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展逐步外溢,周邊縣市形成新一輪發展熱潮
2010年北京市兩會上,北京市市長郭金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把建設“世界城市”作為北京未來的發展目標。概念一經提出,社會各界反響強烈。
21世紀是城市大競爭的世紀,是國際化大都市特別是世界城市之間大競爭的世紀。北京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迅速發展,經基本具備了全面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基礎和條件。
世界城市的建設,要求北京的產業逐步向周邊縣市轉移。目前國際上公認的世界城市只有紐約、倫敦、東京三個。這三個城市的發展模式都是以衛星城模式出現,而非北京之前的“攤大餅”模式。發展衛星城是北京發展的新動力,也是北京輻射力的體現之一。
衛星城作為一個概念,是在1915年,由美國學者泰勒首先提出。其特點是建筑密度低,環境質量高,一般有綠地與中心城區分隔,目的是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業。衛星城其實也是所謂的逆城市化,也就是郊區城市化。
對于中國而言,這是第二輪城市化高潮的特點。北京周邊的縣市將是這一輪城市化熱潮的受益者。
系列衛星城,構建首都經濟圈城市群
2003年北京構建“兩軸-兩帶-多中心”城市空間結構規劃。多中心就是指環繞北京的衛星城。這個規劃曾提出,在京津冀城鎮群的核心地區形成以京津城鎮發展走廊為主軸,京唐、京石城鎮發展走廊和京張、京承生態經濟走廊為骨架的區域空間體系,從而實現區域統籌協調發展。
北京六環之內的通州、順義、大興、門頭溝等為第一層次的衛星城,緊挨北京六環的昌平、懷柔、燕郊、大廠、香河、廊坊、固安、涿州等稱為第二層次的衛星城。更遠之的承德、保定、張家口等地可以謂之為北京的第三層次的衛星城。
通州、大興等第一層次的衛星城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已經基本成為成熟的衛星城,而隨著北京的不斷東擴南移,處于第二層次的衛星城固安和大廠等開始迎來發展的機遇。作為儲備型的衛星城,它們將引領這一輪的北京郊區城市化。
城市精英置業郊區化,生活更寬廣
美國大規模的郊區化發生在戰后時期,1970年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郊區化國家,郊區化成為美國主要的居住模式。經濟繁榮為美國家庭帶來大量財富,前所未有的住房需求、美國大眾對郊區生活的向往和偏愛、以及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若干因素的綜合作用使許多中產階級移居郊區。汽車的普及和在聯邦政府支持下高速公路體系的大規模建設使城市至郊區的通勤變得方便起來。
如今,首都經濟圈的精英人群生活已經廣泛的郊區化。五環之內,城市建筑密度逐漸增高,可用作開發住宅的土地越來越少,在便利的交通支持下,郊區的生態環境和未來發展價值,使郊區置業與生活更為大勢所趨。卓越的生態環境,高品質的改善型住宅,給生活一個可享受花園的自然氛圍。
第二空港區,成為城市精英置業焦點
北京第二空港已經確定在大興南部,開工在即。區域京開、大廣、廊涿等多條高速貫通,四號線、待建新機場快軌等軌道交通方便綠色出行,乘坐飛機快速鏈接國際事務,令城市精英方便、快捷的運籌事業與生活,國內外行程快速直達。
區域的房地產項目,未來的價值提升前景被普遍寄予厚望。離第二空港僅10余公里的永定河·孔雀城,數百萬平米的超大體量,為區域超級低密大盤。經過8年開發,社區四大商街、五大會所、十二大公園配套體系已經日臻完善,入住即享受園林實景擁繞的低密低碳生活。
目前,區域置業熱點的永定河·孔雀城僅存收官之作,最后的臻品、最后的收藏。位于緊鄰社區400畝公園的臺地別院,建筑面積250-295平米,地下一層、地上四層,贈陽光地下室、首層庭院、空中露臺,相當于買三層得二層、買300平得500平,僅280萬起,即尊享超價值庭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