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9月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工作全面完成的日子。然而,當湖北省的移民全部搬入新居之時,作為南水北調水源地之一,陜西安康卻面臨著來自汞銻礦生產污染直排的危機,這些水系最終將匯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最重要的水源之一——漢江。
陜西安康旬陽縣副縣長王武臣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證實,目前旬陽縣仍有4家汞銻礦開采公司在生產,并“經常受到當地居民的污染投訴,多次受到相關部門的處罰,要求整改”。但截至記者赴安康采訪時止,旬陽縣龍富礦業有限公司(下稱“龍富礦業”)的汞銻礦山仍在開采,并直接向水中排放生產污染物。在此之前,當地政府部門已經責令其“停產并進行技術改造”。
陜西安康旬陽縣一直以來便是汞銻污染的主要地區。2009年陜西省政協委員提交的一份報告中顯示,旬陽汞銻礦區域河流總汞含量約6.35μg/L,達到世界水體中汞含量背景值0.005μg/L水平的上千倍。在南水北調工程進入關鍵的輸水階段后,陜西安康旬陽的汞銻礦排污問題,已經不再只關乎安康旬陽一地的用水安危。
記者了解到,為確保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輸水質量,保證“一江清水送北京”,陜西安康及其下屬的旬陽縣對汞銻礦開采、冶煉等進行了大規模的關停整治。為補償當地損失,中央財政按年度給予安康市生態補償,2011年,安康市獲得的生態補償總額約為6億元人民幣。
然而,作為中國最主要的汞銻礦開采區之一,處于南水北調重要水源上游——漢江的安康所面臨的“生態還是發展”以及區域間的生態和發展的平衡命題,也隨著南水北調工程輸水日期的臨近,又一次成為全國性的重要命題。
生產污水直排威脅漢江
陜西南部安康、漢中、商洛三市水資源豐富、河流眾多,植被覆蓋率全國前列,恢復造林面積位列全國第一,尤其是安康更是被稱為水鄉。這里的豐富水系最終匯入漢江,后者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之一。
然而,如今這里的居民和村民卻面臨著“水從門前過,卻要找水喝的窘境”。當地村民黃秀全告訴記者,作為汞銻礦的主要開采區之一,旬陽縣一直存在汞銻礦開采企業經生產污水直接排入當地水系的問題,這讓當地村民的日常生產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了龍富礦業的所在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堆放的礦渣,和兩個極為簡單的沉淀池。所謂沉淀池,就是兩個大水坑,再沒有其他的設施。即便如此,有一個沉淀池也處于停用狀態。
在山的中腰,清晰可見兩個汞銻礦礦洞中,正在不斷涌入水流,經沉淀池匯入到近在一米之外的河流。
這條河流將匯入“小河”,這是一條匯入旬河的河流,后者是漢江主要的水源。
隨后在當地村民指引下,記者來到位于公館鄉這一旬陽縣汞銻礦最為密集的礦區。在這里,河流與礦渣僅一路之隔,到處停放著準備運輸礦石的大型卡車,破敗的鄉村道路已經被蹂躪不堪。大大小小的礦洞中流出的水,經過簡單的沉淀池直接匯入路邊的河流,基本上和龍富礦業礦水的處理方法同出一轍。
一位礦工告訴記者,礦工們都知道礦洞中流出的水毒性很大,所以在平時作業的時候,盡量避免與礦洞流出的水接觸,即使洗手也不會用礦洞中的水。
根據當地村民講述,像這樣的礦洞,在紅軍鎮和小河鎮已經接近100個,但是具體的數字沒有人知道,因為每年都有新的礦洞產生,同時也有舊的礦洞被廢棄。另一方面,廢棄的礦洞經常受到當地村民偷采,因此被偷采的礦洞仍然會有大量的水流出,進入附近的河流,再途經小河、旬河,最后匯入漢江。
安康最主要的自產水來源地,則是旬河流經的是旬陽。記者從安康市水利部門獲得一份數據顯示,旬陽全縣有2平方公里的河溝487條,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溝101條,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條,其中4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除漢江外,尚有旬河、壩河、呂河、蜀河、仙河5條。
另一組數據顯示,旬陽縣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1.672億立方米,另外多年平均入境客水總量為228.683億立方米。入境客水加本縣自產水,則出境水量為240.355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為81.8萬千瓦。
汞銻礦主產區之危
汞、銻兩大金屬分列十大常用有色金屬之列。我國汞的儲藏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三,主要分布在貴州省和陜西省,而陜西省主要集中在安康市旬陽縣公館、洛駕、北溝、青銅溝一帶,古人統稱青銅溝。汞礦的類型屬于汞銻合礦,開采的技術難度系數大,到目前為止仍然無法解決汞銻選礦分離難題,所以長期采用選冶聯合流程小規模開采生產,該聯合工藝不僅成本高、能耗大,而且環境污染嚴重,因此影響了礦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安康市發改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隨著貴州銅仁地區汞銻礦的衰竭,旬陽縣現在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汞礦產地。雖然技術上還沒有達到開采的曜跡拱樗嬗寫罅康陌肷螅墑撬孀攀諧∩瞎鄣攆ス嬋稍諮粢丫偶幌省
2001年之前,旬陽縣境內有4家汞銻礦,冶煉廠2家,同時滋生了大大小小的私營作坊、土煉廠,給當地的生態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區域內河流的汞含量一度超過6.35 μg/L,遠遠高于世界水體背景值0.005 μg/L,不但河流汞含量超標,土壤汞含量也大大超出國際土壤背景值,給當地的居民飲水安全造成了嚴重的隱患,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關注。
2001年7月26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以“漢江水正在被污染”為題,曝光了旬陽縣的整個工業污染問題,這讓擔負著南水北調水源地的旬陽縣立刻關閉了全縣的礦廠冶煉企業,旬陽縣的重工業瞬間縮減了一半。
據了解,為了緩解水源涵養地的工業與生態這一矛盾,切實保障南水北調水質,國家加大了對水源地補償機制,對整個秦巴山區的28個縣,一方水國家給予補貼3到5分錢,并且逐漸增加。
根據介紹,2011年僅安康一市就得到國家南水北調生態補償款6億元。
上述發改委人士介紹,旬陽汞銻礦資源伴生嚴重,依照現有采礦技術和生產工藝,資源浪費嚴重,即使選礦完成之后的廢礦渣可提取含量也接近千分之五。該人士表示,現在這種小規模的開采,缺失整體規劃,對整個礦體的傷害比較大,到處挖洞,肆意取礦,無疑是殺雞取卵式掠奪。
旬陽縣主管工業的王武臣副縣長向記者坦言,目前旬陽境內仍有4家汞銻礦開采公司,均在小河鎮、紅軍鎮一帶,經常因環境污染問題遭到當地居民的投訴,多次受到相關部門的處罰,責令整改,在一段時間內有所好轉,但污染事件仍有反復。
對于汞銻礦對旬陽縣GDP的貢獻,王縣長表示,整個汞銻礦每年給地方的利稅貢獻僅占2%,假如,由于汞銻礦的開采真正影響到當地的居民生活,或國家“南水北調”工程,政府會考慮全面整改或集體關閉。
選礦地點向下游轉移
2001年由于央視曝光旬陽縣礦產開采危及到國家南水北調中線漢江水源地,隨即,陜西省關閉了旬陽縣大多數的汞銻礦選礦廠和冶煉廠。陜西省政府也收緊對該兩項項目的審批權限,直到目前為止陜西省仍然沒有再設選礦廠和冶煉廠。
但資源稀缺、汞銻價格持續飆升,為了逃避陜西省的政策約束,一些汞銻礦老板開始將目光盯在了距離旬陽縣不足一百公里之外的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
根據來自天津打算投資汞礦的張先生透露,在鄖西縣大大小小的選礦廠加起來約有10家,其中離縣城最近的一家規模最大,這里的選礦廠所加工的礦石大多數來自陜西省的旬陽縣。
勛西縣變身旬陽縣汞銻礦代工廠背后,是當地工業生產總值僅為17.45億元,不足旬陽縣的1/5。
按照張先生的指引,記者找到距離陜西最近的鄖西縣某選礦廠。在臨近該選礦廠的路上記者發現一條泛著黃水的水渠直接連通著選礦廠和下游的河流。可能是時間已久,整個水渠整體出現鮮艷的黃色,匯入河流時形成明顯的差異。
根據有經驗的選礦員工分析,在選礦的過程中會出現氧化汞,氧化汞的顏色大多呈現黃色或者紅色,所以推斷該選礦廠排出的廢水中應該含有大量的氧化汞。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滿負荷生產,選礦能力可以達到500噸/天,但由于礦石緊缺,每年只是三分之一的時間在開工,即使這樣,投資回報率也非常可觀。
對于尾礦處理,因為技術原因,該廠目前只能囤積存放,等待日后技術水平改善之后再次開發。
在該采礦廠的邊上,記者見到了尾礦處理囤積溝,按照該工作人員的指引,一個高約8米的柱子幾乎已經被大量的尾礦所淹沒,并且逐年增高,已形成近1平方公里的尾礦坑體。
將尾礦簡單囤積處理,幾乎是鄖西縣所有汞銻礦選礦廠的通用辦法。“因為汞銻礦尾礦仍然還有大量的汞銻元素,甚至還存有一些諸如鈾之類的稀有元素,在某種程度上仍然是一種資源,只是現在的選礦技術無法達到而已。”鄖西縣當地村民稱,更重要的是這種尾礦的如果隨意排放,給環境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尤其是對水的污染是致命的,可能長時間都會滯留在水中,水體無法自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