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多個權威渠道獲悉,企業“三角債”抬頭風險受到高度重視,工信部、銀監會、商務部等多個部委已經開始密集調研摸底,近期將會形成調研情況及政策建議報告并上報國務院。
“工信部22日就國務院批示的關于企業‘三角債’問題召開研討會,邀請了煤炭、電力、機械制造、鋼鐵和有色金屬五個行業協會參會,摸底相關行業的債務風險。”一位接近工信部的知情人士表示,工信部已經就相關問題開始調研。
記者還獲悉,銀監會21日邀請相關行業協會召開會議,研究討論當前“三角債”的規模和風險等問題,并已將相關報告下發到幾家重要的國有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
在接到國務院批示的報告之后,“商務部高度重視,已經組織部內相關司局、相關協會展開研討并開始赴各地調研。調研的主要內容集中在外貿企業的收匯情況,以及內貿流通企業的應收賬款回款情況。”一位接近商務部的人士表示。
記者獲悉,除上述三個部門之外,國家發改委、住建部、人民銀行、國資委等部門也接到國務院相關批示并開始展開調研摸底。與此同時,煤炭行業協會等一些行業協會也計劃近期就本行業企業“三角債”問題展開摸底調研。
記者了解到,上述引起國務院高度重視并作出批示的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撰寫的“要高度警惕當前新的企業‘三角債’問題”報告。報告指出,近期,在對中國企業轉型發展情況進行的大規模調查研究過程中,不少企業反映應收賬款呈不斷上升趨勢,資金回籠難度越來越大,相互拖欠現象較為普遍,20世紀90年代初曾嚴重困擾中國企業的“三角債”問題有卷土重來之勢。
報告指出,“三角債”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其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已有很大變化,一般可視為企業間貸款及費用、銀企間信貸往來、政企之間款項支付等相互拖欠所產生的逾期應收債務;當前企業“三角債”問題更多表現為“債務鏈”。從反映企業“三角債”問題的絕對指標看,當前企業間賬款相互拖欠現象嚴重。截至2012年3月,全國工業企業應收賬款為7.12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17.74%;“應收賬款占信貸總額比重”為12.47%,是自2009年以來同期最高水平。而更新的數據顯示,2012年1到5月,全國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升至7.54萬億元。
《經濟參考報》記者查閱上市公司中報,截至8月23日,已公布中報的1437家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整體規模達8039億元,較去年同期5550億元的規模激增約45%。
該報告還指出,企業貨款回收困難,整體上回籠周期在拉長。2012年1至5月,全國國有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為4.9次,比去年同期下降0.32次。分區域和行業來看,除河北、湖北、廣東、海南、云南、新疆、西藏和陜西八省區及電力、煙草、物資、供銷、餐飲、服務、金融等七大行業外,大多數省份和行業的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均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下降。而賬款拖欠現象嚴重、賬款構成比例上升、賬款周轉率下降等問題,在設備制造等強周期行業更為突出,這些行業的上市公司應收、應付賬款在2012年一季度顯著增加:鋼鐵企業平均應收賬款為9.77億元,同比增加39.19%;設備制造業企業平均應收賬款為40.5億元,同比增加14.35%。上述行業的企業在貸款被拖欠的同時,也開始拖欠其上游企業的貸款,潛在的“三角債”危機已開始向上游企業蔓延。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近期也表示,2011年中國企業負債占GDP比重達107%,在世界上是最高的。而根據經合組織標準,企業負債占GDP比重超過90%就很危險。
值得注意的是,與20世紀90年代初的“三角債”危機不同,此次“三角債”問題呈現出新的特點。上述報告指出,與上次以國有企業為主有所不同,此次各種類型企業均有涉及,且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更為嚴重;地方投融資平臺和大型基建項目成為三角債的源頭之一;債務情況在行業之間呈現很大的差異性,這和企業在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有關系。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現在還不能定性為企業“三角債”危機,但是有隱憂,是潛在的危機,是現實的問題。如果在經濟下行周期中處置不當或企業大的經營環境持續惡化,潛在的危機就有可能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