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深圳南山區“春花”天橋“投資20億元建設”、堪稱“豪華天橋”的消息引發社會關注。17日深夜,深圳南山區官方微博“創新南山”回復表示,“春花”天橋實際造價約5000萬元,并間接承認管理的確有問題。(8月19日《南方日報》)
近年來,盡管城市建設中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備受詬病,但卻仍屢禁不止。究其原因,除了政府官員揮之不去的政績考量外,其對“城市形象”的認知與普通民眾感受的落差當屬關鍵因素。管理者常常把心目中的“城市形象”定位于豪華、氣派、美觀、有創意,而普通民眾的心儀感受卻是舒適、實用、惠眾。顯然,位于深圳南山區的“春花”天橋就是這樣一座華而不實、飽受質疑的城市建筑。
應該說,建造過街天橋的本意首先是為行人橫穿馬路提供方便和安全保證,其次才是盡可能地展現外形美觀,即首先必須是“民心工程”,其次才是形象考量。而“春花”天橋的規劃者,從投資建設之初就將其作為形象提升工程定位為地標性建筑物,有意無意地弱化了方便行人通行的原始功能。從建造現實看,“呈現6個突出弧形、酷似盛開的六瓣迎春花”的俯瞰效果的確顯示了建造者別出心裁的“創意”,但電梯停運、橋面積水、上千LED燈晚上不亮等諸多現實問題,又著實讓其光鮮形象大打折扣,而網友質疑20億、官方回應5000萬的巨額成本,更讓“春花”天橋淪為名副其實的“政績工程”的標志。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們并不是一概而論地排斥地標性建筑和對城市形象的向往。關鍵是要弄清楚城市建筑為誰而建,城市形象的“觀眾”到底是誰,“形象工程”是否物有所值?也就是說,城市建筑必須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的民生需求,充分考慮公共財政的承受能力,考慮廣大市民的現實觀瞻的心理感受。看到斥資5000萬建造的豪華天橋,人們的第一感受只是“花哨和奢華”,而非便利與實用;電梯、扶梯的形同虛設、周邊紅綠燈的模糊看清和步行距離的大幅增加,更讓人們徒有“都市夜景”的詬病與調侃。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真正含義,在于民眾“幸福感”的日益提升,而非鱗次櫛比、華而不實的地標性建筑。回應“春花”天橋質疑無疑需要有關部門的“認真整改和完善”,但杜絕此類出力不討好的“形象工程”卻需決策者民生理念的務實回歸。