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德慈:低碳發展之路對城市規劃提出了新挑戰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在第一屆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上,我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國的城鎮化會給世界帶來福祉”。會后,這句話被經常引用。這句話當時的背景是針對部分西方人士對中國崛起散布的一些言論,似乎中國的崛起會威脅世界。所以,針對這種論調我說:“中國的城鎮化只會給世界人民帶來福祉,也會給中國人民帶來福祉”!今天,我想再補充一句:縱觀世界城鎮化進程,無論是第一次城鎮化浪潮,還是第二次城鎮化浪潮,其完成的過程都比較曲折,而不是一帆風順的。中國也是如此。簡單回顧一下前兩次浪潮。英國在18世紀開始城鎮化時,通過圈地運動把大量農民驅趕到城市,成為廉價勞動力,以滿足初期工業化的需要。當時的英國還憑借強大的實力,在世界各地掠奪資源,其中包括對中國的掠奪。正是這些原因帶動了英國城市化的發展。美國在19世紀依靠大量歐洲移民及被解放的南方黑奴流入城市實現工業化和城市化。這是第二次浪潮。然后還有日本、拉美和很多發展中國家。
中國的城鎮化有自己的特點。近三十年來,我國城鎮化保持了較快發展速度,城市建設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硬件方面我國的主要大城市甚至不亞于西方的城市。但我們切不可據此盲目樂觀,認為中國城鎮化進程會一帆風順。相反,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可能還會經歷很多曲折。我們一定要重視對中國城鎮化的研究,這一點很重要。不僅要總結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城鎮化的經驗和教訓,還應研究、總結世界城鎮化的歷程,經驗和教訓。這也是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的職責和價值之所在。
今天,我想從實際情況出發,對中國的城鎮化說一點我個人的觀點,僅供參考?;仡欀袊擎偦哌^的歷程,我認為,中國的快速城鎮化進程既不是從1949年開始,也不是從改革開放開始,而是從1996年開始的。連續12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的城鎮化率從1996年的29.4%提高到2008年的45.7%(國家統計局數字)。城鎮總人口從1996年的3.6億增加到2008年的6.06億,總量居世界第一。美國的全國人口不過3億,我們中國的城鎮人口是美國全國人口的兩倍。這樣的增長,世界上確實沒有過。
其實,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我國城鎮化也存在、遺留下一些問題,這值得我們好好思索。
一、真正被城市“化”了的人數不如統計數字那么多,城中村問題突出。近12年來,數以億計的農民工先后來到城市,但最終僅有不到10%的人(粗略統計)留在了城市,成為了城市人口。所以,嚴格來說,快速城鎮化只是化了那一部分最終留在城市長住的農民工。同時,隨著大城市的快速拓展,來不及把原來的村子進行改造,造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城中村現象很突出。我粗略搜了一下資料,找了六個典型城市,包括深圳在內。它們共有城中村822個,平均一個城市一百多個,城中村的土地有500多平方公里,要消化它們不是容易的事情。近幾年,不少地方政府開始逐步重視解決城中村問題,有的城市做得不錯,也創造了一些好的經驗。但要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各個部門來統籌解決。
二、城鎮化的“成本”越來越高。今天,讓一個農業人口到大城市里面來,變為城市人口,這個成本越來越高了。很簡單?,F在房價不斷上漲,生活費用不斷地提高,就業的難度也在增加,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以后,某些情況有了很大的變化。所以,總的來說,現在的城鎮化成本在上升,門檻比過去越來越高了。
三、貧富之間、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差距有擴大的趨勢。近12年的高速城鎮化,不但沒有縮減貧富、城鄉、地區差距,與之相反,還有所擴大。一些大城市,如北京、深圳、上海,其硬件并不比國外一些城市差多少??晌覀兊霓r村還有七億農民,雖然農村有很大變化,但農村里的貧困現象依然存在,極端貧困的人群也不少。這種情況下,也就很難說我們的城鎮化很圓滿,沒有問題了。令人欣慰的是,中央現在也看到了這些問題,并正在采取多種辦法來解決。
客觀地講,中國城鎮化道路的方向沒有問題,因為黨中央、國務院給我們指明了方向——走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但回顧近十幾年來我國城鎮化走過的歷程,可以發現,我們選擇了這樣一條路徑前行:主要依賴進城的廉價勞動力和低廉土地,創造GDP,增大了城鎮人口,提高了城鎮化率。這條路徑給我們創造了很大的價值,這個應該肯定。可是這條路不可能長久,難以長遠為繼。我認為,中國現在應該考慮走多路徑的城鎮化道路。為什么這樣說呢?
首先,世界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經濟發展的模式、產業結構需要調整。因為城鎮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模式關系很大。中國的城鎮化不能再走依靠廉價的土地、勞動力和出口加工來拉動經濟發展和發展城鎮化的老路了。中國的加工產品在世界上可能名列第一,可我們從這些產品中所得到的利潤很低,大部分錢都被外國人賺走了。所以,加工業的服務化,高端化、知識化、高附加值化可能是我們下一階段,特別是城市經濟發展的一些趨勢。而那種低端化、低附加值的初級產品可能越來越不受到世界市場的歡迎。同時,也不能單靠投資來拉動經濟的發展,再這樣下去,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其次,城鎮化不僅要追求數量,更應追求質量。今后的城鎮化要改變那種單純追求數量指標,滿足一年提升一兩個百分點的發展模式,而應堅持數量和質量并舉。我們這十幾年的城鎮化速度非常快,數量增長得也快,可質量上有問題。最主要的問題是我們沒有把從農村遷移來的人口都能在城市里“消化”掉,讓他們定居,讓他們與城市人口的差別縮小。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我們應提高城市人口普遍的生存條件,生活方式,生活質量?!捌毡椤钡囊馑际?,不是城市里的少部分人或一部分人,而是要追求所有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的人都能夠普遍地提高生活質量。
最后,走大中小城市全面、協調、和諧、可持續發展之路。這些年來,我們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發展很快,充滿了活力和動力,如北京、上海、廣州。據我所知,深圳目前已經沒有地可發展了,這輪總體規劃已經提出了“零地開發”。相比那些大城市,我們的中小城市,小城鎮就要差很多。國家在城鎮化戰略方針上,要看到這點,不能只靠大城市。大城市提供很多的GDP,有許多的優勢,這是毫無疑問的。可是還有七億農民在農村。不可能讓他們都到上海、廣州、北京這樣的大城市,這些大城市也沒有那么大的容納能力。怎么辦呢?這就需要走大中小城市全面、協調、和諧、可持續發展之路。要大力推進中小城市的發展,充分發揮這些城市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
同時,有條件的農村和鄉鎮還應加快推進農業地區的城鎮化建設。因為農民如果能夠在所居住的地方從事非農產業,又能夠居住在條件很好的農村里面,相信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就不需要跑到大城市去打工了。這樣一來,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有可能在當地“消化”?,F在大城市周圍的許多農村把“農家樂”作為一種產業,這個挺好。但是不可能都靠農家樂。中國地區之間差異那么大,東部和西部,北方和南方,不是一條路徑、一個模式就行了的。除了農家樂還有其它許多的方式,這要靠農民自己創造、創新。成都附近的郫縣在這方面就做得比較好。它用現代化的生產線把川菜進行真空包裝,不僅打開了市場,而且還讓當地農民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把自己的住房和村鎮建設得很漂亮。
目前,國內不少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發展口號,這是值得肯定的。對一個城市來說,如何做到低碳排放呢?首先應逐步推行“綠色建筑”,以至“綠色住區”,采用可再生的“綠色”能源(太陽能、風能等)代替礦物質能源;發展新能源車輛代替石油。其次,還應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降低私人汽車出行比例。尤其是那些特大城市,更應該優先發展公共交通,這不僅有利于改善人們出行,更有利于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再次,節約能源,大力推廣水資源循環回用;垃圾回收再利用;集約、節約使用有限土地。最后,增加城市綠化面積,特別是樹林。因為綠植是城市的“肺”,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時還應提倡節儉的生活方式,減少物質浪費等。
當然,在城市化進程中走低碳發展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資金投入和科技提供支撐。在21世紀,努力打造“低碳、生態、宜居”的理想城市,應成為指導城市未來發展的一種宏觀思考模式。同時,這也對我們的城市規劃提出了新的挑戰。
王秉忱:利用地源熱泵推動低碳經濟發展正逢其時
國務院原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設環境工程技術中心主任
我認為有關低碳經濟的議題非常重要,雖然我國地大物博,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目前我們國家能源資源出現了捉襟見肘的局面。此外,我們國家節能減排的任務也非常重。
在低碳路徑下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型城市是城市建設的主題,這個任務,同樣落在我們城市地質工作者的肩上。地熱資源是一種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具有成本低、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的特點。通過地熱地質工作,大力開發利用城市地熱資源(包括深層與淺層地熱能)代替造成環境污染的傳統能源,不僅能滿足城市建筑物冬天供暖、夏天制冷,而且在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型城市中也會發揮重要作用。
2005、2006年,鑒于我國能源資源緊缺,急需大力開發包括地熱資源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的形勢,我和今天在座的吳學敏、沈夢培兩位參事,以及石定寰、閃淳昌、王靜霞等連續兩年調研我國地熱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問題,寫出了三份參事建議,呈交給國務院領導同志,并兩次在中南海向吳儀、曾培炎兩位副總理直接匯報,受到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作了重要批示。我們在建議與匯報中,突出強調了利用地源熱泵技術開發淺層地熱能的重要意義和廣闊前景。2007年初,國土資源部在北京召開了全國開發淺層地熱能的經驗交流會議,國土資源部兩位副部長,七位國務院參事和四百多位代表出席了此會,在國土資源部系統掀起了利用地源熱泵技術開發淺層地熱資源的高潮。緊接著,2007年2月,在建設部科技委金德鈞常務副主任帶領下,幾位科技委顧問、委員,和幾位國務院參事去沈陽,參加全國地源熱泵技術開發淺層地熱能城市級應用高層論壇,推動了沈陽市的這項工作。沈陽市到2010年將有三分之一的傳統能源被淺層地熱能代替。北京、天津等地利用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的建筑面積也在不斷加大。
由此可見,近幾年來,我國利用地源熱泵開發淺層地熱能的形勢非常好,發展速度很快,規模很大,已遠遠超過其他國家,連美國的專家也為之驚嘆。當然,在發展過程中,也還存在一些技術與管理為題,亟待解決,以保證其健康、有序發展。
面對我國艱巨的節能減排任務,和最近為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所提出的減排目標,大力應用地源熱泵技術開發淺層地熱能、推動低碳經濟發展,應是實現此任務與目標的有效途徑,因而它應成為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吳德繩:節能減排和綠色建筑是城市化的永遠追求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顧問總工程師
我從事的是建筑業,用一句俗語來講,就是蓋房子。用我老師梁思成先生的話來講,叫“匠人營國”,“你們怎么說都是一個匠人”,這個我記住了。但是,作為一個工程師,我們還肩負一個更為重要的偉大使命,就是能“營國”。蓋了太和殿,皇上才能登基;蓋了鳥巢,奧運會才能辦,所以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建筑業既關系國家的發展,又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正因為如此,對建筑師、工程師來說,好好地蓋房子,既是責任,也是義務。這是我對建筑師、工程師的一個定位吧。
我們國家發展到今天,城市化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中國又是個人口大國,農民變市民看似簡單的過程對于我們來說并非易事。中國也是當今世界建設量最大的國家,在全世界對節能減排、環保綠色重要性取得共識之際,我認為,我們要站在更高的理念、經濟和科技的起點上推進城市化,在低碳路徑下,推進綠色宜居新型城市建設。
當前,建筑運行能耗占到我國總能耗的25%左右,比水泥和鋼鐵等工業行業的能耗總和還要多。如果將與建筑相關的能耗,比如建筑材料的生產和運輸等計算進來,我國的建筑能耗占國家總能耗的30%以上。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的日益壯大以及人口城市化進程的繼續發展,建筑能耗將會繼續增加。城市化要建造大量的建筑物,這必然帶來能耗絕對值的增加,但要看到,節能減排和綠色建筑物應是我們在城市化進程中的絕對追求,也是永遠的追求。
關于綠色建筑,現在我體會到一個新的含義,就是全壽命綠色建筑的碳排放最低。什么叫最低的碳排放?簡單的說,就是碳排放能達到的最小值。全壽命低碳應該讓一個建筑物的使用壽命達到最長。如何讓一個房子的使用壽命達到最長?我認為,一個建筑、一個房子壽命來自于三個方面:第一個是物理壽命,比如建筑或房屋是草棚還是木結構,抑或是鋼筋混凝土;第二個壽命是商業壽命;第三個是使用壽命。
商業壽命來自于什么?來自于建筑設計的超前性。目前,我國大部分建筑的使用壽命一般是70年左右。如此長的使用周期,需要我們提高設計、規劃的預見性水平,從更寬廣的范圍來評價我們的設計,并盡量降低房屋運行使用費用,同時做好節能工作。這就給我們所有從事建筑行業的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即將掀起的第三次世界城市化浪潮中,在低碳路徑下建設綠色宜居新型城市的背景下,我們建筑師要好好研究與過去的不同,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的城市化也是新事。設計理念、設計美學都應相應創新。
如果在設計規劃過程中缺少前瞻性和科學性,輕易出手,使得建筑物使用壽命不夠長,這本身就違反了綠色原則。在下一代建筑里,如果我們做出來的產品,用不了多長時間就需要進行更正設計缺點錯誤,那我們就沒有完成應該完成的使命。
許靖華:低碳經濟不能妖魔化二氧化碳
美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在很多人眼中,二氧化碳是制造地球溫室效應的元兇。因此,如何減少CO2排放已成為人類共同的目標。世界發展的歷程證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傳統高碳經濟,正在被世界所拋棄。當前,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需要注意的是,在低碳路徑下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型城市,化石燃料還是需要的,人類還不能馬上不用煤、石油等。這就意味著,在較長一段時期內,人類還會繼續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碳等各種氣體。
在二氧化碳處理問題上,現在國際上有人提議把它埋到地下。我非常不贊同這種處理方式,因為這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應如何來處理二氧化碳排放呢?我認為,要處理好這個問題,首先要正確認識二氧化碳,不能將其“妖魔化”,二氧化碳實際上是一種非常珍貴的資源。同時,二氧化碳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功能,即可以用來養藍藻。而藍藻又是目前做生物燃料最主要的一種原料。如今,太湖藍藻污染還是比較嚴重,我們可以考慮利用太湖的藍藻來做生物燃料。
如何把二氧化碳變廢為寶?首先,我們的工廠不能直接把二氧化碳排到空氣里面,而應像處理污水那樣對廢氣進行收集。這樣的話,就有了實現低碳路徑的可能性。以我潛心研究的“以CO2治水、以藻控藻、以魚養水”的“集成水路污水處理技術”為例: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對污水進行酸化,降低水的pH值,抑制不適宜弱酸環境的藍藻、綠藻等污染藻類的生長,促進適宜弱酸環境的硅藻生長。硅藻在生長過程中能夠凈化污水,同時又是魚蝦的餌料,可以發展生態漁業產業鏈。最后通過水轉換器裝置加快污水過濾流速,吸附去除水中剩余的少量污染物。這樣既凈化了污水,又美化了環境,實現了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的統一。該技術已在北京市的稻香湖景酒店和東莞市的污水處理試點工程中獲得成功,治理效果非常令人滿意。
此外,利用二氧化碳把污水水質改良后,可以將其回灌到地下。這一方面可以解決城市用水問題,另一方面回灌以后用新的毛細灌溉的方法,還可以治理沙漠。所以,建設宜居新型城市,應該正確認識和使用二氧化碳。這樣一來,中國實踐新型、可持續發展的和諧城市化之路可以越走越寬,中國乃至全世界的低碳經濟城市發展戰略可以早日實現!
劉瑋:大力發展低碳經濟讓企業社會同受益
北京唯綠建筑節能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當年,我們投資唯綠科技主要得益于做房地產積累的一些經驗和2007年我與北京市規委相關負責人座談時,他們給我的點拔?!氨本┮褯]有太多的地了,但有非常多的老房子,它們不可能都拆掉,你應該想想這事兒應該怎么辦,其中的商機?”正是得益于這句話,我開始關注既有建筑所存在的問題,其中最大的是節能環保問題。因為那個時代所建房屋基本沒有考慮相關措施。所以,在我個人看來,低碳路徑下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型城市,做好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從2007年開始,唯綠科技為了把城市中那些既有建筑從不環保,不節能變成環保、節能的建筑,投入了大量資金和研發力量,花費了頗多心血。我們還先后給秦皇島,唐山的許多舊建筑進行了節能方面的診斷、改造,取得了良好經濟和社會效應。
同時,近些年來,由于國家的重視和國際社會的影響,我感覺在新能源利用方面,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是越來越小,甚至在某些方面中國還領先西方。過去,我們的建筑落后于西方國家,但隨著新能源概念的運用,以及國家大力提倡發展低碳經濟,我想我國的建筑水平很快就會迎頭趕上?,F在,我看到我們各級政府對節能環保,低碳經濟的關注,不僅僅停留在概念上,而且還給了許多實質的乃至資金支持。前不久,我們在與朝陽區科委相關負責人座談時談到關于北京CBD東擴,政府已明確提出,在推進北京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大力發展低碳經濟,但如何落實,有待探討。剛才前面的學者和專家在講話中都已提出了各式各樣的方案都是我們現在在探討或者是已在相關項目實踐過的手段。
尤令我欣慰與自豪的是,隨著國民節能環保意識的普遍提高,以前,類似唯綠科技這樣的公司都是乙方,而如今,受到了社會的普遍接受和尊重。我想,這也是我們今后回報社會,造福社會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