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樂夢融)有的藝術家通過改變物體的外觀來創作藝術品,還有一類藝術家通過改變人們對物體的固有認知來創作藝術品,托尼·克拉格(TonyCragg)兩者兼備。這位英國新雕塑群體的代表、特納獎得主把雕塑和繪畫帶到了上海,展覽今天起至11月18日在上海證大喜瑪拉雅美術館舉辦。
通過細致嚴謹的摞疊,克拉格將層層疊疊的物質材料摞成各種堆積抽象的造型。克拉格說,他總是對各種材質及工藝充滿好奇,并不斷測試,最終找出哪一種材質和工藝最能使作品渾然天成;城市垃圾,廢棄的塑料、金屬、各種容器等在他的作品中都可以化腐朽為神奇。他用想象力使得原本沉悶的材料創造出了全新的形態。來滬展出的雕塑作品中,《構想》(青銅)的模壓成型的塑像,每一個表面上都有密密麻麻的印刷文本出現;《碎片》(木頭)在觀眾面前呈現的是復雜的人類環境學謎題;另一件木制作品《肘》(木頭)以木材層層堆疊,就像大地的土壤一樣,卻又被切割削去,好似被自然的力量侵蝕所致。還有一件大型銅雕作品《是耶非耶》(銅),建立在最初一組相互靠攏的木樁上,充斥著模棱兩可的形象。
“托尼·克拉格:雕塑與繪畫展”展出170件克拉格近15年來的主要作品,其中包括大約50件雕塑作品和100多件繪畫作品,無論在學術貢獻上,還是在體量上,其作品都是“重量級”的,大多數作品都重達數百公斤。克拉格強調,自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唯材料主義者”,包括雕塑家本人、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由“材料”組成的。越是在同質化枯燥的工業世界,越是要為材料找到新的意義;越是看似平庸的材料,越要將它們制作成激動人心的東西。
托尼·克拉格是英國當代藝術界的領軍人物,1988年他獲得了英國最重要的藝術家大獎“特納獎”,2002年獲得蓬皮布魯克雕塑獎,2007年獲得日本皇家世界文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