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城市的迅猛“長大”,正成為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一個突出特征。在本期報道中,《瞭望東方周刊》利用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高科技研究發展計劃的研究結果,對中國城市建成區的擴張進行分析和排名。
來自衛星遙感圖像的數據相當驚人---整個國家的城市建成區面積在過去20年中增加了2倍以上,一些城市的建成區更是擴張了20倍以上。這些數字再次印證了中國正在進行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市化進程。
在這種擴張背后,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諸多問題仍未達成充分共識。中國的城市到底大不大、應該有多大?城市“長大”與城市化率如何相關?擴城本身是不是“好”的城市化?這一系列疑問,都需要科學、客觀的解答。
中國城市誰長得最快
很多城市建成區的平均海拔都在明顯下降。這說明兩個問題,第一是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下降,在災害面前更加脆弱;另外說明城市越來越多地占用了更好的耕地
河南永城,位于豫魯蘇皖四省交界處的一座縣級市。市政府網站上說,它最值得自豪的就是“漢文化的發祥地”---因為境內分布有漢梁王墓群、漢高祖斬蛇碑等漢梁古文化人文景觀29處。
根據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高科技研究發展計劃的研究結果,這座小城,是最近20年來中國擴張最為迅猛的城市:建成區由1990年的0.23平方公里變為18.21平方公里,面積增長20倍以上。
根據這份《中國1990—2010年城市擴張衛星遙感制圖》,排名第二的浙江慈溪,建成區面積由2.92平方公里變為213.17平方公里。
從1990年到2000年,中國城市的建成區面積從1.22萬平方公里增長到2.18萬平方公里,增長78.3%;到2010年,這個數字達到4.05萬平方公里,又增長85.5%。從倍數來講,2010年是1990年的兩倍以上。
一連串數字,再次印證了中國人正在進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城市化的速度和規模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快、最大的。”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教授、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研究員宮鵬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他自上世紀80年代起就從事城市遙感工作。換句話說,就是用衛星遙感數據對中國的城市進行制圖與監測。
遙感圖像忠實而精確地反映出過去20年中國城市變化的情況,以及城市變革給中國帶來的深刻改變。
比如,新中國成立之初工業化程度最高的東北地區,已經將最大的“城市群”名號讓給東南沿海省份。20年來擴張最慢的3個城市分別是吉林的圖們、內蒙古東北的牙克石和黑龍江的雞西。
圖們市的建成區面積從5.12平方公里僅增長到6.43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增長0.06平方公里。
迅猛的城市擴張背后,是20年間有1.7萬平方公里耕地被城市化。而另一方面,從2000年開始,全國城市建成區的使用效率開始下降。它表現為,單位面積內GDP的數字增勢有所減緩。
衛星遙感的監測結果不只是一些數據,它也描述了中國積30年城市化發展至今的困境與挑戰。
“對于我國這樣一個大國,國土面積總是能夠支撐城市建設所需的土地。但是,是否能夠節約高質量的農地、避免高質量農地被城市化,關系到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宮鵬總結說,參考日本、新加坡、歐洲等地的城市化經驗,中國應該有更加節約高效的土地發展策略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