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工作區停車費上限擬漲至每天200多元,北京再提評估單雙號限行可行性,上海車牌拍賣價突破6.6萬元大關,廣州車牌搖號越來越難并傳“限制外牌”……近期,一線城市治堵“限”字頻頻升級。治理擁堵,但不少百姓感覺并不舒服:是不是到了非用“限”的地步?面對“堵城”之困,“限”字令還能管用多久?(10月25日《新京報》)
交通擁堵,是好多國家、好多城市的通病,如何解決這一難題,也成為各國、各城市努力攻克的一大目標。
由此想到,據媒體報道,韓國首都首爾采取兩大措施解決“過江難”的問題,一是多建橋,二是少收費,且取得了良好效果。
推而廣之,首爾解決“過江難”問題的思路及做法,完全可以應用到整個城市的交通擁堵治理上。一方面,要想切實減緩交通擁堵壓力,必須在硬件設施上多下功夫,諸如多建橋、多修路、多設停車點等。另一方面,在硬件設施難以明顯改善的情況下,就得在減少車流量、人流量上動腦筋。通過采取激勵性措施,讓人們自覺減少開車上路的機會,也可能徹底解決或有效減緩交通擁堵壓力。
具體到我們國內尤其是一線城市,我認為首爾的經驗值得借鑒。硬件設施就不多說了,各地也都在努力改善,但相對來說,很難比得上車輛數增加的速度。可行的辦法,只有在控制車輛數或減少車輛上路機會上尋找對策了。
首爾通過收費調節車流量,緩解交通壓力的做法是:其一,在南山3號隧道口,首爾市政府建了市內唯一的一座收費站。每經過一次,小型汽車必須繳納相當于15元人民幣的費用,但政府同時規定,如果一輛車內坐的人數超過3人,就可以免交這筆費用。所以好多人進出城,會盡量拼車。這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機動車的流量。也就是說,除了通過高收費迫使人們盡量少開車以外,還以實載率高可以免費為“誘餌”,鼓勵人們拼車出行。可在我們國內,拼車究竟合不合法,還一直在爭議之中。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針對拼車“釣魚式執法”的現象,實在令人感慨;
其二,首爾市政府還出臺了另一個非常受市民歡迎的措施:有車一族可以到交通部門登記,在星期一至星期五上班期間,選擇一天把車停在家里,那么剩余的四天時間,只要經過南山隧道,收費可以減免一半,購車的稅金也可以下浮5%。這同樣是激勵機制,更加有助于人們主動做到每周少開一天車。而我們國內,不少地方也采取了一定措施,以實現減少車流量的目的,諸如按單雙號限行、公務車每周停駛一天等。但這些措施,不是強制性的,就是倡議性的,多多少少讓人們產生了抵觸或得過且過的心理,往往達不到預期目標。如果像首爾這樣,采用激勵方式,即只要車主每周少開一天車,就可享受一定優惠待遇,結果會怎樣呢?我想,廣大車主一定會積極支持,并力爭做好的。
有時候,交通管理者就得換換角度考慮問題,變強制約束為激勵性引導,效果反而會更好。就像河北石家莊曾推行“不闖紅燈獎”,雖然也有不同聲音,但正面作用、積極意義還是體現了出來。至少,這是一種務實性的探索,總歸比按部就班、墨守成規要強。假如各地都注重采用激勵措施,肯定會大大減少交通擁堵現象。明顯有益的事情,為何不試著去做一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