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互聯網發展和技術更新的不斷加快,網絡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也對文化構成、文化創造、文化傳播方式等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網絡文化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形態,正在或者說已經崛起,而且在今后的長時間里,網絡文化一定會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進步和人們文化消費習慣的加速改變,不斷顯現出在整個文化格局中的重要性。如何科學把握網絡文化建設的內在規律,推動網絡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發揮其在文化建設中的獨特作用,已經成為我們加快建設文化強省、實現精神富有的重要內容和現實課題。
A 確立“一個理念”
在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實現精神富有的進程中,要把網絡文化建設擺上應有位置切實加以推進。
隨著網絡信息社會的強勢崛起,互聯網作為一種文化媒介和文化載體,對社會文化各個領域都表現出越來越強的滲透性,它已經成為現代文化創作生產和傳播消費的重要平臺,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家園,思想文化交匯和意識形態較量的重要場所,對外展示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渠道。網絡以其廣泛的受眾參與性、傳播互動性、信息便捷性和平臺開放性,正深刻影響著人們思想和文化發展進程,在現代文化的創造和傳播中占據日益突出的地位。截至今年6月,我國已有網民5.38億,網站總數250萬個,有超過半數的網民使用微博,搜索引擎、網絡音樂、網絡新聞的用戶數也都接近或者超過4億。龐大的用戶群體和強大的平臺支撐,彰顯著網絡文化自身旺盛的生命力。同時,網絡文化的出現和快速發展也極大影響著傳統意義上的文化的融合、承載和體現,并使得傳統文化在表達、創作、傳播等方面發生了深刻的轉變。這種變化,除了文化傳播形態的改變外,還表現在大量新文化樣式不斷涌現并得到社會認同。如網絡文學逐漸被納入茅盾文學獎等主流文學的評價范疇,數字出版被視為出版微利時代新的增長點,網絡游戲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支柱;“微小說”、“微童話”、“微電影”等“微文藝”有效滿足了網民碎片化的文化需求。可以說,作為一種新的文化形態,網絡文化已經與傳統意義上的文化形態一起,構成了當前文化的多重架構并成為促進兩者融合的中介,在文化創造、精神塑造、思想傳承等方面,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責任和任務。
只有深刻地認識到發展健康向上網絡文化是文化強省建設的題中之義,是實現精神富有目標的重要途徑,我們才會以更有效的政策、更得力的舉措,去著力推進網絡文化的發展繁榮,促進其在實現精神富有目標中作用的發揮。
B 把握好“三對關系”
網絡文化本身是一個龐雜的體系,建設發展也是巨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在建設中,要注意處理好三對關系。
要處理好堅持網絡文化先進性與提倡網絡文化多樣化的關系。弘揚主旋律,是推動網絡文化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是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繁榮的重要保證。網絡社會不是商品自由市場,網絡文化也不是無精神原則的自由行為。如果放棄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這個前提,任由錯誤思潮、低俗甚至腐朽文化在網上傳播,必然會出現網上思想文化與社會主流價值背離的局面,造成相互對立的兩個文化輿論場。另一方面,發展網絡文化還要適應社會生活日趨豐富多彩、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日趨多樣多變的客觀現實。要在堅持先進性的前提下,認真貫徹“雙百”方針,推動網絡文化的多樣化,大力促進不同題材、不同風格、不同樣式的網絡文化和諧發展,形成一個既尊重個人創作自由,又保持良好傳播秩序,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思想和腐朽文化的網絡文化氛圍。
要處理好建設發展與有效管理的關系。發展網絡文化,繁榮是目標,建設是基礎,管理是保障。必須始終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管理,在促進繁榮的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創新管理,通過科學有效的管理促進網絡文化的發展繁榮。這些年來,我省網絡文化陣地和網絡文化服務供給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同時也伴生一些問題,如網上優秀文化產品供給不足,網上非理性言論和不良信息時有出現,低俗甚至色情、惡搞甚至欺詐等失范行為也有發生。但是,如果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就片面地把網絡視為洪水猛獸,那是偏離了對網絡社會的科學認知。同樣,認為網絡就是自由表達的江湖,可以隨心所欲的“任我行”,那也違背了網絡社會發展管理的基本原則和規律。科學的態度應該是,一方面堅持重在建設,立足加快發展,積極開發運用,用更好更快的建設推進網絡文化的發展。另一方面,堅持加快建立一整套與網絡文化建設相適應的管理體制機制,為發展繁榮網絡文化提供應有的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