染物排放的大戶火力發電為例,4336萬千瓦現役燃煤機組全部配套了脫硫設施,1575萬千瓦燃煤機組配套了脫銷設施。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384家企業自愿開展清潔生產審核。

  中山長青集團(002616,股吧)是做傳統燃氣爐起家,以綠色發展為理念,他們新近研發的噴火灶,節省燃氣率可達30%。而以往農忙時被大量焚燒而污染空氣的秸稈,長青集團將其研發成生物質能燃料,含硫量僅為煤炭的1/12。省長朱小丹在今年考察時,也勉勵長青集團要繼續做轉型升級的“有心人”。

  一組組數據道出了廣東歷經綠色轉型陣痛后的效果:從“十一五”至今年上半年,我省共關停污染企業1.8萬多家,火電、水泥等領域的落后產能淘汰總量占全國的1/6。而自2005年以來,我省單位GDP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一直處于全國最先進水平,在經濟總量實現從3萬億到5萬億的三級跳,增長超2/3的同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削減。

  區域協調之變

  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而要讓建設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變為現實,無疑是要讓綠色發展普惠于民。

  今年4月,省政府印發了《廣東省生態保護補償辦法》,按照 “誰保護、誰得益”、“誰改善、誰得益”的原則,采用“獎補結合”的方式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縣(市)予以補償和激勵。省財政從2012年起每年安排生態保護補償轉移支付資金,以幫助生態功能區緩解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

  如果說生態補償是授人以魚,那么綠道網和碳匯林的建立,則是授人以漁。

  今年4月29日,珠三角綠道網被建設部授予2011年全國人居范例獎。而在兩年前的廣東省委十屆六次全會上,“綠道”這個新概念才第一次被擺上了與會者的案頭。

  之后,一場轟轟烈烈的造綠運動隨即在珠三角吹響了號角。至2011年底,繼珠三角2372公里省立綠道和2828公里城市綠道全線貫通之后,綠道建設任務再次超額完成,實現“兩年全部到位”的目標累計建成驛站345個,自行車租賃點373個,新增綠化2763公里,初步構建省立-城市兩級綠道有機銜接的網絡系統。

  綠道網不但成為南粵大地串聯城鄉的綠色紐帶,還給農民就業和增收創造了機會。廣州增城市綠道網建成后,每月有3萬名左右的游客到綠道周邊的“農家樂”旅游消費,使沿線的村集體經濟比非沿線村集體經濟增長快了53.6%……

  保護也是一種發展,廣東省從去年起大興森林碳匯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就是有力印證。根據規劃,廣東將利用4年時間(2012年-2015年),完成500萬畝的荒山荒地造林,更新改造1000萬畝疏殘林。

  “通過實施森林碳匯工程,既保護了鄉村生態環境,又為農民謀了福利,為國家貢獻了碳排放抵減資源?!睆V東省林木種苗管理總站副站長吳瓊輝說,廣東省碳匯林業融資重要平臺廣東碳匯基金亦于去年成立,首筆廣東長隆集團1000萬元捐款造林1.3萬畝。

  制度之變

  建立生態文明長效機制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經過多年實踐,一系列創新機制也為我省綠色發展提供源源不斷動力。

  9月11日,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正式啟動,廣東成為全國第一個啟動碳交易試點的省份。當日,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揭牌,并且做了第一單“生意”:廣東省內四家水泥企業以6799萬元認購了13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權配額,為中國基于碳排放總量控制下的首宗配額交易。

  碳排放交易邁出了第一步,與之近似的排污權交易也進入了決策者的議程。

  去年,省環保廳起草了《關于在我省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并正加緊與國家即將出臺的相關《指導意見》相銜接,計劃率先通過地方性立法,為環境保護的綜合應用提供堅實的法制保障。近年來,僅省環境保護廳,就提出了綠色稅收、環境收費、生態補償、綠色信貸、綠色保險、排污權交易和綠色貿易等7項政策,有力地通過環境經濟政策推動發展轉型。

  2009年省政府頒布實施了《珠江三角洲環境保護一體化規劃》,成立了珠江三角洲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建立珠三角環保一體化規劃專責工作組機制,在全國率先通過立法建立了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治機制和跨行政區河流交接斷面水質保護機制。

  經過5年來各市統一步伐、協同鐵腕治污,東江毒瘤“淡水河石馬河”告別黑臭,延綿13個地市的珠江基本濯清,空氣質量優良率穩步提升……區域聯防聯控取得良好效果。

  建設生態文明的可持續發展觀,還通過各項考核制度的創新,植入到我省各級干部的執政理念。一方面,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納入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落實科學發展觀考評體系。另一方面,對重點生態功能區不再唯GDP為評價標準,而是生態保護得越好、財政獎勵越多,省財政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補償與其生態保護成效掛鉤。

  按照國家的要求,我省“十二五”節能任務是單位GDP能耗下降18%,比“十一五”期間高2個百分點;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0%。在存量下降,前期削減力度大的情況下,到2015年,廣東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削減12.0%、13.3%、14.8%和16.9%。到2015年,廣東將力爭全省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35%左右;到2020年,力爭全省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以上。而在此期間,按照廣東“十二五”規劃,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以上,到2015年約6.7萬億元。

  壓力當前,但廣東建設生態文明的道路將繼續堅定前行。順應經濟發展規律,科學規劃布局,加快轉型升級,探索市場機制……廣東再次以新一輪經濟發展探路者的角色,在南粵大地上展開一幅中國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美麗廣東的幸福美卷。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