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世上有什么東西本身的功能之一就是被人品頭論足的話,大概就是建筑了。寒流來襲,議論蘇州“秋褲門”的人總算是偃旗息鼓,可撫順的“生命之環”眼下又被說道起來。這座平均直徑達157米、高50層樓的大鐵圈,實在是太抓人眼球了。
這么個龐然大物,據說在兩公里外就能瞻仰到它的雄姿,這寬廣的“胸襟”容納一隊星際戰艦通過恐怕也是綽綽有余。不過別激動,大鐵圈目前尚未啟用 “蟲洞”功能,沒法實現星際旅行。當然,有這么好的底子在,未來科技突破之后,倒是可以考慮利用起來,從撫順就能直接“穿”到阿凡達那里去了。若果真如此,愛因斯坦一定會含笑九泉。
人是現實的,也是功利的,這么玄乎的事情,現在看起來挺遙遠。所以就算以后真的能改造成“蟲洞”,自己想必也用不上。所以,從這“生命之環”動工一直到今天,總有人不停地問:這玩意兒到底有啥用啊,難道就只能看看,震撼一下群眾們嗎?有這種想法的人,算是厚道的,畢竟只是期望這大鐵圈能派上某種用場,省得旁人嚼舌根;有的人就耿直了些,口沒遮攔地就說這大鐵圈丑,不好看。
外界議論紛紛,往好了說是“建議”,往差了說是“吐槽”。據沈撫新城城建局介紹,“生命之環”以及地下的配電設施共投資達到了1.12億元,連同其所屬的金風灣公園總投資在2億元左右。造價那么高,要真是只能擺在那看,似乎確實有點浪費。建設方表示已經安裝了四部觀光電梯直抵150米高空,這讓“生命之環”更有用了一些,本來大家只能在兩公里之外看,現在可以到大鐵圈里面看兩公里之外了,功能翻了個倍。還有一點比較可惜,說是本來準備在這兒開發個蹦極項目,讓大家從150米往下跳刺激一把,后來有專家出來說人體蹦極的極限是40米,再高就要出事,這么好玩的事情居然也只好黃了,確實也挺掃興的。所以,不管大家樂意不樂意,現在這“生命之環”的用處就兩個:一個是遠看,另一個是看遠。
既然功能局限于視覺效果上,那么就有必要討論一下這個大鐵圈到底算不算好看。不過,這件事情向來見仁見智,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你喜歡的別人未必中意,情人眼里出西施,我說這是雄偉的星際之門,你說這是巨大的節育環,這樣的思路顯然是湊不到一起去的。現在覺得它丑的,別忙著蓋棺論定,法國人懂藝術吧?埃菲爾鐵塔和蓬皮杜藝術中心,剛開始建造時幾乎天天被人罵,綽號分別是“沒用的鐵架子”以及“巴黎市中心的煉油廠”,現在不是照樣游人如織,成了國家象征?當然,認為這大鐵圈好看的,也要想想各地那些建了十來年就拆除的各種地標建筑,今天風光,不代表能長久屹立不倒,長城千百年來還一直在修呢。建筑的名聲,很大程度上和它的生命長度息息相關,能挺住歷史風雨的最后都功成名就了——金字塔好看不?不就是個立錐體嗎?同樣是簡單的幾何圖形,咱們撫順的圓圈說不定也能百世流芳呢。
當然,以上都是就建筑本身而論的。建筑除了自身功用之外,還有社會功能。所以,就算外界再怎么吐槽“生命之環”只能看,事實也并非如此,它首先已經具備了一個地標建筑的基本功能,在未來將成為沈撫新城的標志。何況,經過這么多議論,沈撫新城這個地方就已經傳播開了,人們若到此處,總會忍不住好奇去看看大鐵圈,單這一點就已經收到了實際效果。不過,這里面始終還繞不開一個程序正義的問題:就算收到了實際效果,那么這個方案此前是否征求了民意?投資招標是否公開透明?工程建設中有無監理監管?這些疑問都不是可以用結果論來回避的。
一座建筑的誕生,其最終形成的社會效果未必完全符合決策者的最初目的,有時會有額外收益,有時則會播了龍種收獲跳蚤,這顯然不能以碰運氣的心態來運作,畢竟像“生命之環”之類的建筑投入絕不是小數目。因此,決策者有必要將風險與社會一同分擔,讓大家都來出出主意,談談看法,就算最后被外人笑話,那也有老百姓撐腰,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