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30日零時,我國公路收費史上具有節點意義的時刻。公眾見證了全國高速公路免費的奇跡,也目睹了擔心的一幕:擁堵,令高速路變成慢速路,甚至是“停車場”。早在8月2日,《重大節假日免收小型客車通行費實施方案》出臺之際,公眾在歡呼之余,不免有些憂慮。本來,長假就是公眾出行的高峰期,免費無異于火上澆油。如昆楚高速平時車流量約7萬~8萬輛次,重大節假日驟增至12萬~13萬輛次,免費之后,按節假日30%的增量,足有15萬~16萬輛次。當車輛出行的剛性需求大大超過公路通行能力,擁堵便無可避免。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公路像血管,車就是血液;車堵路上,不通則痛。上微博,發牢騷,現場直播堵車盛況,是現代派;打網球,做俯臥撐,以行為藝術表達無奈,是理智類;亂鳴喇叭、亂扔垃圾,發泄不滿,是暴躁型。而7座以上客車或貨車,錢不能免,車又被堵,則是“躺著中槍”。僅僅一天時間,不少人的態度開始轉變,表露出不滿情緒,有的甚至掉轉“槍口”,開始炮轟。人云亦云是一種浮躁心態,因噎廢食是一種短視行為,因為擁堵而否定高速公路免費通行政策,乃浮躁之下的短視。
質疑、否定政策,既讓決策者左右為難——不免費惠民,群情洶涌呼聲日高;免費,又吃力不討好,結果是豬八戒照鏡子。從路橋公司的角度考慮,有的對節假日高速公路的免費政策本來就是不理解不支持,他們有一千個、一萬個不樂意,一些人更是公開說,“筑路收費天經地義”,憑啥說免就免?因此,好不容易撕開一道“口子”,再不充分合理、理性地利用,政策可能很快就會走回頭路,公路免費則更加遙遙無期。
一個被廣泛引述的事實是,全球收費公路總長約為14萬公里,其中10萬公里在中國,占70%。高速公路幾乎成為各地的“印鈔機”,據13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的2011年年報顯示,平均毛利率高達56.08%,直追白酒行業,高于房地產。事情的另一面,權威研究報告顯示,我國高速公路通行費全球最高,通行費的可承受性全球最低。公司的高利潤,公眾的高負擔,形成巨大剪刀差,除了減負,“此情無計可消除”。今番出臺的免費通行政策,雖然局限于重大節假日、7座以下載客車輛,但畢竟還是開了一個好頭,哪怕中間還存在諸多爭議,引發了一些副作用,其價值取向符合公共利益增進,符合社會發展潮流,毋庸置疑。
至于細節,可以商量,可作改進。譬如,現在的擁堵多發生在收費站前,原因是通道不足、發卡、取卡等,這些都是可以改進的。免費期間,通行卡只有在前后一段時間內起到收費憑證作用,其間的大部分時間都名存實亡,這段時間應該是可以取消的。做好信息發布工作,及時、準確、全面的交通信息有助于司機們作出明智選擇。此外,本次免費還是大姑娘坐花轎——頭一回,許多人難免因貪新鮮而挨堵,當免費成為習慣,相信情況也會進一步好轉,就像今日之長假不復當年“黃金周”瘋狂一樣。(練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