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似乎正在從中國最高學府向互聯網輿論的標準靶子“過渡”。公眾對當前教育體制的不滿,甚至對權威以及對“官”的不滿,都像是在通過北大找印證。北大很可能真的有些“不干凈”,但輿論真真假假的指責顯然在將北大的各種“道德問題”放大。
這種放大摻入了一些人對北大作為近代中國精神符號已經“道德墮落”的猜想,正因如此,即使一些指責被證明是謠言、誹謗,在互聯網上支持這些謠言并繼續對它們津津樂道的人仍然有不少。
北大處在中國社會道德面爭議重重的大環境里,它不可能“出污泥而不染”,你甚至可以說它“好不到哪去”。官本位思想以及拜金主義都會向北大校園有某種程度的滲透,大概是真實的?!凹儍簟钡拇髮W在全世界大概就不存在,在中國100多年的現代高等教育史上尤其不存在。關于舊北大、舊清華“如何如何好”,許多都是今天一些人的想象。
同時我們相信,真正的北大應當也“壞不到哪去”。北大是中國知識精英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在中國的相同教育體制下,這些人湊到一起搞出的事情比其他地方“更齷齪”,這樣的描述是反邏輯的。北大的教授“奸淫”,學生干部“行賄”,校長“作秀”,互聯網不斷把這些信息往一起堆積,但這不可能是現實中的那個北大。
北大作為中國高等教育體制和水平的代表性學府,遭到輿論的更多挑剔是正常的,也是它必須承受的。但反對極端性指責,要求批評更加公正,這是社會對圍繞北大爭議的應有態度。
然而現實是,鄒恒甫式的攻擊可以大行其道,突破了批評應有的各種底線,而社會對它們的反對聲很微弱。北大才子無數,卻“沒地方講理”,成了輿論中的弱勢,這決非輿論應有的健康狀態。
當然,北大自身值得反思的地方也確實很多,它所處的輿論環境無法選擇,而互聯網上對它的諸多不滿有些也并非空穴來風。除了北大變得“世俗”,還因為北大雖在國內屬于“貴族”,但卻是有點“窩里橫”, 在全球排名通常遜于港日韓的頂尖大學,,北大的教育和學術成就,看上去比中國經濟成就在世界上所獲的地位低一截。
北大似乎在吃其百年傳統和在中國特殊地位的老本,以及在享受中國崛起為它帶來的種種自然好處。北大這些年沒為中國帶來額外的驕傲。它給中國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高考錄取分數線特別高,此外它斗不過港大,據說它的一些教授們還特別有名或有錢,中國人很少知道關于它的別的什么。
北大需要再奮起。除了危機公關,北大需有更高的志向。它應當對教育改革做出獨特貢獻,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和學術研究向世界一流水平沖擊的真正領軍者。北大應把輿論的“作對”當成對其當前平庸的泄憤,這樣的話,無論互聯網上有多少干擾,北大都會始終清楚自己應當做什么?!?作者是《環球時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