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八大召開年,卻也是這個國家的多事年。年初出了王立軍叛逃事件,并牽出薄熙來的問題,震動國內外。今年還連續發生什邡、啟東抗議工業項目的嚴重群體事件。互聯網針對各地官方行為的質疑也在今年十分活躍,輿論熱點一個接著一個。
今年中國維護海上領土的形勢告急,上半年爆發黃巖島危機,進入9月因日本“國有化”釣魚島,中日激烈摩擦。
無論內政外交,今年的中國都顯出一些緊迫。接踵而至的大量問題在媒體和互聯網尤其是微博上回蕩,引發大量議論,也在一點點強行構筑中國社會新的承受力。
中國似乎注定了就是問題迭出的大國,以往這個國家欣欣向榮的正面形象受到挑戰,中國的復雜性被抖落得淋漓盡致,在互聯網上,它甚至常常被呈現得相當悲苦。
中國是誰,我們逐漸開始在開放的輿論空間里審視這個問題。很多具體且不相同的感受相互爭鳴,但如果我們確實希望得到一個客觀的評價,我們就應跳出各自利益導致的視角,尊重無論是否參照、但都現實存在的坐標。
中國是新興發展中國家,中國現階段的成功與否,首先應與新興國家做對比。金磚國家中,按人均GDP來算,俄羅斯和巴西大約都是中國的兩倍。這兩個國家的現代化起步都比中國早很多,而兩國今天國民福利的最大來源是出口能源,中國的制造業和科研能力已在很多領域對兩國形成優勢。
新中國成立時與中國發展水平最相近的是印度,兩國人口和地緣的相似至今也被外界廣為談論。但中國與印度拉開的差距恰恰最明顯,兩國甚至一眼看上去不太像處在同一發展水平上。
中國是金磚國家里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最突出的國家,“中國模式”也是新興大國里唯一被全球大量探討的發展模式。中國的發展甚至對美國、日本及歐洲形成一定壓力。
中國發展并非國家利益吸空一切的過程,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一直以民眾生活的不斷改善為基礎。最近二三十年,中國人的生活改善幅度也是金磚國家里最大的。中國城市居民生活水準的一些要件已經同俄羅斯、巴西的水平各有千秋。
中國仍存在很多難題,但其中的大部分都不是中國獨有的。在金磚國家里,中國解決問題的速度是最快的,經濟和社會改革措施也出臺得最多最快。說中國原地踏步,甚至指責這個國家“在倒退”,這更多是一些人的氣話,也是一些人的期望。
中國在把各種問題捅破,而不是像過去那樣捂著,加上輿論對這一過程很興奮,這使中國看上去像是“亂象紛紛”。社會不那么表面平靜,人們的思想和言行不再像過去那么統一,對政府的質問可以公開聽見,這不正是我們促進社會多元隱隱約約希望達到的嗎?
中國處在幾個世紀以來“最好”的時期,也是最接近實現民族復興的時候,無論今天的中國有多少問題,都無法挑戰這個判斷和事實。在“十一”到來之際,我們需要這樣的厘清,領銜我們的回顧與展望。
祝祖國好,祝人民幸福。祝這個國家不斷通過改革化解問題和困惑。這不僅是我們的祝愿,相信這也是無數中國人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