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堪稱“攔路虎”的眾多收費站到謀劃年票互認一路暢通,從辦企業“村村點火、戶戶冒煙”到產業“整合資源、協同發展”……近年來,隨著舉世矚目的珠三角一體化進程不斷提速,一個人口超過5000萬、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萬億元、對廣東轉型升級乃至其整體發展都具有強大引領作用的“超級城市群”,雛形漸顯。
珠三角制造業發達,但雷同產業的同質化競爭,越來越難以支撐其整體的競爭力提升。而各自“攤大餅”式的城市發展,令資源整合度問題突出。“珠三角再不整合,在新一輪全球經濟競爭中將徹底失去話語權!”在四年前那場席卷南粵大地的思想解放大討論中,這樣的聲音越來越主流。
市場需求,社會呼喚,政府推動,一個以一體化為目標的珠三角超級城市群構想,就這樣被推到前臺。
2008年年中的《廣東省委、省政府爭當科學發展排頭兵的決定》,首次提出“建設珠三角大都市圈,打造亞洲發達的城市群”;2008年年底,國務院正式通過《珠三角規劃綱要》,要求粵港澳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隨后出臺的國家“十二五”規劃中,這個定位更被明確為“世界級中心城市群”。這也是在中國國家級規劃中,唯一批準的“世界級中心城市群”。
比規劃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廣東人創新又不失務實的行動。
比如,為了珠三角的一體化,先將其分為“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個經濟圈,而“廣佛肇”中,又有廣佛同城這樣的先行和試點。“為合先分”,這是廣東人的創新。
比如,一體化首要切入在交通,四年來,地鐵網、輕軌網、高速公路網等的成型,讓很多外地人不敢想象,上班在廣州、居住在佛山,區別不大。
……
最新一期國際權威雜志《外交政策》指出,“如果說在一片暗淡的全球經濟中還有亮點,那就是城市的崛起”。廣東正在極力打造并將崛起的,就是能量更加巨大的超級城市群。·馬漢青 汪令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