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中國農村老年人口超1億 新農保須警惕走“老”路
時間:2012-08-27 09:28:27  來源:人民網  作者:王立三 

讓我們繼續“明天我們如何養老”的話題。在全國1.85億老年人口中,有超過六成以上生活在農村。也就是說,僅我國農村老年人口就超過了1個億。和城里的老人比起來,農村老人是如何養老的?今天我們就跟隨記者到黑龍江的農村看一看。

(一)71歲的趙申 90歲的爹

在黑龍江省雙城市幸福鄉久援村,趙申和妻子正在桌前吃飯。時至中午,墻上的掛鐘兀自響起。

“我們倆就暫時自己過,不能和兒女一起過。這么大歲數了,活一天算一天吧。”趙大爺嘆著氣說。已經中午12點了,雖然早就餓了,趙大爺老兩口還是放棄了生火做飯,妻子南淑君端出了早上剩下的飯菜,剩菜只剩下一個盤子底兒,老兩口還是勉強對付著,過日子,對趙大爺老兩口來說,就是一分一厘地從牙縫中節省著。“別的不花可以,吃飯這玩意,不花錢不行。”

趙申今年已經71歲了,妻子南淑君也已經68歲,老兩口在家門口的土地里忙碌了一輩子,現在家里這些擺設就是他們一生的積蓄,雖然有孩子,但養老,是他們老兩口自己的事。

趙申夫婦有四個孩子,兩個兒子早已經分家單過,孩子們的生活也不好過,沒能分到承包田,只能靠四處打工維持生計。老倆口的年紀現在也越來越大,年輕時鏟一壟地大氣不喘,現在得歇上好幾次,這農活,趙大爺越來越干不動了。

種地雖然累,但每年種玉米都能有6000多元的收入。聽說玉米地里起了粘蟲,趙申特別著急,往年的這個時候,這片玉米地已經是豐收在望了。而今年,這片玉米地究竟能收入多少,趙申心里一點也沒底。

錢不好掙,物價卻越來越高,他和老伴過日子也只能精打細算,一點一滴地省著。生活中,油鹽醬醋,啥都得花錢。而老兩口尋思著,有些該買的東西,像水果、副食這類,就必須要買,而有些不該買的東西,能省也就省下了。

為了多賺些錢貼補家用,70多歲的趙申每年都會到外面打工。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老趙卻很難找到合適的活干。聽說哈爾濱的一個工地缺人,他決定,到工地上碰碰運氣。結果果然不出所料,工地上的工頭很干脆地回絕了趙申,他認為,趙申年紀太大,干不了活。軟磨硬泡了多時,最終,趙申還是沒能打動工頭。沒有找到活干的他很失望,連中午飯也沒吃。

傍晚,奔波了一天一無所獲的趙申回到村里,順便到弟弟家看一眼老父親,父親今年已經九十歲了,腿腳有些不靈便,一直和弟弟一家生活一起。老父親告訴記者,他就靠幾個兒子給的錢接濟生活。

趙申自己也慢慢老了,他認為,每年給父親500元錢,雖然不能讓父親過上幸福的生活,但多少都是個心意。

不過,生活中也有好消息,從2010年7月開始,黑龍江省給所有80至89周歲的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以及所有90周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每人每月補貼100元。趙申的老父親趙福成年底過完生日,就能領到這每月100元錢。不過私下里,趙福成還是有些想不通,因為村子里能活到九十的老人并不多,這門檻有點高。但有總比沒有強。這樣一個孤獨的老人,總愛獨自坐在大門前,望著遠方,似乎默默在心底一天一天數著盼著年底的到來。

71歲的趙申還要四處張羅打工,贍養自己90歲的老父親。農村老人的養老能不能找到一條有別于“養兒防老”的新道路?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從2009年開始試點,已經惠及到眾多的農村老人。但在一些沒有實行試點的地區,一些參加“老農保”的農村老人拿著每個月三角錢的養老金,他們在翹首企盼“新農保”早些實施。

(二)三角錢的養老金

在黑龍江省雙城市幸福鄉久援村里,老供銷社的牌子已經滿是滄桑。門口有根電線桿,上面樹著一個擴音喇叭,在這個人煙寂寥之處,顯得有些孤獨。

久援村有將近1000戶人家,登記人口有3000多人,其中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有320人,幾乎占到了全村人口的十分之一。在久援村很多人的記憶中,多年前,村里曾經集體代繳過養老保險。幾年前,村里也有人領到過養老金。

趙申告訴記者,幾年前,他倒也領過養老保險金,在供銷社的民政處,領了12塊錢。后來有一天,會計部通知說有51塊錢,說是送到趙申家里來,但后來也就沒了音訊。

記者看到,趙申的養老金領取證上寫著“月領款額度1元”。趙申記得,2005年發放過一次,后來2007年又領了一次,之后就再也沒有領取過。和趙申同住一個村的張海亭,翻出很多年前發下來的《養老金領取證》,領取證上寫著,他每個月領的養老金是3角錢,從2005年到2007年,他先后領過三次,拿到手里的養老金一共是21.6元。并且,這幾年,就這點養老金,也都沒信了。

張海亭說,這點養老金根本什么都干不了。他和妻子沒有分到土地,只分到了三畝多的口糧田。為了生活,他現在只好在一家工廠看門,每月的工資是800元錢。當記者問及,如果真有一天不能動彈的打算時,張海亭說,“那也沒招,國家能給就給,不能給就等著。”

一想到自己年齡再大一些怎么辦?張海亭便更加傷心。雖然孩子們都還算孝順,也經常來看望他。但張海亭明白,也不能完全指望兒子,42歲的兒子沒能分到土地,只能靠打工,孫子還在上學。

每個月領三角錢的養老金,張海亭感到特別無奈。過慣節儉日子的張海亭,每個月賺的800塊錢,除了吃飯和給老伴買藥之外,幾乎剩不下什么錢,但張海亭還是會省吃儉用,希望攢下一部分。“這陣子已經告訴子女,等到我不能動彈的那一天,供點飯吃,咱也就知足了。等到死的那天,上火葬場還得好幾千。這輩子哪怕不能給子女留點,也不能讓他們借款。”

許長柏是當年村里的會計,他清楚地記得,在1996和1997年,上級部門要求各村參加養老保險,通過村集體,每名有勞動能力的成年人繳納48元的參保費,當時還收了兩元錢的辦證費。他告訴記者,當時村里一年一共收繳了一萬四千多。“結果到現在,也沒人管這事,也沒人返錢。錢還在那扔著,沒人管。”

關月豐,是久援村現在的會計,他從家中的柜子里拿出當年的賬本,賬本顯示,在1995年底和1996年,久援村的三百多戶村民連續兩年參加了“養老保險”,每人繳納了96元錢,1996年后,上面不再要求,村民也就沒有再交過錢,到2005年,村里有交錢的人年齡到了60歲,這筆養老金開始發放,但錢少得可憐。“比如張海亭,一月領3毛錢,已領48個月,一共14.4元。”

雙城市幸福鄉的民政助理陳麗文告訴記者,當年農民參加的這個養老保險叫“老農保”。這筆錢是通過幸福鄉為雙城市農保中心代發。目前,2011年的這筆養老金已經發放到幸福鄉,錢也一直放在陳麗文柜子里,但因為每個領取人的金額實在太少,只有幾角錢,村民來領取的積極性并不高,很多人根本就不來領。

雙城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中心主任陰法宇解釋說,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家為了解決農民的養老問題,在全國推行農民養老試點“老農保”,基本做法是村民每年按照一定數額繳納養老保險金,年滿60周歲以后,養老金會逐年返還。當時雙城市參保的人員有7.3萬人,現在滾存的沉淀資金為1000多萬元。每年黑龍江省農保中心都會往下分配這筆養老金,但發放過程中難度極大,行政成本就吃不消,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研究解決方案。

雙城市幸福鄉久援村的村民們說,老農保領不到多少錢,大家都幾乎忘了這事,周圍很多地方都有了新農保。羅正志一邊抽著煙袋,一邊對記者這樣描述他現在的心態,“就是混一天算一天,別的地方都給了新農保,我們這里就是沒有。”

2012年七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宣布,將在年底前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由中央財政出資,年滿60周歲的農村居民每個月將會領到55元的基本養老金。在雙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農保中心,農村60周歲以上老年人的電子信息已經錄入完畢,在檔案室,紙質的檔案也碼放得整整齊齊。陰法宇認為,如果國家基礎養老金到位的話,一周之內,養老金都可以發放到老百姓手里。今年他們的任務,就是保證60周歲以上老年人的養老金發放到位。

而在另一個地方——黑龍江省望奎縣,新農保試點從2011年開始已經實行一年,參保率已經達到86%,有4.2萬農民領取按月領取55元的基礎養老金。這里的情形與久援村大不相同。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望奎縣的情況。

(三)常江的晚年生活

今年74歲的常江,生活在黑龍江省望奎縣信三村,這段時間,他正在別人家地里干農活,把這些萬壽菊摘下來,再把麻袋裝到四輪車上,這樣他一小時能賺十塊錢。他樂呵呵地告訴記者,“一小時十元,十個小時就100,十二個小時就120.”

最讓常江高興的是,去年打工賺了一千八百多塊錢。如今,74歲的他只能在村中做一些零散的活兒,賺些錢貼補家用。因為收入都數得過來,過日子也就需要省吃儉用。

常江老兩口已經沒有能力再種地了,他們把自己家里的地租出去,每年會有4400元錢的收入。對于養老這事,常江老兩口并不愿多提。因為兒女都沒能分到土地,在外地打工的他們都還不富裕。常江和老伴只能住在老子里,逢年過節,有的時候孩子也回不來。但顯然,自己老了,還是需要到孩子家去養老。

從去年七月份開始,常江老倆口每個月能拿到國家發的基本養老金,每人55元。這些錢雖然不多,但還可以買些米面,買糧食總歸是夠的。

常江現在最擔心的就是生病,去年妻子生病花了兩萬多,雖然參加了“新農合”,藥費報銷了70%,但自己承擔的部 分,再加上護理吃飯的開銷,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常江說,他現在最怕的,是自己將來不能動的那一天。他告訴記者,“有病都不怕,死也不怕,就怕不死不活的,不好整。”

閑下的時候,常江會到村頭轉轉,有時會和同齡的村民聊聊天。衰老,是他們不愿提起的話題……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0歲和60歲以上老年人已經達1.7765億,其中有6成生活在農村,人數已經超過1個億。

半小時觀察:警惕新農保走“老”路

事實上,像雙城市農村老人所經歷的事并不少見,今年初就有媒體報道,浙江臺州農民也是在1995年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現在每個月只能領到兩塊錢。上世紀末,我國農村嘗試建設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但運行一段時間后停滯。老農保為什么失敗?根本原因就是扶持政策缺失,最終演變成農民自我儲蓄。眼下新農保正在全面推開,根據規劃,我國將于2020年前全部實現所有農民都享有新農保。但在實踐中,一些地區也暴露出農民個人繳費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如何使“新農保”也避免出現“空帳運行”?如何保證新農保不走老路,一方面養老保險制度設計盡量要靈活、多樣化、實用,避免一刀切與急功近利。另一方面,還是要加快打破包括戶籍制度在內等一系列樊籬,著眼于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在制度設計上為城鄉社會保障關系接續留好接口。農村養老遠比城市更為復雜和困難,在這方面更需要頂層設計和全局推進。

0826老在鄉村推廣稿

主編:袁柏鑫 記者:王立三 攝像:佟威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