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如何養老的話題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我市老年人口增多,提高養老服務水平已成為老百姓的普遍期望。近日,市民政局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我市首屆“敬老文明號”創建活動,舉辦了我市首屆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這也反映了相關部門對于養老的越來越重視。
養老,作為創建文明城市的一個縮影,我市的情況如何,帶著這個問題,8月21至22日,記者采訪了市老齡辦、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服務中心、民辦老年公寓等多家養老服務機構,各項養老服務已揚帆起航,處處散發著文明城市的魅力。
奏響社區居家養老的“和諧曲”
記者從市老齡辦了解到,我市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62萬,占全市總人口的12.9%,其中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9.8萬,占老年人口的15.8%。我市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工作進入重要時期。
從2010年江西省被確定為居家養老試點省份以來,全市積極開展居家養老服務試點,主要以社區為平臺,建設了一批日間照料中心和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轄區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組織開展上門服務,使絕大多數老年人在盡享“天倫之樂”中安度晚年。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50多所,占地面積53.2畝,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擁有床位862張,職工353人,服務對象近萬人。
8月22日下午,記者來到平安里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看到有30多名老人在此玩樂,有的在玩棋牌、有的在健身、還有的坐在一起聊天,這一場景就像一首“和諧曲”,其樂融融。平安里社區朱主任說,該社區老齡化現象比較突出,日間照料中心的運行,給老年人提供了一個養老的溫馨家園。余志敏老人患有足外翻,他基本上每天來此鍛煉。他對記者說:“這里不僅有健身器材,還有工作人員來給我提供建議和幫助,真的很開心。”
劉桂英是文山街道殘聯專職委員,因為擁有多年的老年人護理經驗,她被分到平安里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工作。她向記者介紹,這里環境安靜,各項設備齊全,提供了餐飲配送、心理咨詢、書畫閱覽、生活照料等多項服務,這對于老年人特別是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們來講是很舒適的。老人們也很喜歡,平均每天來此享受服務的老年人就有七八十個。
民辦養老機構有潛力
據市民政局社會福利科吳科長介紹,在居家、社區、機構等多種養老模式中,居家養老是基礎,社區養老是依托,機構養老是補充。然而,據統計我市民辦養老機構只有7家,發展水平有所滯后。目前,位于中心城區正丙角新 村西南地段的全市首家綜合性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將建成完工,其中老年公寓占地面積71.42畝,擬設床位2500張。它的建成,將幫助更多的老年人解決養老問題。
魏強是我市一家民辦托老院的院長,他從事這一行已經有7年時間。他向記者介紹,2005年,他在吉州區太平橋社區租下一層老房子,建了一個擁有20余個床位的托老院,并聘請4名工作人員來照顧老人。盡管這個托老院的硬件條件不是很好,但通過細致熱情的服務,他們逐步獲得了大家的信任,床位也開始供不應求了。
魏強說,隨著老百姓養老觀念的轉變,加上很多年輕人缺少時間照看老人、養老院提供的服務到位等多方面原因,今后會有更多的人選擇民辦養老機構。因此,他覺得這是個朝陽產業,值得去投資。
為了擴大規模,提高硬件質量,魏強于今年在螺子山公園附近租下一棟6層的房子來做養老院。現房子已完成裝修,即將投入使用。“我曾經參加過全國托老院院長培訓課,當時在北京學習的時候對我有很大啟發。養老院的服務,已不僅僅是停留在照顧老人物質要求的層面上,而很大部分還要滿足老人精神上的要求。”魏強說,新建的這個養老院可以提供150個床位,各種硬件設施齊全,相信這將會是吉安為數不多民辦養老院中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