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社會轉型期存在的一些問題,往往可以從其背后發現一些宏觀的和帶有根本性的原因。若深入思考,要研究和解決復雜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還需要從最基本的價值觀談起。這里以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公平問題為例進行分析。
社會公平觀是價值觀的基礎性內容
所謂價值觀,是對好壞、善惡、是非、對錯的基本價值評判標準。任何一個社會要維持其正常的運行和發展,就必須要有一套大多數人都認可或接受的社會價值規范,去作為國家制定各種法規、政府制定和實施各項公共政策,以及在經濟、社會和文化生活中制定各種規范的價值準則。這套社會價值觀雖然不能完全滿足每個人的個人價值立場,但卻是所有社會成員價值立場的綜合,是全社會個人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這種社會價值觀的基礎性內容之一就是社會公平的價值觀。簡單說,公平價值觀是指在對國家的法規、政府的公共政策以及各類組織、群體和個人行為的評判中堅持社會公平的價值理念和標準。而所謂社會公平,就是所有組織、群體和個人行為的目標、過程和后果要盡可能地符合全體人民的利益,得到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擁護或接受,并且對社會的良性運行和長遠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人類歷史也是不斷追求社會公平的歷史
迄今為止,整個人類社會的歷史不僅是不斷提高生產力水平的歷史,也是不斷追求社會公平的歷史。到了現今市場經濟時代,社會公平就更為重要。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國家和特定經濟與社會條件下,社會公平的具體內容和表現方式會有所不同。在我國,過去計劃經濟時期比較重視平等,甚至走向了平均主義,而相對比較忽略經濟發展,其結果導致經濟發展緩慢。改革開放以后,我們更加強調效率和發展,并通過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來實現這一目標。因此,我們必須確定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公平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實現社會公平
從總體上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公平價值觀的基本內涵和要求應該是:以平等為基礎的行為規范原則(主要是權利平等、機會平等和規則平等)、以權利和責任對等為基礎的社會關系原則、以貢獻為基礎的市場分配原則以及以社會共享和社會保護為基礎的再分配原則(社會福利、社會補償和社會關照)。重建社會公平價值觀,具體來說:
首先,執政黨、政府和全社會都應該從觀念上樹立全面公平的觀念,而不只是部分公平、基本公平或底線公平。所謂全面公平,是指在參與市場經濟、社會分配和處理各項公共事務中都要樹立公平觀念,在各個領域的規則制定和機會分配中,以及在所有的財富分配和公共資源分配中都應該確立公平的原則,而不是將公平原則只放到某些領域中或某個層次上。
其次,要將社會公平的原則落到實處,落實到具體的法律法規、市場交易規則、企業內部規范、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公共資金的分配和使用等各方面具體的規則和行動中。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做任何面向公眾的事情時都應該拷問其規則和行動是否公平。例如,在市場經濟運行中是否存在著機會不公平、規則不公平的現象,如果有,應該如何去及時解決;在公共服務資源分配中是否有不公平的現象,應該如何克服等。
再有,應該從理論上正確理解公平與效率、公平與發展的關系。過去的一些理論觀點將公平與效率和發展對立起來,認為強調社會公平就一定會影響效率和發展,這在理論上是不正確的,在實踐上也是有害的。過去曾有研究者依據一定范圍的經驗事實揭示平等(主要是結果的平等)與效率有此消彼長的關系,但也并沒有證明這是普遍的規律。而從來沒有一個科學的理論分析證明過社會公平必然會與效率和發展形成矛盾。事實上,許多經驗事實都證明,堅持社會公平的價值觀是可以與提高效率和促進發展共存和雙贏的,關鍵是要找到實現這種雙贏的制度和政策途徑。盡管世界各國探索這一途徑的各種努力并不總是成功的,但我們不應該放棄這種探索。我們應該將探索公平與效率和發展的共贏途徑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目標和重要任務之一。如果能獲得成功,我們對全球化時代人類發展的貢獻就將更加偉大,中國的制度和文化也就會使全世界更加信服。
最后,應該努力全面恢復民眾對社會公平的信心,提升全民的社會公平意識。沒有全民的共同努力,一個公平的社會是建立不起來的。現在還有一些人不相信社會公平,在觀念、態度和行為上都是個人利益優先于社會公平。盡管近年來在市場經濟和公共領域中越來越多人的公平意識在增強,但總體上看,民眾的社會公平價值觀還很淡漠。因此,現在應該通過法制行動、公共政策和宣傳教育等各種方式使民眾重新恢復對社會公平的信心,使社會公平的價值觀重新在全體民眾的觀念和行為中占據核心位置。在此過程中,我們的黨員、政府官員、企業家、學術界人士、媒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區領袖和各類社會組織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我們就會擁有一個既有公平又有效率、既有快速經濟發展又有高度社會穩定、既有活力又有幸福感的中國。
(關信平 作者為南開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教授、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